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电源箱,其包括有箱体及设于该箱体之内的骨架,箱体内设有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变流器组件与充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风道内固定有风机,充电机功率单元的散热器和逆变功率单元的散热器分别与两个风机入口相对设置,沿散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且位于风道内依次固定有直流电抗器和隔离变压器,底板对应隔离变压器而开设有出风口。该辅助电源箱将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集成在同一箱体之内,从而实现了对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的合理布局,并通过风机同时对二者进行散热,且取得了较好的散热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空间、降低成本、散热效果好的优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电源箱,其包括有箱体及设于该箱体之内的骨架,箱体内设有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变流器组件与充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风道内固定有风机,充电机功率单元的散热器和逆变功率单元的散热器分别与两个风机入口相对设置,沿散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且位于风道内依次固定有直流电抗器和隔离变压器,底板对应隔离变压器而开设有出风口。该辅助电源箱将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集成在同一箱体之内,从而实现了对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的合理布局,并通过风机同时对二者进行散热,且取得了较好的散热效果,使得本技术具有节省空间、降低成本、散热效果好的优势。【专利说明】一种辅助电源箱
本技术涉及电源箱,尤其涉及轨道车辆电气牵引系统的辅助电源箱。
技术介绍
在轨道交通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用户对牵引系统辅助变流装置的需求不断细节化,于是,节约安装空间、减少体积、方便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改进越来越受到相关技术人员的关注。现有轨道交通领域所应用的辅助电源中,辅助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多为分开独立式结构并且各自具备箱体,这种结构的辅助电源,其重量较大、安装空间大、维护及查找故障不方便,尤其在散热问题上,各组成结构需要分别散热,需要数量较多的散热装置,不仅占用空间,而且成本较高、电气线路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辅助电源箱,该辅助电源箱将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集成在同一箱体之内,以实现对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的合理布局,从而减轻整机重量、节省安装空间、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便于拆装、维修,此外,该辅助电源箱利用风机同时对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进行散热,不仅取得好的散热效果,还进一步减小产品体积、节省产品成本,并且控制线路更加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电源箱,其包括有箱体及设于该箱体之内的骨架,所述箱体包括有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右侧板、上盖板和底板,所述骨架上固定有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所述充电机组件与左侧板相邻设置,所述变流器组件与右侧板相邻设置,所述变流器组件与充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内固定有风机,该风机的下端部向两侧开设有两个风机入口,所述充电机组件包括有充电机功率单元,所述变流器组件包括有逆变功率单元,所述充电机功率单元的散热器和逆变功率单元的散热器分别与两个风机入口相对设置,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对应充电机功率单元和逆变功率单元而开设有进风口,沿散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且位于风道内依次固定有直流电抗器和隔离变压器,所述底板对应隔离变压器而开设有出风口。优选地,所述风机的上端部开设有风机出口,该风机出口处设有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风机远离直流电抗器和隔离变压器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导风板为弧形导风板。优选地,所述风道的拐角处和风机入口的拐角处均设置有斜面导风板。优选地,所述风机为离心式风机。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处盖合有空气过滤器。优选地,所述充电机组件包括有充电机变压器,所述充电机功率单元和充电机变压器由前面板至后面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变流器组件包括有输入模块和滤波电容,所述逆变功率単元、输入模块和滤波电容由前面板至后面板方向依次设置,该变流器组件还包括有输出模块,输出模块与左侧板相邻设置且位于充电机变压器与后面板之间。优选地,所述逆变功率単元与前面板之间固定有滤波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风机与前面板之间固定有紧急启动模块。优选地,所述骨架上固定有多个支架,所述隔离变压器向外延伸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分别设于多个支架之上,所述支撑脚与支架之间设有减震部件。