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325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耕机,在扶手架(1)前端横段的底部固定齿板(4),卡销(5)卡入齿板其中的一个卡槽(4a)中,该卡销(5)设置在手扳(6)上,手扳(6)的前端与底座(3a)铰接;扶手座(3)前端的底部套入定位柱(10),在立管座(11)的顶板(11a)上开有多个定位孔(11b),提升杆(13)的下端伸入定位管(12)中,并与伸缩头(14)的上端连接,伸缩头(14)的下端插入其中的一个定位孔(11b)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扶手架的上下高度及左右位置,操作既便捷又可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及维护便捷,一方面动力损耗小,传动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另一方面,传动平稳、可靠,能有效防止齿轮或箱体被打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耕机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微耕机。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不同高度的人进行操作,微耕机上的扶手一般都能根据需要调整上下高度;而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操作需要,扶手还能根据需要调整左右位置。现有的微耕机扶手都是通过两个齿盘机构来分别调节上下高度及左右位置的,不仅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调节操作的便捷性及可靠性较差。另外,微耕机传动箱内的主动轴与输出轴之间通常采用链条来传递动力,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维修困难,而且动力损耗较大,传动效率低,抗冲击能力小,链条还容易拉长、变形甚至拉断,使得箱体具有被打坏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控方便、可靠的微耕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耕机,包括扶手架(I)、护罩(2)、扶手座(3)、立管座(11)、动力大架(18)、传动箱(19)、动力总成(20)和阻力棒(21),所述护罩(2)固定设置于扶手座(3 )的尾端,在扶手座(3 )前端的下方设有立管座(11)该立管座(11)安装于传动箱(19)的顶部,所述传动箱(19)的箱体与动力大架(18)的后端相固定,在动力大架(18)上支撑动力总成(20 ),动力总成(20 )通过皮带轮机构与传动箱(19 )连接,在所述传动箱(19)的后方安装阻力棒(21),传动箱(19)下端的两侧对称安装行走轮(22)或耕刀,其关键在于:所述扶手架(I)前端的横段从护罩(2)中通过,扶手架(I)前端的横段与护罩(2)相铰接,并在扶手架(I)前端横段的底部固定有齿板(4),该齿板(4)的下端开有多个按圆弧分布的卡槽(4a),卡销(5)卡入其中的一个卡槽(4a)中,该卡销(5)设置在手扳(6)上,手扳(6)的前端与扶手座(3)后端的底座(3a)相铰接,在所述卡销(5)与扶手座(3)之间设有拉簧(7),该拉簧(7)的一端与卡销(5)挂接,拉簧(7)的另一端与扶手座(3)的尾端相挂接;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底部套入定位柱(10),两者间隙配合,定位柱(10)垂直固定于立管座(11)的顶板(Ila)上,并在顶板(Ila)上开有多个按圆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11b),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前方设置定位管(12),提升杆(13)的下端伸入定位管(12)中,并与伸缩头(14)的上端连接,所述伸缩头(14)的下端插入其中的一个定位孔(Ilb)中,在所述提升杆(13)上套设有压簧(15),该压簧(15)的下端与伸缩头(14)的顶面抵接,压簧(15)的上端与定位管(12)顶部固定的挡片(16)相抵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卡销卡入其中的一个卡槽中,对扶手架进行定位,拉簧在其弹力的作用下使卡销与齿板卡接紧密,以防止扶手架发生晃动。当需要调节扶手上下高度时,先用手压下手扳的后端,使手扳带动卡销离开所对应的卡槽,接着上抬或下压扶手架,使扶手架绕护罩转动一定角度,扶手架带动齿板一起转动,使齿板上的另一个卡槽转动到对应卡销的位置,最后松开手扳,在拉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卡销卡入新的卡槽中,重新完成扶手架高度调节后的定位。