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对流延模头不造成恶劣影响、不必要定期地对由于在支持体的端部剥离点上的干燥不够而产生的剥离残留物进行洗净、为了提高出生率而防止发生结皮的手段。上述课题是通过在唇前端两端部的断面形状中的唇部面和唇部侧面形成的角度θ是120度以上的溶液制膜用流延模头解决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高分子树脂薄膜的溶液制膜用流延模头,更详细地说,是关于防止在溶液制膜中的流延模头宽度方向两端部发生结皮的流延模头。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利用溶液制膜法制造乙酸纤维素酯、聚碳酸酯、赛璐玢等支持体薄膜的部分。在图20中示出在该溶液制膜法中,从模头1流延聚合物溶液(浓液)的状态,在图21中示出是其模头1的浓液吐出口的缝口13的端部形状。如图21所示,缝口13的端部的拐角部分成为直角。在大部分情况下,流延模唇两端部,由于浓液干燥,如图20所示,发生结皮23。该结皮在唇前端两端部成长成冰柱状,使来自唇部的浓液的流动紊乱,妨碍稳定的膜形成。在发生结皮的场合,由于外部干扰,使流延膜变得不稳定,也使流延速度减速至不发生切断的速度,不得不去除结皮,成为生产率显著降低的原因。以往,作为其对策,已经知道,向模唇两端部吹入溶剂饱和气体,通过流下浓液可溶的溶剂,进行防止的方法。例如,在特开平2-276607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的流延模头,该流延模头具有侧面边缘附近的每单位宽度的吐出量比中央部的平均吐出量小的形状。一般在流延制膜法中,该模头是应付从模头流延成的膜在延宽度的侧面部分变厚的倾向。公开了作为减少该侧面边缘附近的吐出量的手段,是缩小垫板的手段和缩小模头缝口的间隙的手段,但是,在后者的情况下,缩小该缝口的间隙的部位达到缝口宽度的约2倍。而在特开平2-208650号公报中公开了,在流延三乙酸纤维素酯溶液的模头两端内部设置溶剂的流路,从该流路供给二氯甲烷等溶剂,来防止发生结皮的方法。该流路的下端是溶液吐出端,进行合流,溶剂和溶液一起被吐出。另外,在特许第2687260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从流延三乙酸纤维素酯等溶液的模头两端的浓液吐出端,供给二氯甲烷等溶剂并载于稍微内侧进行流延的浓液的两端,借此防止发生结皮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容易受模唇周围的风速或温度条件等的影响,难以控制气体浓度或溶剂流下位置,因而不能可靠地抑制结皮的发生。即,如果气体浓度低,就发生结皮,即使维持饱和浓度,由于模头周围温度变动,也会发生结露,而产生薄膜的外观上的故障。另外,在溶剂流下时,在唇部前端中的浓液吐出部,沿宽度方向润湿变宽,因而形成溶剂过剩,在支持体上发生剥落残留物,成为发生异物附着故障等的原因。如果在支持体上发生剥落残留物,流延速度就会降低,不得不洗净支持体,结果显著地降低生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在溶液制膜中的上述的以往技术问题,对流延膜不造成恶劣影响、不必要对由于在支持体的端部剥离点干燥不够而发生的剥离残留物进行定期洗净、为了提高生产率的防止结皮发生手段。本专利技术是必须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技术,利用在唇前端两端部的断面形状中,唇部面和唇部侧面形成的角度θ是120度以上的溶液制膜用流延膜头,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以往的唇前端两端部的断面形状,如图21所示,是矩形的,唇部面18和唇部侧面19形成的角度是90度。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因为该角度部分的浓液流量少,所以浓液表面容易干燥,因此发生唇前端两端部的结皮。为了使这样的浓液流量低的部分消失,在唇前端两端部的断面形状中,尽量丧失角形。即有效的是,尽可能地使唇部面和唇部侧面形成的角度大,但是如果在端部角度过大,在唇部侧面部会产生变尖的部分,发生结皮的部位增加,其效果是相反的。因此,唇部侧面部断面必须是平滑的曲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是本专利技术一例的流延模头的唇前端的端部缝口形状的部分断面图。图2是表示使用图1的流延模头进行流延的状态侧面图。图3是表示在图2中附设减压室的状态侧面图。图4是表示使用图1的流延模头的流延软带式流延装置的主要构成的部分侧面图。图5是其平面6是表示在流延软带式流延装置中使用图1的流延模头例子的部分侧面图。