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090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3:53
为了解决风冷的技术简单但效果较差,氢冷、双水内冷的效果良好但技术复杂,难以普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其特征是:在电机转子的二端与转子同轴刚性地设置前散热腔和后散热腔,改传统转子上的实心导条为空心导条,延长其二端,分别插入前散热腔及后散热腔中,并牢固绝热连接,使空心导条与前散热腔及后散热腔形成一个密闭地连通体,并于其中充满水或其他一定量载热介质,前散热腔与后散热腔分别贴紧转子的两端并与转子同轴固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能很好的控制电机的温升,提高电机运作性能与机电转换效率,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电装置,尤其是一种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电机散热有风冷、氢冷、双水内冷等技术。风冷的技术简单但效果较差,氢冷、双水内冷的效果良好但技术复杂,难以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风冷的技术简单但效果较差,氢冷、双水内冷的效果良好但技术复杂,难以普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循环水冷电机。所述的一种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其特征是:在电机转子的二端与转子同轴刚性地设置前散热腔和后散热腔,改传统转子上的实心导条为空心导条,延长其二端,分别插入前散热腔及后散热腔中,并牢固绝热连接,使空心导条与前散热腔及后散热腔形成一个密闭地连通体,并于其中充满水或其他一定量载热介质,前散热腔与后散热腔分别贴紧转子的两端并与转子同轴固连。所述的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其特征是:前散热腔(6)及后散热腔(7)外侧面与散热腔一体的设置着一定数量的沿半径向的散热栅。所述的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其特征是:前散热腔与后散热腔内沿半径向设置有加速管,并与导条联通,每一根导条只有一端连有加速管,相间设置,加热管外包绝热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但能很好的控制电机的的温升,提高电机运作性能与机电转换效率,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普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温度反馈图。其中1.转子转轴;2.前端环;3.空心导条;4.后端环;5.加速管;6.前散热腔;7.后散热腔。【具体实施方式】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在电机转子的二端与转子同轴刚性地设置前散热腔(6)和后散热腔(7),改传统转子上的实心导条为空心导条(3),延长其二端,分别插入二个散热腔中,并牢固绝热连接,使空心导条(3)与前散热腔(6)及后散热腔(7)形成一个密闭地连通体,并于其中充满水或其他一定量载热介质,两散热腔分别贴紧转子的两端并与转子同轴固连。前散热腔(6)及后散热腔(7)用导热性能及机械性能良好的紫铜制做,成薄圆柱体,以中型电机为例,轴向厚度约为2cm,壁厚3mm,半径与转子半径等大,贴紧转子并与转子同轴刚性固装。前散热腔(6)及后散热腔(7)外侧面与散热腔一体的设置着一定数量的沿半径向的散热栅。轴向高度约2cm。上述装置较严格的尺寸限制,是为了在不改变现有电机机壳的条件下,散热腔能顺利的安装进机壳。当然,如果空间允许散热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散热栅的设置目的是要产生以下两个作用:1、加大散热面积而加速散热;2、扇出离心风,吹向定子线包并使之降温。关于空心导条(3),先用内径4mm导热、导电性能良好的紫铜管镶钳在转子上的导条槽内,然后用熔化液态紫铜浇铸而成。延长空心导条(4)的两端,分别插入前散热腔(6)、后散热腔(7)并与腔壁牢固密封连接,使空心导条(3)与前散热腔(6)后散热腔(7)形成一个封闭的连通空腔,并在这个空腔中充满水或其他载热介质。水的沸点较高不易利用气化潜热,要利用其对流传热,要充满。其他介质如氟利昂等沸点较低,利用其气化输热效果会更好。但不能充满,最好是充满量 1/4~1/3。以下以水为例介绍:为了把空心导条上产生的焦耳电热尽快的输入到前散热腔(6)后散热腔(7)去散热,这就需要水等载热介质加快对流循环。为此在散热腔中设置加速管(5)。它是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紫铜管制作,外包绝热材料。长约为散热腔半径的4/5,沿前散热腔(6)后散热腔(7)半径向固定。其背离轴心的一端直角弯折与伸入散热腔的空心导条③焊接连通。