由此可见,扶手架的上下调节机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一方面上下高度调节操作既方便又快捷;另一方面,上下高度调节的范围较大,并且调节的可靠性好。伸缩头插入其中的一个定位孔中,对扶手座进行定位,压簧在其弹力的作用下使伸缩头与立管座的顶板插接紧密,以防止扶手座发生晃动。当需要调节扶手左右位置时,先上提提升杆,使提升杆带动伸缩头离开所对应的定位孔,接着向左或向右转动扶手架,使扶手架连同扶手座绕定位柱转动一定角度,扶手座带动定位管、提升杆及伸缩头一起转动,使伸缩头转动到对应顶板上另一个定位孔的位置,最后松开提升杆,在压簧回弹力的作用下,提升杆及伸缩头下行,伸缩头插入新的定位孔中,重新完成扶手座左右位置调节后的定位。由此可见,上述扶手的左右调节机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一方面左右位置调节操作既方便又快捷;另一方面,左右位置调节的范围较大,并且调节的可靠性好。所述传动箱(19)具有箱体(23),该箱体(23)为上端敞口的整体式结构,在箱体(23)的上端通过轴承支承有主轴(24),该主轴(24)的一端水平伸出箱体(23)外,所述主轴(24)位于箱体(23)内的轴身上套装有变挡齿轮(25),该变挡齿轮(25)为双联齿轮,并能在主轴(24)上滑移;在所述箱体(23)内设置有能够与变挡齿轮(25)相啮合的一挡齿轮(26)、二挡齿轮(27 )和倒挡齿轮(28 ),所述一挡齿轮(26 )及二挡齿轮(27 )固套于副轴(29 )上,该副轴(29)与主轴(24)相平行,副轴(29)通过轴承支承于箱体(23)内,在所述副轴(29)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小齿轮(30),该传动小齿轮(30)与传动大齿轮(31)相啮合,所述传动大齿轮(31)套装于主动轴(32 )的一端,在主动轴(32 )的另一端空套倒挡齿轮(28 ),该倒挡齿轮(28 )与一挡齿轮(26)常啮合;在所述主动轴(32)位于传动大齿轮(31)与倒挡齿轮(28)之间的轴身上套装输入齿轮(33),该输入齿轮(33)与大过桥齿(34)相啮合,所述大过桥齿(34)活套于大过桥轴(35)上,且大过桥齿(34)与其下方的第一小过桥齿(36)哨合,所述第一小过桥齿(36)活套在第一小过桥轴(37)上,该第一小过桥齿(36)与其下方的第二小过桥齿(38)啮合,所述第二小过桥齿(38 )活套在第二小过桥轴(39 )上,并且第二小过桥齿(38 )与其下方的输出齿轮(40)啮合;所述输出齿轮(40)位于箱体(23)下端的内部,且输出齿轮(40)固套于输出轴(41)的中间位置,所述输出轴(41)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轴承与箱体(23)相支承,输出轴(41)的两端反向伸出箱体(23 )外,在输出轴(41)的端部安装行走轮(22 )或耕刀。本技术中的主动轴与输出轴之间采用多个过桥齿轮来传递动力,不仅动力损耗小,传动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而且传动平稳、可靠,能有效防止齿轮或箱体被打坏。传动箱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安装及维护均很简单;本技术具有两个前进挡和一个倒退挡,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挡位切换,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要,另一方面,挡位切换既便捷又平稳,操控性好。所述扶手架(I)为前端闭合后端开口的“U”形,由圆管弯折而成,扶手架(I)的宽度从前往后逐渐增大;所述扶手架(I)前低后高倾斜设置,并且扶手架(I)的后端向下弯折。以上结构不仅易于加工制作,而且有利于整机的手扶操作,使手扶操作既方便又省力。所述扶手架(I)前端的横段通过左右两个并排设置的U形螺栓与护罩(2)相铰接,各U形螺栓上端的两头伸出护罩(2)的顶面,由盖形螺母(8)锁紧。以上结构扶手架安装的稳定性好,并且扶手架上下高度调节时转动灵活、可靠。所述齿板(4)的上端通过半圆槽与扶手架(I)前端的横段相贴合固定,这样两者接触面积较大,接合紧密,牢靠性好,齿板不易发生松动或脱落。所述手扳(6)的前端为叉口结构,底座(3a)位于手扳(6)前端的叉口中,并通过销子进行铰接,在所述手扳(6)的后端固套有胶套(9)。