优选地,所述减震部件为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上端部与支撑脚固定连接,该减震垫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通过螺丝而固定干支架之上。本技术公开的辅助电源箱中,箱体内设有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变流器组件与充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风道内固定有风机,充电机功率単元的散热器和逆变功率単元的散热器分别与两个风机入口相对设置,沿散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且位于风道内依次固定有直流电抗器和隔离变压器,底板对应隔离变压器而开设有出风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集成在同一箱体之内,从而实现了对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的合理布局,其相比现有的采用分立式结构且具备多个箱体的辅助电源而言,减轻了整机重量、节省了安装空间、降低了产品成本,并且便于拆装、维修。同时,根据各组成部件的热量等级,在风机的驱动作用下,流动空气先对逆变功率単元和充电机功率单元进行散热,之后对直流电抗器和隔离变压器散热,使得本技术取得了更好的散热效果。此外,由于箱体之内只需设置ー个风机,所以其相比现有的采用多个散热装置的辅助电源而言,进ー步减小了产品体积、节省了产品成本,并且控制线路更加简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辅助电源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骨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隔离变压器与减震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减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辅助电源箱的电路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本技术公开了ー种辅助电源箱,结合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有箱体I及设于该箱体I之内的骨架2,箱体I包括有前面板10、后面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上盖板16和底板14,骨架2上固定有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充电机组件与左侧板12相邻设置且该充电机组件由前面板10至后面板11方向延伸,变流器组件与右侧板13相邻设置且该变流器组件由前面板10至后面板11方向延伸,变流器组件与充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19,风道19内固定有风机29,该风机29的下端部向两侧开设有两个风机入口 292,充电机组件包括有充电机功率单元20,变流器组件包括有逆变功率单元25,充电机功率单元20的散热器和逆变功率単元25的散热器分别与两个风机入口 292相对设置,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上分别对应充电机功率单元20和逆变功率单元25而开设有进风口 15,沿散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且位于风道19内依次固定有直流电抗器31和隔离变压器30,底板14对应隔离变压器30而开设有出风口。上述辅助电源箱中,将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固定于箱体I之内的骨架2之上,从而节约了辅助电源箱的安装空间和整机体积,同时还方便开展安装和维护工作。该辅助电源箱在散热过程中,风机29上电运转并驱使箱体I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口 15吸入箱体I之内,流动空气流过充电机功率单元20的散热器和逆变功率单元25的散热器并带走二者所产生的热量,在风机29的作用下,流动空气依次通过两个风机入口 292、风机29和风道19吹向直流电抗器31和隔离变压器30,并通过变压器30下方且位于底板14上的出风口吹出,其中,充电机功率单元20和逆变功率单元25的发热量较高,直流电抗器31和隔离变压器30的发热量次之,故将充电机功率单元20和逆变功率单元25设置在流动空气的上游方向以令二者优先得到散热,由于二者的散热器分别对准两个风机入口 292,所以充电机功率单元20和逆变功率单元25能够同时得到散热,最后将二者散热后的流动空气吹向直流电抗器31和隔离变压器30。上述过程中,结合箱体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电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箱包括有箱体(1)及设于该箱体(1)之内的骨架(2),所述箱体(1)包括有前面板(10)、后面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上盖板(16)和底板(14),所述骨架(2)上固定有变流器组件和充电机组件,所述充电机组件与左侧板(12)相邻设置,所述变流器组件与右侧板(13)相邻设置,所述变流器组件与充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19),所述风道(19)内固定有风机(29),该风机(29)的下端部向两侧开设有两个风机入口(292),所述充电机组件包括有充电机功率单元(20),所述变流器组件包括有逆变功率单元(25),所述充电机功率单元(20)的散热器和逆变功率单元(25)的散热器分别与两个风机入口(292)相对设置,所述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上分别对应充电机功率单元(20)和逆变功率单元(25)而开设有进风口(15),沿散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且位于风道(19)内固定有直流电抗器(31)和隔离变压器(30),所述底板(14)对应隔离变压器(30)而开设有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雄桂,唐传明,杨赵勇,刘小龙,李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威腾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