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屏体结构、触摸显示屏及触摸按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660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屏体结构,其包括:面板;触摸传导体,包括触摸感应部和挠性连接部,所述触摸感应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所述挠性连接部由所述触摸感应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挠性连接部与所述触摸感应部呈一体,所述挠性连接部设有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一导通线路,及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二导通线路;粘合层,设于所述面板与触摸感应层之间,用于粘合所述面板和所述触摸感应层。上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挠性连接部件直接从感应层的基底延伸出来的,并在其上完成相应的导通线路的制作,实现触摸感应层与挠性连接部件的一体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触摸显示屏及触摸按键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屏体结构,其包括:面板;触摸传导体,包括触摸感应部和挠性连接部,所述触摸感应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所述挠性连接部由所述触摸感应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挠性连接部与所述触摸感应部呈一体,所述挠性连接部设有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一导通线路,及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二导通线路;粘合层,设于所述面板与触摸感应层之间,用于粘合所述面板和所述触摸感应层。上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挠性连接部件直接从感应层的基底延伸出来的,并在其上完成相应的导通线路的制作,实现触摸感应层与挠性连接部件的一体化。本技术还提供触摸显示屏及触摸按键装置。【专利说明】触摸屏屏体结构、触摸显示屏及触摸按键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屏体结构、触摸显示屏及触摸按键装置。
技术介绍
触摸屏屏体结构技术作为触控技术的一个分支,解决了传统机械式按键输入方式存在的易磨损、寿命短等问题,通过检测电荷的微小变化来确定手指的触摸位置。相较于机械式按键和电阻式按键,电容式触摸屏屏体结构不仅耐用,造价低廉,结构简单,而且易于安装,防水防污;但是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没有机械构造,所有的检测都是电量的微小变化,使其对各种干扰非常敏感,故如何保证触摸屏屏体结构的准确度显得尤为重要。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简称软板或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透明导电膜通过FPC与外接电路连接,以将透明导电膜感知的位置信号传输到处理器中,进行识别,确定触摸位置。然而,现有的透明导电膜通过FPC与外接电路连接时,先将FPC与透明导电膜的引线区域贴合,然后再与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相连接,导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节约成本,生产效率高的触摸屏屏体结构、触摸显示屏及触摸按键装置。本技术一种触摸屏屏体结构,包括:面板;触摸传导体,包括触摸感应部和挠性连接部,所述触摸感应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所述挠性连接部由所述触摸感应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挠性连接部与所述触摸感应部呈一体,所述挠性连接部设有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一导通线路,及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二导通线路;粘合层,设于所述面板与触摸感应层之间,用于粘合所述面板和所述触摸感应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传导体包括:第一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基底分为感应区以及从所述感应区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挠性区;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感应区设第一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于第一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二表面的感应区设第二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于第二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一导通线路设置在第一表面的挠性区,所述第二导通线路设置在第二表面的挠性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传导体包括:第一基底,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基底分为感应区以及从所 述感应区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挠性区;第一基质层,设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底上,所述第一基质层远离第一基底的表 面对应的感应区上设第一基质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于第一基质凹槽;第二基质层,设在在第一基底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基质层上远离第一基底的 表面对应的感应区上设第二基质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成于第二基质凹槽;所述第一导通线路设在所述第一基质层对应的挠性区,所述第二导通线路设在所 述第二基质层对应的挠性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传导体包括:第一感应层和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一 感应层与第二感应层粘合连接,第一感应层包括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分为感应区以及从所述感应区一侧向外 延伸形成的挠性区;第一基底上对应的感应区设第一网格状凹槽,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网格状 凹槽;第二感应层包括第二基底,第二基底上对应第一基底的感应区设第二凹槽,第二 导电层形成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导通线路设于第一基底对应的挠性区;所述第二导通线路设于第二基底 与第一基底对应的挠性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传导体包括第一感应层和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一 感应层与第二感应层粘合连接,第一感应层包括第一基底和黏合于第一基底的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基底分为感 应区以及从所述感应区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挠性区;第一基质层对应于所述第一基底的感应区设第一基质凹槽,第一导电层形成于第 一基质凹槽;第二感应层包括第二基底和黏合于第二基底的第二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对应第一 基底的感应区设第二基质凹槽,第二导电层形成于第二基质凹槽;所述第一导通线路设在与所述第一基底的挠性区对应的第一基质层上,所述第二 导通线路设在与所述第一基底的挠性区对应的第二基质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传导体包括:第一基底层,所述第一基底分为感应区以及从所述感应区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挠 性区;所述感应区设有第一网格状凹槽,第一导电层形成于第一网格状凹槽;第一基质层,设于第一基底层设于第一网格状凹槽的表面,远离第一基底层的表 面设第一基质凹槽,第二导电层形成于第一基质凹槽;所述第一导通线路设在第一基底层对应的挠性区,所述第二导通线路设在与第一 基底层的挠性区对应的第一基质层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传导体包括:第一基底层,所述第一基底分为感应区以及从所述感应区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挠 性区;第一基质层,设在第一基底层表面,对应于感应区的远离第一基底层的表面设第一基质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于第一基质凹槽;第二基质层,设在第一基质层表面,所述第一基质层位于第一基底层与第二基质层之间,对应于感应区的第二基质层远离第一基质层的表面设第二基质凹槽,第二导电层形成于第二基质凹槽;所述第一导通线路设在与挠性区对应的第一基质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导通线路设在与挠性区对应的第二基质层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根引线电极,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引线电极电连接并连至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弓I线电极电连接并连至控制电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屏,包括如前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 还提供一种触摸按键装置,包括如前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上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挠性连接部件直接从感应层的基底延伸出来的,并在其上完成相应的导通线路的制作,实现触摸感应层与挠性连接部件的一体化。直接省去贴合的工序,简化制作流程,节约人力物力,降低产品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触摸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网格形状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触摸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触摸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触摸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触摸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所述的触摸屏屏体结构的触摸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屏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触摸传导体,包括触摸感应部和挠性连接部,所述触摸感应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所述挠性连接部由所述触摸感应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挠性连接部与所述触摸感应部呈一体,所述挠性连接部设有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一导通线路,及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二导通线路;粘合层,设于所述面板与触摸感应层之间,用于粘合所述面板和所述触摸感应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晟孙超顾滢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