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828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支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源的框架、和处于框架与壳体之间的金属块。背光源包括向上表面方向射出光的表面安装型的发光部件、搭载发光部件的布线基板、和与液晶显示面板重叠的导光板。框架一体地包括支承导光板的第一部分、与导光板的端面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第二部分、和支承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部分。布线基板以使来自发光部件的光入射至导光板的端面的方式粘贴在第二部分上。金属块固定在与框架的第二部分的粘贴有布线基板的面为相对侧的面、以及壳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支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源的框架、和处于框架与壳体之间的金属块。背光源包括向上表面方向射出光的表面安装型的发光部件、搭载发光部件的布线基板、和与液晶显示面板重叠的导光板。框架一体地包括支承导光板的第一部分、与导光板的端面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第二部分、和支承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部分。布线基板以使来自发光部件的光入射至导光板的端面的方式粘贴在第二部分上。金属块固定在与框架的第二部分的粘贴有布线基板的面为相对侧的面、以及壳体上。【专利说明】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具有侧光式的背光源的显示装置中,入射至导光板的端面中的光在导光板的内部行进而从表面射出(日本特开2007-42552号公报)。作为背光源的光源而通常使用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搭载在布线基板上并以与导光板的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2552号公报近年,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随着要求,需要增加背光源的光源数量,并提高散热性。尤其,在将搭载光源的布线基板安装在框架上的结构中,由于没有成为使从光源传递至框架的热量散热的结构,所以需要采取对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提高背光源的散热性为目的。(I)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作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面光源而使用的侧光式的背光源;支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源的框架;壳体;和夹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金属块,所述背光源包括向上表面方向射出光的表面安装型的发光部件、搭载所述发光部件的布线基板、和以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重叠的方式配置的导光板,所述框架一体地包括支承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导光板的端面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第二部分、和支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部分,所述布线基板以使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所述光入射至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端面的方式粘贴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金属块固定在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粘贴有所述布线基板的面为相对侧的面、以及所述壳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金属块使从发光部件传递至布线基板上的热量从框架散热至壳体,因此能够提高背光源的散热性。(2)根据(I)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也可以为,所述框架是将厚度均匀的金属板折曲而形成的。(3)根据(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也可以为,所述框架以如下方式折曲:从支承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部分,在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方向上向从所述导光板远离的方向延伸,并折曲而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端面所朝向的方向延伸,并到达所述第二部分。(4)根据(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也可以为,所述金属块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5)根据(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也可以为,所述金属块与所述壳体接触。(6)根据(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也可以为,所述框架支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具有支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一部分夹在所述金属块和所述壳体之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I1-1I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搭载有多个发光部件的布线基板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液晶显示面板12 基板14 基板16柔性布线基板18集成电路芯片20背光源22导光板24发光部件26布线基板28基底基板30布线图案32集成电路芯片34光漫射片36棱镜片38反射片40 框架42第一部分44第二部件46第三部分48内框架50弹性体52外框架54 壳体56金属块58 螺丝60 开口62 风扇152外框架154 壳体156金属块158 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I1-1I线剖视图。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由玻璃等构成的一对基板12、14、和夹在它们之间的液晶材料(未图示),并在一对基板12、14的外侧分别具有未图示的偏振片。基板12从基板14伸出。在基板12的从基板14伸出的部分中,在与基板14相对的面上安装有柔性布线基板16。在柔性布线基板16上搭载有将用于驱动液晶材料的驱动电路内置的集成电路芯片18。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作为液晶显示面板10的面光源而使用的侧光式的背光源20。背光源20包括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0重叠的方式配置的导光板22。导光板22用于将点光源的光变换为面光源而对液晶显示面板10照射。背光源20包括向上表面方向射出光的表面安装型的发光部件24。发光部件24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的点光源。点光源与面光源相比,发光区域较窄。发光部件24发出白色光。发光部件24搭载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的布线基板26上。光从发光部件24向布线基板26的搭载有发光部件24的面所朝向的方向射出。光从发光部件24射入至导光板22的端面上。导光板22的端部以使来自发光部件24的光射入的方式配置在发光部件24的旁边。图3是表不搭载有多个发光部件24的布线基板26的俯视图。布线基板26包括由树脂或者包含树脂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基板28、和在基底基板28上形成的布线图案30。发光部件24与布线图案30电连接。由于需要有形成布线图案30的区域,所以布线基板26与发光部件24的宽度相比较宽。在布线基板26上搭载有用于控制发光部件24的点亮的集成电路芯片32。背光源20包含与导光板22的表面重叠的光漫射片34。光漫射片34配置在导光板22之上(离液晶显示面板10近的一侧)。光漫射片34从导光板22的有效区域配置到入光区域。光漫射片34具有较弱的光扩散作用,因此,通过使光从中透过而减弱对光分布的影响。在光漫射片34之上(离液晶显示面板10近的一侧)配置有棱镜片36。通过使光从棱镜片36透过,而使光集中在正面,并能够使正面亮度提高。将光漫射片34以及棱镜片36 一并称作光学片。另外,在导光板22之下(与液晶显示面板10为相反侧)配置有反射片38。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支承背光源20的框架40。框架40由金属构成,且是将厚度均匀的金属板折曲而形成的。框架40包括支承导光板22的第一部分42。第一部分42以与导光板22的背面(与液晶显示面板10相反的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框架40包括与导光板22的端面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第二部分44。框架40以如下方式折曲:从支承导光板22的第一部分42,在与导光板22的相对方向上向从导光板22远离的方向(在图2中为下方向)延伸,并折曲而向导光板22的端面所朝向的方向(在图2中为右方向)延伸,并到达第二部分44。在第二部分44上以使来自发光部件24的光入射至导光板22的端面的方式粘贴。在该粘贴中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粘接材料(例如双面胶带)。框架40包括用于支承液晶显示面板10的第三部分46。第一部件42、第二部分44以及第三部分46成为一体。显示装置具有内框架48。内框架48为树脂成型品并被称为注塑品。内框架48夹在框架40的第三部分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作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面光源而使用的侧光式的背光源;支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源的框架;壳体;和夹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金属块,所述背光源包括向上表面方向射出光的表面安装型的发光部件、搭载所述发光部件的布线基板、和以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重叠的方式配置的导光板,所述框架一体地包括支承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导光板的端面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第二部分、和支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部分,所述布线基板以使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所述光入射至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端面的方式粘贴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金属块固定在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粘贴有所述布线基板的面为相对侧的面、以及所述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