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687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能够在不减少容纳的液体量的情况下,防止在内部产生的气泡流出。在液体容器内,设置有开有空气流入口的第一液体室、和通过间隔壁与第一液体室分隔开开有液体流出口的第二液体室。间隔壁具有大致水平的第一间隔壁部和相比于第一间隔壁部更加朝向上方的第二间隔壁部,在第一间隔壁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在第二间隔壁部或者第二间隔壁部与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由此,能够抑制气泡从第二连通口重新产生,并且能够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引入,因此,能够防止气泡从第二液体室流出。另外,如果这样防止气泡的流出,则无需在液体容器内容纳负压产生部件,因此,液体容器的液体的容纳量不会减少。(*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能够在不减少容纳的液体量的情况下,防止在内部产生的气泡流出。在液体容器内,设置有开有空气流入口的第一液体室、和通过间隔壁与第一液体室分隔开开有液体流出口的第二液体室。间隔壁具有大致水平的第一间隔壁部和相比于第一间隔壁部更加朝向上方的第二间隔壁部,在第一间隔壁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在第二间隔壁部或者第二间隔壁部与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由此,能够抑制气泡从第二连通口重新产生,并且能够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引入,因此,能够防止气泡从第二液体室流出。另外,如果这样防止气泡的流出,则无需在液体容器内容纳负压产生部件,因此,液体容器的液体的容纳量不会减少。【专利说明】液体容器
本技术涉及安装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在内部容纳液体的液体容器。
技术介绍
已知安装在印刷装置等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容纳在内部的液体的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上设置有供液体流出的液体流出口和供空气流入的空气流入口,当液体从液体流出口向液体喷射装置流出时,与流出的液体相当体积的空气从空气流入口流入。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液体容器中,存在由于从空气流入口流入的空气而在液体容器内产生气泡的情况,作为该气泡从液体流出口向液体喷射装置流出的结果,存在液体喷射装置内发生堵塞的情况。因此,提出有以下技术:将液体容器内部分隔为容纳有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和容纳有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产生部件容纳室,通过从液体容纳室经由负压产生部件容纳室供应液体,防止在液体容器内产生的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05565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S卩,因为需要将容纳有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产生部件容纳室设置在液体容器内,所以能够容纳的液体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减少容纳的液体量的情况下、防止产生的气泡从液体容器流出的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本技术的液体容器采用了如下构成。gp,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并将容纳在内部的液体供应至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容器包括:供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出的液体流出口 ;供空气从外部流入到所述液体容器内的空气流入口 ;第一液体室,所述第一液体室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空气流入口连通;以及第二液体室,所述第二液体室通过间隔壁与所述第一液体室分隔,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液体流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具有大致水平地形成的第一间隔壁部和比所述第一间隔壁部更朝向上方形成的第二间隔壁部,在所述第一间隔壁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第一连通Π,在所述第二间隔壁部、或者所述第二间隔壁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室与所述第二液体室的第二连通口。在本技术的液体容器中,在液体残留在第一液体室内的期间,伴随着液体从液体流出口流出,气泡从空气流入口流入第一液体室。在液体残留在第一液体室内的期间,每当第一液体室内的液面晃动时,液体被供应至气泡的液体膜从而气泡得到加强,因此,气泡不会轻易消失。并且,当第一液体室的液体全部用尽时,第一液体室内成为大致被气泡填满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液体进一步从液体流出口流出时,这一次气泡从第一液体室内流入第二液体室内。在此,在本技术的液体容器中,在分隔第一液体室与第二液体室的间隔壁上形成有朝向上方的第二间隔壁部,在所述第二间隔壁部、或者第二间隔壁部的上端与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形成有第二连通口。因此,当位于第二连通口的气泡破裂时,形成了气泡的膜的液体沿第二间隔壁部滑落,因此,液体不会残留在第二连通口的位置。结果,能够抑制当空气从第二连通口流入时产生新的气泡。另外,还能够通过空气从第二连通口流入,来抑制第一液体室内的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引入到第二液体室内。由此,能够抑制气泡混入到第二液体室内然后从液体流出口流出,因此,能够抑制在液体喷射装置内产生堵塞。另外,由此无需在液体容器内容纳负压产生部件,因此液体容器所能够容纳的液体量不会减少。此外,在本技术的液体容器中,间隔壁的第一间隔壁部被大致水平地形成,“大致水平地形成”不仅限于完全水平地形成,也包括在不超过第二间隔壁部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内缓慢倾斜地形成。并且,当缓慢倾斜地形成第一间隔壁部时,在形成于第一间隔壁部的第一连通口,也能够抑制液体残留在第一连通口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弓I入到第二液体室。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在第二液体室的内壁面形成与间隔壁的第二间隔壁部面对的相对部。由此,当气泡通过第二连通口从而混入到第二液体室时,气泡集中在被第二间隔壁部和相对部分隔出的区域内,形成气泡堆叠起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堆叠的气泡中,能够防止液体被供应至上层的气泡的液体膜导致气泡得到加强。结果,即使在气泡混入到第二液体室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气泡消失,因此,能够避免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此外,在上述的气泡堆叠在被相对部与第二间隔壁部分隔出的区域内然后消失的情况下,当气泡在纵方向上堆叠时,由于液体被供应给液体膜得到加强的气泡减少,因此气泡容易消失。因此,优选将被相对部与第二间隔壁部分隔出的区域的高度设定为大于被相对部与第二间隔壁部分隔出的区域的平均宽度。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在与第二间隔壁部面对的相对部设置与形成为死胡同状的第三液体室连接的第三连通口。此处的“死胡同状”是指只在一个位置形成有进出口(在本技术中为第三连通口),除了该进出口以外全部封闭的形状。由此,能够向第三液体室内引导从第二连通口混入到第二液体室内的气泡,使气泡事先残留在第三液体室内。结果,能够可靠地避免混入到第二液体室的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将与第二间隔壁部面对的相对部和第二间隔壁部设置为朝向下方逐渐扩展。由此,当气泡从第二连通口混入到第二液体室时,能够沿着相对部和第二间隔壁部拉伸气泡,使得气泡的液体膜变薄。结果,能够很快使气泡消失,因此,能够避免混入到第二液体室的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液体容器中,可以将第二连通口的大小设定得比第一连通口大。由此,相比于空气(气泡)从第一连通口流入,空气更容易从第二连通口流入,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引入,避免气泡从液体流出口流出。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液体容器中,第二连通口设置在第二间隔壁部与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被设置为朝向第二连通口向上方倾斜。由此,能够沿着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向第二连通口引导在第一液体室内产生的气泡,因此,能够使第一液体室内的气泡作为空气可靠地流入第二液体室内。结果,能够抑制气泡残留在第一液体室内并且该气泡从第一连通口被弓I入到第二液体室内,然后从液体流出口流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大致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墨盒的构造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由于本实施例的墨盒的内部构造而避免气泡从墨盒流出的理由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由于在第二墨水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并将容纳在内部的液体供应至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容器包括:供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出的液体流出口;供空气从外部流入到所述液体容器内的空气流入口;第一液体室,所述第一液体室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空气流入口连通;以及第二液体室,所述第二液体室通过间隔壁与所述第一液体室分隔,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液体流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具有大致水平地形成的第一间隔壁部、和比所述第一间隔壁部更朝向上方形成的第二间隔壁部,在所述第一间隔壁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第一连通口,在所述第二间隔壁部、或者所述第二间隔壁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液体室的天花板的交界处,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室与所述第二液体室的第二连通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濑宏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