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粪便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73506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桶,在养殖桶的顶端设有进水口,在养殖桶的底端设有出水口;进水管,进水管设置在养殖桶的进水口;排水管,排水管设置在养殖桶外侧;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通过出水阀与养殖桶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溢水管,溢水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插入排水管顶部的进水口;弯管,弯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以及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设置在弯管的另一端,过滤单元的底部通过直角弯管经三通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设计合理、制造方便,易于在收集鱼类粪便的实验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类粪便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鱼类饲料与营养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收集鱼类粪便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鱼类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鱼类的营养生理生化、营养需求及鱼类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其应用研究的目的是研制高质量的配合饲料,为提高鱼类养殖生产水平服务。配合饲料的研制,不仅注重饲料原料的选用、配方设计、加工工艺的选用,而且更注重配合饲料的饵料系数以及被养殖鱼类所利用的消化率,以揭示配合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鱼类机体的影响。消化率是指鱼类从食物中所消化吸收的部分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通过测定鱼类对饲料的总摄入量和粪便的总排出量,即可得出饲料的消化率。消化率的高低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在鱼类养殖过程中,饲料消化率不仅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和测定配合饲料利用效率的方法之一,同时对于饲料配方的合理配置、鱼类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研究和饲料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在对鱼类配合饲料的消化率测定实验中,所采用的虹吸粪便、挤压和解剖鱼体等粪便收集方法存在着粪便颗粒破碎,粪便丢失较多,粪便中混杂肠内未消化物质和鱼体内分泌的消化液、黏液等污染物的问题,所测得的消化率值与真实值偏离较大,不能真实地反映鱼体一次摄食的消化状况。由于鱼类粪便的收集方法与消化率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能将鱼类在自然状况下排出的新鲜粪便收集干净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简便地收集实验鱼在自然状况下排出的新鲜粪便,以测定配合饲料消化率的鱼类粪便收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桶,在所述养殖桶的顶端设有进水口,在所述养殖桶的底端设有出水口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养殖桶的进水口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养殖桶外侧;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通过出水阀与所述养殖桶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溢水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排水管顶部的进水口 ;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以及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弯管的另一端,所述过滤单元的底部通过直角弯管经三通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排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水箱开口处的集粪抄网。优选的,所述集粪抄网的材质为250目的尼龙筛絹。优选的,所述溢水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点相比较所述弯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点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非连接端。优选的,在所述进水管上还设有进水阀。优选的,所述养殖桶的桶壁高度为1.3米。[0011 ] 优选的,所述养殖桶的容积为2000升。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材质为软质塑料。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材质为硬质塑料。优选的,所述弯管的材质为塑料。本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设计合理、制造方便,易于在收集鱼类粪便的实验中推广应用;可避免虹吸等方式导致鱼类粪便颗粒破碎,丢失粪便较多;可避免挤压或解剖鱼体收集粪便而造成实验鱼类损伤或死亡,可反复多次利用实验用鱼,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可节省劳力,可在短时间内简便地将鱼类在自然状况下排出的新鲜粪便收集干净,并且可根据实验需要,便于实验人员收集不同时间点的鱼类粪便,进一步了解鱼类摄食后的排粪高峰和排粪持续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本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2-进水阀 3-养殖桶4-出水阀5-溢水管 6-塑料弯管 7-集粪抄网 8-排水箱 9-第二连接管10-第一连接管11-排水管12-直角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养殖桶3的桶壁高度为1.3米,容积为2000升,养殖桶3上端设有一根进水管I和一个进水阀2,养殖桶3底部设置一个出水口和出水阀4,出水阀4与一根软质塑料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相连,软质塑料第一连接管10的另一端连接一根硬质塑料第二连接管9,在硬质塑料第二连接管9上设置一个溢水管5和一个塑料弯管6,溢水管5挂靠在排水管11的上沿口,塑料弯管6的出口通往排水箱8,排水箱8底部安装一个塑料直角弯管12,直角弯管12通过排水管11上设置的塑料三通管与排水管11相接并联通,实验期间,在不投喂配合饲料时,开启进水阀2和出水阀4,使养殖用水流入养殖桶3,并经由出水阀4流入软质塑料第一连接管10和硬质塑料第二连接管9,水再经过塑料弯管6和溢水管5流入排水管11排出,或重新进入进水系统循环使用,在投喂配合饲料时,关闭进水阀2和出水阀4,停止流水,避免配合饲料流失,待实验鱼摄食完配合饲料后,重新开启并调节进水阀2和出水阀4,降低流水速度,并控制使养殖桶3内的水位高于塑料弯管6,而低于排水管11上端的溢水口,使得鱼类摄食配合饲料后排出的粪便随养殖用水一并直接进入塑料弯管6,在塑料弯管6和排水箱8之间,提前搁置一个由250目的尼龙筛絹制成的集粪抄网7,使养殖用水通过集粪抄网7过滤后流入排水箱8,并通往排水管11排出,或重新进入进水系统循环使用,使鱼类粪便过滤入集粪抄网7内,将粪便收集干净后,直接用于测定配合饲料的消化率。本技术鱼类粪便收集装置设计合理、制造方便,易于在收集鱼类粪便的实验中推广应用;可避免虹吸等方式导致鱼类粪便颗粒破碎,丢失粪便较多;可避免挤压或解剖鱼体收集粪便而造成实验鱼类损伤或死亡,可反复多次利用实验用鱼,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可节省劳力,可在短时间内简便地将鱼类在自然状况下排出的新鲜粪便收集干净,并且可根据实验需要,便于实验人员收集不同时间点的鱼类粪便,进一步了解鱼类摄食后的排粪高峰和排粪持续时间。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鱼类粪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桶,在所述养殖桶的顶端设有进水口,在所述养殖桶的底端设有出水口;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养殖桶的进水口;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养殖桶外侧;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通过出水阀与所述养殖桶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溢水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排水管顶部的进水口;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以及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弯管的另一端,所述过滤单元的底部通过直角弯管经三通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鱼类粪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养殖桶,在所述养殖桶的顶端设有进水口,在所述养殖桶的底端设有出水口;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养殖桶的进水口;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养殖桶外侧;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通过出水阀与所述养殖桶的出水口连通;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 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溢水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排水管顶部的进水口; 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以及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弯管的另一端,所述过滤单元的底部通过直角弯管经三通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粪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排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水箱开口处的集粪抄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类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洋洋陆建学黄艳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