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7788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三个吸附装置的底端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吸附装置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与对应的吸附装置连接,且连接杆相互连接构成整体结构。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原理简便,能够重复使用,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远离,通过大气压力,将吸附装置牢牢固定在板材的表面,将板材拿起,提高维修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三个吸附装置的底端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吸附装置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与对应的吸附装置连接,且连接杆相互连接构成整体结构。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原理简便,能够重复使用,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远离,通过大气压力,将吸附装置牢牢固定在板材的表面,将板材拿起,提高维修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专利说明】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属于电力系统的安装设备。
技术介绍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其吸引力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电能的传输,它和变电、配电、用电一起,构成电力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输电,把相距甚远的(可达数千千米)发电厂和负荷中心联系起来,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和其他能源的传输(如输煤、输油等)相比,输电的损耗小、效益高、灵活方便、易于调控、环境污染少;输电还可以将不同地点的发电厂连接起来,实行峰谷调节。输电是电能利用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社会中,它是重要的能源动脉。在电力系统维修中,有的时候需要使用很多板材,板材的面积大,厚度小,平放在地面上时,不便于拿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力维护中板材的面积大,厚度小,平放在地面上时,不便于拿起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原理简便,能够重复使用,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远离,通过大气压力,将吸附装置牢牢固定在板材的表面,将板材拿起,提高维修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三个吸附装置的底端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吸附装置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与对应的吸附装置连接,且连接杆相互连接构成整体结构。通过连接杆将三个吸附装置连接为一个整体,利用在同一平面内的吸附装置将板材吸附起来,解决了传统手工搬动板材不方便,并且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划伤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方案是利用大气压力的方式,将吸附装置与板材贴附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定位壳以及安装在定位壳内部的吸盘,连接杆与定位壳连接,定位壳为圆盘状结构,定位壳的端面内凹形成凹槽,且定位壳的边沿凸出形成一圈凸台,吸盘其中一个端面与凸台接触,吸盘的该端面完全覆盖凹槽、定位壳以及凸台,且吸盘的轴线与定位壳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吸盘采用橡胶制成,定位壳内部为冲压形成的凹槽,凸台为预留的一圈钢片,吸盘的直径大于定位壳以及凸台的直径,使用时,将吸盘贴附在板材上,利用吸盘中心内凹,产生负压,将板材吸附牢固,便于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壳远离凹槽一端的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通孔中均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设置在通孔外部,且连接柱一端与吸盘固定,另一端连接有定位座,连接柱的该端头设置在定位座内部,定位座中设置有销轴,销轴同时穿过定位座和连接柱,且定位座能够绕着销轴转动;所述定位座远离连接柱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壁与定位座连接。利用定位座通过销轴的转动,将定位座转动一定的角度,连接柱向外运动,吸盘的中心开始向着凹槽内凹,产生负压,利用吸盘的面积大于凸台的面积,凸台挡住吸盘的收缩,将板材吸附住。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根,其中一根连接杆的外壁内凹形成若干个防滑槽,防滑槽均匀分布在该连接杆的外壁上;所述连接杆中设置有防滑槽的连接杆为内部中空的钢管,另外的两根连接杆为钢条;所述钢管的两端设置有呈U型结构的金属座,金属座的密封段与钢管连接,且U型结构的侧壁固定在定位壳远离凹槽的端面上,通孔设置在U型结构的开口中心位置;所述钢条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板,金属板固定在对应的定位壳远离凹槽的端面上,设置在该定位壳上的通孔穿过金属板。连接杆是作为连接吸附装置,将吸附装置构成整体结构,使得移动时能够同时受力,钢管上设置防滑槽,增加了摩擦力,是便于操作人员持拿时不会打滑。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原理简便,能够重复使用,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远离,通过大气压力,将吸附装置牢牢固定在板材的表面,将板材拿起,提高维修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 一金属座;2—凸台;3—吸盘;4一定位壳;5—钢管;6—防滑槽;7—钢条;8—定位座;9一固定环;10—连接柱;11一金属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三个吸附装置的底端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吸附装置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与对应的吸附装置连接,且连接杆相互连接构成整体结构。吸附装置是利用大气压力的作用将板材与吸盘吸附紧,一般情况下选择三个吸附装置,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将装置板材固定。本装置可以吸住地面上的板件表面,将板件提起。降低了劳动强度,使用也更加方便。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定位壳4以及安装在定位壳4内部的吸盘3,连接杆与定位壳4连接,定位壳4为圆盘状结构,定位壳4的端面内凹形成凹槽,且定位壳4的边沿凸出形成一圈凸台2,吸盘3其中一个端面与凸台2接触,吸盘3的该端面完全覆盖凹槽、定位壳4以及凸台2,且吸盘3的轴线与定位壳4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定位壳4是采用金属薄板材制成,在不工作时,吸盘3与定位壳4隔着凹槽的深度的距离,工作时,吸盘3朝着凹槽靠近,使得吸盘3具有足够的空隙产生负压将板材吸附紧。所述定位壳4远离凹槽一端的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通孔中均设置有连接柱10,连接柱10的两端设置在通孔外部,且连接柱10 —端与吸盘3固定,另一端连接有定位座8,连接柱10的该端头设置在定位座8内部,定位座8中设置有销轴,销轴同时穿过定位座8和连接柱10,且定位座8能够绕着销轴转动;所述定位座8远离连接柱1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9,固定环9的外壁与定位座8连接。利用将定位座8沿着销轴转动一定的角度,将连接柱10拉起,使得固定在连接柱10上的吸盘3收缩,吸盘3中心与板材之间产生空隙,形成负压,将板材牢牢吸附在吸盘3上,而吸盘3的边沿大于凸台2面积,始终保持了吸盘3边沿与板材的接触,实现了密封,防止空气的进入破坏吸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根,其中一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板材进行吸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三个吸附装置的底端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吸附装置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与对应的吸附装置连接,且连接杆相互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毅何科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