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护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729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车辆的护具,护具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外侧,护具的形状与车身的外形曲面一致,护具包括磁性件、贴合层和保护层,贴合层包括贴合面与第一结合面,贴合面与车身相贴合;保护层包括外侧面与第二结合面,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相结合;其中,磁性件连接在外侧面上将贴合层和保护层固定在车身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护具的形状与所贴合车身的形状相一致,其中,贴合层给予车身贴身的保护,保护层保护车身不受外力磕碰划伤,最大限度提高保护效果;且护具采用磁性件吸附的方式固定到车身上,使用起来更方便,直接拿取/装配即可,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车辆的护具,护具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外侧,护具的形状与车身的外形曲面一致,护具包括磁性件、贴合层和保护层,贴合层包括贴合面与第一结合面,贴合面与车身相贴合;保护层包括外侧面与第二结合面,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相结合;其中,磁性件连接在外侧面上将贴合层和保护层固定在车身上。采用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护具的形状与所贴合车身的形状相一致,其中,贴合层给予车身贴身的保护,保护层保护车身不受外力磕碰划伤,最大限度提高保护效果;且护具采用磁性件吸附的方式固定到车身上,使用起来更方便,直接拿取/装配即可,省时省力。【专利说明】—种用于车辆的护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生产制造过程中保护车辆不受磕碰划伤的护具。
技术介绍
对于车辆生产制造业,总装装配工作始终都是自动化程度较低的作业,大多数操作尚不能由机器人完全替代。也就是说装配作业的主要对象是人,在装配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由人的疏忽造成的磕碰划伤问题。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磕碰划伤后,就需要对受损车辆进行线下返修,相关返修替换的零部件、工时费用在汽车制造企业“加工浪费”中所占比例比较大,因此,如何防止在总装装配工作中由于磕碰划伤造成的线下返修是汽车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采取护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普遍的措施。当前车辆生产制造业在总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护具情况以及各自优缺点比较如下。从护具使用材料分包括PVC材料护具、纸质护具和绒布护具。其中,PVC材料的护具材质过硬,实验发现护具本身就能划伤车身,保护效果大打折扣;纸质护具容易损坏,强度低,防砸能力低,容易脏,不能重复利用;绒布护具易损强度低,防护能力低且布面纤维容易吸附铁屑等硬物造成二次划伤。从护具固定/张挂方式上分为通过挂绳、使用粘扣带或塑料卡扣的方式。其中,通过挂绳固定/张挂的方式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且在挂绳绕过的B柱等区域影响该区域零部件装配(如B柱内饰板、门胶条),在整个装配过程中需多次反复张挂、取下;使用粘扣带固定/张挂的方式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且本身可能导致划伤;使用塑料卡扣固定/张挂的方式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且本身可能导致划伤。现有的车辆护具多是简单几何形状,多会导致保护不到位或装配干涉的问题,质软、形状不固定的护具(如绒布护具),对于一般的轻微划伤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对于磕伤或较大划伤等损伤情况无法进行保护,且固定/张挂较困难。现有护具由于上述材质、固定/张挂方式等因素的局限,使得现有护具在保护范围上多为泛泛保护,即只要能够使用上护具的,均用护具进行保护;保护面积大,没有针对性,会导致在护具费用上的巨大浪费,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护具形状简单、保护效果差、生产成本浪费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护具,护具的形状与所保护位置的车身外形曲面一致,给予车身贴身的保护,最大限度提高保护效果,且成本低廉、易于采购。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护具,所述护具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外侧,所述护具的形状与所述车身的外形曲面一致,所述护具包括:磁性件;贴合层,包括贴合面与第一结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车身相贴合;以及保护层,包括外侧面与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相结合;其中,所述磁性件连接在所述外侧面上将所述贴合层和所述保护层固定在所述车身上。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贴合层为发泡材料,所述保护层为PE塑料。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护具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侧面的壳体,所述壳体罩住所述磁性件。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贴合面对应于所述磁性件的位置具有凹陷区。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凹陷区表面具有贴纸层。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磁性件是磁铁,所述护具还包括悬挂孔,所述护具存储时通过所述悬挂孔悬挂码放。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护具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门槛周边外侧,所述门槛包括位于所述车辆车头一侧的门槛A柱、位于车尾一侧的门槛C柱以及位于所述门槛A柱和所述门槛C柱中间的门槛B柱。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护具呈L型,设置于所述门槛A柱外侧。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护具呈倒T字型,设置于所述门槛B柱外侧。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护具呈斜一字型,设置于所述门槛C柱外侧。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其中,所述护具的底部具有迎宾踏板裁剪区。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护具的形状与所贴合车身的形状相一致,其中,贴合层给予车身贴身的保护,保护层保护车身不受外力磕碰划伤,最大限度提高保护效果;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采用磁性件吸附的方式固定到车身上,使用起来更方便,直接拿取/装配即可,省时省力。进一步地,在贴合层贴合车身的表面对应磁性件的位置还设计了凹陷区,以防止磁性件吸附的金属屑/粉划伤车身。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应用于门槛周边外侧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 车辆110 门槛111 门槛 A 柱112 门槛 B 柱113 门槛 C 柱200、200A、200B、200C 护具210贴合层211 贴合面212第一结合面213 凹陷区220保护层221 外侧面222第二结合面230,230A,230B,230C 磁性件240 壳体250、250A、250B、250C 悬挂孔260A、260B、260C迎宾踏板裁剪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外侧,护具的形状与所放置处的车身的外形曲面一致,给予车身贴身的保护,最大限度提高保护效果,减少了磕碰划伤发生的情况,减少了线下返修率。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应用于门槛周边外侧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护具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护具200包括贴合层210、保护层220和磁性件230。其中,贴合层210包括贴合面211和第一结合面212,保护层220包括外侧面221和第二结合面222。贴合层210的贴合面211与所要保护的车身的外表面相贴合,贴合层210的结合层212和保护层220的结合层222相结合,磁性件230连接在保护层220的外侧面221上,磁性件230通过磁性将结合在一起的贴合层210和保护层220固定在车辆100的车身上。本技术的护具200使用复合材料来制作,较佳地,贴合层210采用很软的PU发泡材料,发泡材料与车身直接接触不会划伤车身,且白色易于发现破损;保护层220采用PE塑料,PE塑料的材质能够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硬度保护,避免外力损伤到车身。而且上述两种材料成本低廉,很容易从市场采购到。PU发泡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护具,所述护具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具的形状与所述车身的外形曲面一致,所述护具包括:?磁性件;?贴合层,包括贴合面与第一结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车身相贴合;以及?保护层,包括外侧面与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相结合;?其中,所述磁性件连接在所述外侧面上将所述贴合层和所述保护层固定在所述车身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亮杨明渝袁文斌许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