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凯专利>正文

曲肘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37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上的曲肘合模机构,它具有定模板、动模板、底板、拉杆、合模缸和曲肘连杆机构,拉杆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曲肘连杆机构分别与合模缸的活塞杆的前端支座和底板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动模板固定连接,定模板由支承架支承且设置在底板与动模板之间,拉杆与定模板滑动配合,曲肘连杆机构设置在定模板与底板之间,曲肘连杆机构还与定模板铰接,定模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架,合模缸固定在定位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达到相同锁模力时所需模缸口径小因而成本低,而且整体长度较小,当立式安装时既操作工位较低又适合安放嵌件,不易损坏模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机构,而且是特别适用于立式注塑机的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压锁模机构,仅有锁模油缸而没有曲肘机构,锁模力全部施加在油缸上,因而油缸密封难度大,而且所需油缸口径较大,制造成本高。现有的曲肘合模机构,如中国专利CN2454116Y所公开的结构,虽然在达到相同锁模力时所需油缸口径比液压锁模机构的油缸口径小,但是还存在以下缺点1、一般只适应于卧式安装,而且整体长度大,占地面积大;2、若进行立式安装,则操作工位较高,不便操作;而且由动模板带动下模往复运动,如下模中安放嵌件则易移位,导致模具损坏;3、对曲肘连杆机构必须频繁地加油润滑,而且因此而造成整机外观不清洁,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在达到相同锁模力时,所需合模缸口径小,而且整体长度较小,当立式安装时既操作工位较低又适合安放嵌件的曲肘合模机构。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曲肘合模机构,具有定模板、动模板、底板、拉杆、合模缸和曲肘连杆机构,拉杆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曲肘连杆机构分别与合模缸的活塞杆的前端支座和底板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动模板固定连接;定模板由支承架支承,且设置在底板与动模板之间;拉杆与定模板滑动配合;曲肘连杆机构设置在定模板与底板之间,曲肘连杆机构还与定模板铰接;定模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架,合模缸固定在定位架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对曲肘连杆机构频繁地进行人工加油润滑的曲肘合模机构。实现上述进一步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立式安装时,可将支承架制成为可包容曲肘连杆机构的油箱。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采用了合模缸和曲肘连杆机构一起锁模,因而在达到相同锁模力时,所需合模缸口径小,制造成本低,同时,又由于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动模板固定连接,而定模板由支承架支承并设置在底板与动模板之间,曲肘连杆机构设置在定模板与底板之间,这样的结构使拉杆、底板、动模板三者构成一体,并相对于定模板作往复运动,且合模缸装在定位架上后,由于定位架位于底板的内侧,因而合模缸就由原先装在曲肘合模机构的底板外侧,变为装在位于底板内侧的定位架上,这就有效地利用了曲肘连杆机构的部分空间,大大缩短了定模板与油缸底部之间的长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合模缸和曲肘连杆机构分别装在底板的两侧因而需要大的安装空间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等于省去了合模缸的部分或全部安装长度,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因而结构紧凑、整体长度较小,不仅可以卧式安装,而且更适宜立式安装,占地面积小。