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3914 阅读:3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包括密实填充在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上所设置屋面分格缝内的弹性条和布设在弹性条上部的密封层,弹性条和密封层均沿屋面分格缝的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弹性条宽度不小于d1=1.2×d2,其中d2为屋面分格缝的缝宽;密封层上表面形状为凹弧形;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为水泥砂浆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或上部铺贴有饰面砖的刚性保护层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工效高且施工成型的分格缝嵌缝外形美观、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不易出现开裂现象,能解决现有分格缝嵌缝施工存在的施工操作随意、不规范、嵌缝厚度不统一、胶面质量难以控制且易开裂、外部不美观等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包括密实填充在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上所设置屋面分格缝内的弹性条和布设在弹性条上部的密封层,弹性条和密封层均沿屋面分格缝的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弹性条宽度不小于d1=1.2×d2,其中d2为屋面分格缝的缝宽;密封层上表面形状为凹弧形;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为水泥砂浆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或上部铺贴有饰面砖的刚性保护层三。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工效高且施工成型的分格缝嵌缝外形美观、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不易出现开裂现象,能解决现有分格缝嵌缝施工存在的施工操作随意、不规范、嵌缝厚度不统一、胶面质量难以控制且易开裂、外部不美观等问题。【专利说明】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屋面面层是指屋面结构板面以上的部分,包括屋面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刚性保护层和饰面层。分格缝为了减少裂缝,在屋面找平层、刚性防水层及刚性保护层上预先留设的缝,刚性保护层仅在表面上作成V形槽,称为表面分格缝。设置一定数量的分格缝,可将单块混凝土层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其因伸缩和翘曲变形,可有效地防止和限制裂缝的产生。现如今,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且具体的施工方法可遵循,因而实际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操作比较随意、不规范、嵌缝厚度不统一、胶面质量难以控制且易开裂、外部不美观等诸多问题。因而,现如今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操作简便、施工效果好的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施工完成的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质量好,且不易出现开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工效高且施工成型的分格缝嵌缝外形美观、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不易出现开裂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实填充在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上所设置的屋面分格缝内的弹性条和布设在所述弹性条上部的密封层,所述弹性条和密封层均沿所述屋面分格缝的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弹性条的宽度不小于dl,其中dl=l.2Xd2,d2为所述屋面分格缝的缝宽;所述密封层的上表面形状为凹弧形;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为水泥砂浆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或上部铺贴有饰面砖的刚性保护层三,所述屋面分格缝为布设在水泥砂浆保护层上的屋面分格缝一、布设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的屋面分格缝二或布设在刚性保护层三上的屋面分格缝三;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一内的弹性条上表面与水泥砂浆保护层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二内的弹性条上表面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之间的间距不小于IOmm ;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三内的弹性条上表面与刚性保护层三的上表面相平齐。上述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是: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一内的弹性条上表面与水泥砂浆保护层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IOmm?15mm,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二内的弹性条上表面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之间的间距为IOmm?15mm。上述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层为橡胶嵌缝条、由涂刷在弹性条上部的耐候密封胶形成的密封胶条或由涂刷在弹性条上部的聚氨酯砂浆形成的聚氨酯砂浆密封层,所述橡胶嵌缝条的左右两侧壁分别粘贴固定在所述屋面分格缝的左右两侧缝壁上。上述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层的左右两端上部位于水泥砂浆保护层的上表面下方,所述密封层的左右两端上部与水泥砂浆保护层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均为;所述密封层的左右两端上部位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上表面下方,所述密封层的左右两端上部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均为;所述密封层的左右两端上部位于刚性保护层三上所铺贴饰面砖的上表面下方,所述密封层的左右两端上部与刚性保护层三上所铺贴饰面砖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均为2mm土 1mm。上述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条为泡沫棒。上述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层中部与水泥砂浆保护层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5mm±lm,所述密封层中部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5mm土 1mm,且所述密封层中部与刚性保护层三上所铺贴饰面砖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5mm土Imm0上述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橡胶嵌缝条的宽度比所述屋面分格缝的宽度大2mm。上述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胶条的中部厚度为5mm~6mm,且所述聚氨酯砂衆密封层的中部厚度为9mm~12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投入施工成本较低,所用施工设备少。2、施工方法简单、操作简易`且实现方便。3、工效高、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且施工效果好,施工完成的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质量好,外形美观,且不易出现开裂现象。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工效高且施工成型的分格缝嵌缝外形美观、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不易出现开裂现象。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弹性条;2—密封层;3-1—水泥砂浆保护层;3-2—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3—刚性保护层三;4 一饰面砖;5—砂浆垫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密实填充在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上所设置的屋面分格缝内的弹性条I和布设在所述弹性条I上部的密封层2,所述弹性条I和密封层2均沿所述屋面分格缝的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弹性条I的宽度不小于dl,其中dl=l.2Xd2,d2为所述屋面分格缝的缝宽。所述密封层2的上表面形状为凹弧形。本实施例中,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为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且所述屋面分格缝为布设在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的屋面分格缝一,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一内的弹性条I上表面与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本实施例中,所述屋面分格缝一的缝宽为20mm。本实施例中,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一内的弹性条I上表面与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IOmm?15m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弹性条I上表面与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所述密封层2的左右两端上部位于水泥砂浆保护层3-1的上表面下方,所述密封层2的左右两端上部与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均为2mm±lmm。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层2的左右两端上部与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均为2mm。实际施工时,所述密封层2中部与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5mm±lm。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层2中部与水泥砂浆保护层3_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5mm。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条I为泡沫棒,且所述泡沫棒具体为聚乙烯泡沫塑料棒。实际施工时,所述弹性条I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弹性材料。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屋面面层分格缝嵌缝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实填充在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上所设置的屋面分格缝内的弹性条(1)和布设在所述弹性条(1)上部的密封层(2),所述弹性条(1)和密封层(2)均沿所述屋面分格缝的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弹性条(1)的宽度不小于d1,其中d1=1.2×d2,d2为所述屋面分格缝的缝宽;所述密封层(2)的上表面形状为凹弧形;所施工屋面刚性保护层为水泥砂浆保护层(3?1)、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2)或上部铺贴有饰面砖(4)的刚性保护层三(3?3),所述屋面分格缝为布设在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的屋面分格缝一、布设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2)上的屋面分格缝二或布设在刚性保护层三(3?3)上的屋面分格缝三;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一内的弹性条(1)上表面与水泥砂浆保护层(3?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二内的弹性条(1)上表面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密实填充在所述屋面分格缝三内的弹性条(1)上表面与刚性保护层三(3?3)的上表面相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良何建升雷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