以上结构一方面有利于手扳安装,使手扳只在上下方向转动;另一方面,通过手握胶套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耕机,包括扶手架(1)、护罩(2)、扶手座(3)、立管座(11)、动力大架(18)、传动箱(19)、动力总成(20)和阻力棒(21),所述护罩(2)固定设置于扶手座(3)的尾端,在扶手座(3)前端的下方设有立管座(11)该立管座(11)安装于传动箱(19)的顶部,所述传动箱(19)的箱体与动力大架(18)的后端相固定,在动力大架(18)上支撑动力总成(20),动力总成(20)通过皮带轮机构与传动箱(19)连接,在所述传动箱(19)的后方安装阻力棒(21),传动箱(19)下端的两侧对称安装行走轮(22)或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1)前端的横段从护罩(2)中通过,扶手架(1)前端的横段与护罩(2)相铰接,并在扶手架(1)前端横段的底部固定有齿板(4),该齿板(4)的下端开有多个按圆弧分布的卡槽(4a),卡销(5)卡入其中的一个卡槽(4a)中,该卡销(5)设置在手扳(6)上,手扳(6)的前端与扶手座(3)后端的底座(3a)相铰接,在所述卡销(5)与扶手座(3)之间设有拉簧(7),该拉簧(7)的一端与卡销(5)挂接,拉簧(7)的另一端与扶手座(3)的尾端相挂接;?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底部套入定位柱(10),两者间隙配合,定位柱(10)垂直固定于立管座(11)的顶板(11a)上,并在顶板(11a)上开有多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定位孔(11b),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前方设置定位管(12),提升杆(13)的下端伸入定位管(12)中,并与伸缩头(14)的上端连接,所述伸缩头(14)的下端插入其中的一个定位孔(11b)中,在所述提升杆(13)上套设有压簧(15),该压簧(15)的下端与伸缩头(14)的顶面抵接,压簧(15)?的上端与定位管(12)顶部固定的挡片(16)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耕机,包括扶手架(1)、护罩(2)、扶手座(3)、立管座(11)、动力大架(18)、传动箱(19)、动力总成(20)和阻力棒(21),所述护罩(2)固定设置于扶手座(3)的尾端,在扶手座(3)前端的下方设有立管座(11)该立管座(11)安装于传动箱(19)的顶部,所述传动箱(19)的箱体与动力大架(18)的后端相固定,在动力大架(18)上支撑动力总成(20),动力总成(20)通过皮带轮机构与传动箱(19)连接,在所述传动箱(19)的后方安装阻力棒(21 ),传动箱(19)下端的两侧对称安装行走轮(22)或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1)前端的横段从护罩(2)中通过,扶手架(1)前端的横段与护罩(2)相铰接,并在扶手架(1)前端横段的底部固定有齿板(4),该齿板(4)的下端开有多个按圆弧分布的卡槽(4a),卡销(5)卡入其中的一个卡槽(4a)中,该卡销(5)设置在手扳(6)上,手扳(6)的前端与扶手座(3)后端的底座(3a)相铰接,在所述卡销(5)与扶手座(3)之间设有拉簧(7),该拉簧(7)的一端与卡销(5)挂接,拉簧(7)的另一端与扶手座(3)的尾端相挂接; 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底部套入定位柱(10),两者间隙配合,定位柱(10)垂直固定于立管座(11)的顶板(Ila)上,并在顶板(Ila)上开有多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定位孔(Ilb),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前方设置定位管(12),提升杆(13)的下端伸入定位管(12)中,并与伸缩头(14)的上端连接,所述伸缩头(14)的下端插入其中的一个定位孔(Ilb)中,在所述提升杆(13)上套设有压簧(15),该压簧(15)的下端与伸缩头(14)的顶面抵接,压簧(15)的上端与定位管(12)顶部固定的挡片(16)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9)具有箱体(23),该箱体(23 )为上端敞口的整体式结构,在箱体(23 )的上端通过轴承支承有主轴(24),该主轴(24)的一端水平伸出箱体(23 )外,所述主轴(24)位于箱体(23 )内的轴身上套装有变挡齿轮(25),该变挡齿轮(25)为双联齿轮,并能在主轴(24)上滑移; 在所述箱体(23)内设置有能够与变挡齿轮(25)相啮合的一挡齿轮(26)、二挡齿轮(27)和倒挡齿轮(28),所述一挡齿轮(26)及二挡齿轮(27)固套于副轴(29)上,该副轴(29)与主轴(24)相平行,副轴(29)通过轴承支承于箱体(23)内,在所述副轴(29)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小齿轮(30),该传动小齿轮(30 )与传动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