图7是其平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一例的唇前端的端部的部分断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唇前端部的部分断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唇前端部的部分断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唇前端部的部分断面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唇前端部的部分断面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唇前端部的部分断面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一例的结构的部分侧面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结构的部分侧面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结构的部分侧面图。图17是表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一例子纵断面图。图18是表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纵断面图。图19是表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流延模头的其他例子的纵断面图。图20是表示使用以往的流延模头进行流延的状态侧面图。图21是表示其模头唇前端的端部缝口形状的部分断面图。符号的说明1…流延模头2…流延软带3…旋转鼓4…流延鼓5…剥取辊6…减压室7…吸引管道8…缓冲室9…吸引鼓风机10…流延浓液11…支管111…支管112…支管113…支管12…浓液供给口13…缝口14…侧板垫板15…侧板16…模唇 17…唇部前端18…唇部面19…唇部侧面20…垫板21…浓液流路22…进料单元23…结皮24…溶剂供给管d…唇部间隙w…唇部侧面的弯曲幅度θ…唇部面和唇部侧面形成的角度具体实施方式溶液制膜法的典型方法分为使用流延软带的方法和使用流延鼓的方法。在图4中表示软带式的溶液制膜装置的一例。该装置1在一对旋转鼓3(仅图示1个)上卷挂表面进行镜面处理的无端状的流延软带2。在这个旋转鼓3的一侧上,稍微离开圆周面设置流延模头1。在流延模头1的后方,即在图面右方设置减压室6,该减压室6经由吸引管道7、缓冲室8被鼓风机9吸引。浓液从流延模头1,如图2或者图3所示被挤出,流延在向图面左方移动的流延软带2上,在移动中发生固化,大约一圈后在剥离滚筒5上被剥离,并送入干燥区(未图示)。也可以是是没有上述减压室的装置。图6的装置是代替流延软带2,使用流延鼓4的装置。作为上述的流延模头1,可以使用图17、图18、图19所示的流延模头。图17的流延模头是制膜成单层薄膜时使用的,因此该流延模头1形成一个支管11。图18的流延模头是多支管式的共流延模头,该共流延模头1形成三个支管111、112、113,能够制膜成3层结构的薄膜。该支管11制成衣架状,在其中央部设置浓液供给口12。支管11的下侧形成缝口13,浓液从缝口被挤出成薄膜状。在模头1的两侧介入垫板14、用侧板15密封。图19的流延模头是进料单元式的共流延模头,该共流延模头1形成支管1的同时,设置进料单元22,将在进料单元22中进行合流、形成数层(在图19中是3层)的浓液进行流延。在以上的流延模头中,使用衣架式模头,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T模头等其他形状的模头。溶液制膜法中的模唇间隙,通常设定在0.2mm至3mm的范围,最好设定在0.5mm至2.5mm的范围,但也不限于此。流延模头和支持体(流延软带或者流延模头)的间隔,通常设定在1mm至10mm的范围,最好设定在1.5mm至6mm的范围,但也不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模唇的前端两端部的形状上具有特征。即,以往唇部的两端唇部面即缝口长度方向的面和唇部侧面即缝口的端面形成的角是直角。在本专利技术中,该角度是120度以上、最好是150度以上,最好从唇部侧面的切线和唇部面一致,形成没有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溶液制膜用流延模头,在唇前端两端部的断面形状中的唇部面和唇部侧面形成的角度θ是120度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井幸祐,辻本忠宏,熊沢孝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