转子上有许多空心导条(3),每一根导条只有一端焊连有加速管,相邻的导条,分别在前散热腔(6)后散热腔(7)中与 加速管(5) —一对应相间焊连。对于每根空心导条(5) 二端分别通触的是前散热腔(6)、后散热腔(7)中的水与加速管(5)中的水。当转子高速运转、空心导条(3)上产生的焦耳电热将使加速管(5)中的水以较快的速度升温,其密度(比重)将相对较小。这样在每一根空心导条(3)的二端都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压力差。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强大的离心作用(离心力可达重力的几百深知上千倍)加速管(5)中,密度较小的热水将“浮”向轴心,并溢流入前散热腔(6)、后散热腔(7),而密度较大的冷水将“沉压”向前散热腔(6)及后散热腔(7)的周边,并继续“压”向空心导条(3)中,形成对流循环。其路线是:空心导条(3)—加速管(5)—散热腔(6)—空另一侧心导条(4)—另一侧加速管(5) —前散热腔(6)及后散热腔(7),完成一个循环。水在空心导条(3)中吸热在前散热腔(6)及后散热腔(7)中散热。只要转子一开始转动,空心导条(3)的压力差也随之形成,继而就会雪崩式的加大成较大的压力差,使空心导条(3)中的水向有加速管的一端单向加速流动,进而使整个连通腔中自勺水形成快速循环对流状态。关于压差的粗略理论计算是:ΔΡ = ρ冷ah-p热ah =h ( P 冷一P 热)a =h (P 冷_p 热)(2πη)2;τ/2。P *:是前散热腔(6)后散热腔(7)中凉水的平均密度。P a:是加速管⑤中热水的平均密度。α:是散热腔⑥⑦及加速管⑤中水的平均向心加速度。h:是散热腔⑥⑦水的深度。r:是散热腔⑥⑦的半径。η:是散热腔⑥⑦的转速(r/s)。对于中型电机,如果令h ^ R=0.2m。ρ 冷-ρ 热=ρ 冷/100 ~0.01XlX103=10kg/m3 (由实验知水在 10°C ~30°C时,密度减小0.01)。令n=50r/s,则 η Λ F = 0.2X 10X (100 π )2 X0.2/2=20000Pa,它相当于在静态时,2m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力(压强),这个压差就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在这里:(23in)2r/2 =(2π X 50)2 Χ0.2/2 = 10000 ? 9.8,故忽略了重力。据有关研究可知:一般的金属材料、当温度从0°C— 200°C时,其电阻将有近一倍的增加。显然,上述的循环水流对控制导条(3)因温升面增大电阻将会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传统电动机相比进而将引发如图2所示的反馈。再则因循环对流把转子的温度控制在了较低的水平以内,故它能吸收定子传递过来的热量,这样对整个电机的温控又是一个积极有利的因素。在电机运转时,在导条上产生的焦耳电热通过水循环进入二个散热腔散热。为提高散热腔的散热效率,且能把散热腔装入传统电机的机壳内,(以中型电机为例)散热腔要做成薄圆柱形,轴向厚度2cm,半径与转子等大并贴紧安装。同时在腔体的外侧面沿半径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散热栅,轴向高约1.5-2cm。(当然,如果空间许可,腔体可尽可能的做大)。为使输热介质水加快循环对流,还要在散热腔内设置加速管。所谓加速管就是一根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管,外包绝热层,长度约为散热腔半径的五分之四并沿半径向安装。并将其背离轴心的一端折成直角,与伸入散热腔中的空心导条连通。每一根空心导条只有一端与一根加速管相连接。当某一根空心导条伸入前散热腔的一端连有加速管时,则它相邻的一根应在后散热腔中与一根加速管相连接,全部空心导条与加速管都这样对应相间设置。在整个连通体中加满水或其他一定量介质后牢固密封。如果为了进一步简化装置而更加易于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其特征是:在电机转子的二端与转子同轴刚性地设置前散热腔和后散热腔,改传统转子上的实心导条为空心导条,延长其二端,分别插入前散热腔及后散热腔中,并牢固绝热连接,使空心导条与前散热腔及后散热腔形成一个密闭地连通体,并于其中充满水或其他一定量载热介质,前散热腔与后散热腔分别贴紧转子的两端并与转子同轴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设散热腔的循环水冷电机,其特征是:在电机转子的二端与转子同轴刚性地设置前散热腔和后散热腔,改传统转子上的实心导条为空心导条,延长其二端,分别插入前散热腔及后散热腔中,并牢固绝热连接,使空心导条与前散热腔及后散热腔形成一个密闭地连通体,并于其中充满水或其他一定量载热介质,前散热腔与后散热腔分别贴紧转子的两端并与转子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影毅马跃峰曲长春李红云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希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