当立式安装时,由于定模板在中间位置,因而可以降低操作工位;又由于在定模板上安装下模,下模不运动,所以很适合安放嵌件,不易损坏模具;再由于此时定模板的支承架可以设置成油箱结构,因而曲肘连杆机构可以采用封闭油浸方式,不仅使用过程中免去了频繁加油的麻烦,而且改观了整机外观,使之干净整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曲肘合模机构在开模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A向视图;图5是图1A向的另一种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曲肘合模机构,具有定模板3、动模板1、底板8、拉杆2、合模缸9和曲肘连杆机构6,拉杆2的一端与底板8固定连接,曲肘连杆机构6分别与合模缸9的活塞杆9-1的前端支座和底板8铰接,拉杆2的另一端与动模板1固定连接;定模板3由支承架12支承,且设置在底板8与动模板1之间;拉杆2与定模板3滑动配合;曲肘连杆机构6设置在定模板3与底板8之间,曲肘连杆机构6还与定模板3铰接;定模板3的一侧设有定位架11,合模缸9固定在定位架11上。为了使曲肘连杆机构6得到自动润滑,支承架12是一个可包容曲肘连杆机构6的油箱12,在使用时可以在油箱12里装入润滑油,使曲肘连杆机构6能浸入油中,省去了传统技术中的人工润滑作业。曲肘连杆机构6由7字连杆6-3分别与连接板6-2和一字连杆6-4铰接组成,连接板6-2的另一端与活塞杆9-1的前端支座6-1铰接,7字连杆6-3的另一端与定模板3的下支座5铰接,一字连杆6-4的另一端与底板8的上支座7铰接。如图1、2、4所示,为了使动模板1动作稳定,刚性好,在底板8上开有通孔8-1,该通孔8-1的内壁与合模缸9的缸体9-2外壁滑动配合,定模板3通过四个滑孔3-1与四根拉杆2滑动配合。这样,依靠缸体9-2外壁与通孔8-1的内壁滑动配合,以及拉杆2与定模板3的滑动配合,使底板8、拉杆2和动模板1构成的整体结构不易变形,保持足够的刚度。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底板8上开有通孔8-1,合模缸9的缸体9-2伸入通孔8-1,底板8上再开若干导杆孔8-2,并在定模板3或定位架11上固定相应的导杆13,由导杆13与上述底板8上的导杆孔8-2滑动配合,此时,合模缸9的缸体9-2外壁与通孔8-1的内壁可以是非接触,也可以是滑动配合。如图1、2所示,定位架11由固定板11-2和撑杆11-1组成,撑杆11-1一端固定在定模板3上,另一端与固定板11-2固定连接,合模缸9固定在固定板11-2上。为了提高定位架11的刚度,定位架11和定模板3也可制成一体。为了更好的密封,可在定模板3的滑孔3-1中装有密封圈4。本专利技术中定模板3的滑孔3-1和底板8的通孔8-1中也可以装衬套。为了便于制品脱模,合模缸9的活塞杆9-1顶部装有顶出杆10,定模板3上与顶出杆10对应处设有通孔3-2,这样,在开模时,顶出杆10能穿过定模板3的通孔3-2,顶到并推动模具上的顶出机构,使制品脱离模腔。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应先在定模板3和动模板1上装好模具。合模时,合模缸9的活塞杆9-1向下运动,带动前端支座6-1一起向下运动,前端支座6-1通过连接板6-2带动7字连杆6-3转动,7字连杆6-3带动一字连杆6-4转动,将底板8向下推,底板8通过拉杆2带动动模板1向下运动,完成合模过程。开模时,活塞杆9-1向上运动,带动前端支座6-1向上运动,通过曲肘连杆机构6动作,底板8、拉杆2和动模板1整体上升,使上、下模具分开,同时,活塞杆9-1顶部的顶出杆10,穿过定模板3的通孔3-2,顶到并推动模具上的顶出机构,使制品脱离模腔,实现开模、顶模一次完成。本实施例中,活塞杆9-1的前端支座6-1是采用一种十字头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只要能与曲肘连杆机构6铰接即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注塑机,特别适合于立式注塑机,但是也可以用于胶木机、油压机等机器。权利要求1.一种曲肘合模机构,具有定模板(3)、动模板(1)、底板(8)、拉杆(2)、合模缸(9)和曲肘连杆机构(6),拉杆(2)的一端与底板(8)固定连接,曲肘连杆机构(6)分别与合模缸(9)的活塞杆(9-1)的前端支座(6-1)和底板(8)铰接,其特征在于a、拉杆(2)的另一端与动模板(1)固定连接;b、定模板(3)由支承架(12)支承,且设置在底板(8)与动模板(1)之间;c、拉杆(2)与定模板(3)滑动配合;d、曲肘连杆机构(6)设置在定模板(3)与底板(8)之间,曲肘连杆机构(6)还与定模板(3)铰接;e、定模板(3)的一侧设有定位架(11),合模缸(9)固定在定位架(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肘合模机构,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肘合模机构,具有定模板(3)、动模板(1)、底板(8)、拉杆(2)、合模缸(9)和曲肘连杆机构(6),拉杆(2)的一端与底板(8)固定连接,曲肘连杆机构(6)分别与合模缸(9)的活塞杆(9-1)的前端支座(6-1)和底板(8)铰接,其特征在于:a、拉杆(2)的另一端与动模板(1)固定连接;b、定模板(3)由支承架(12)支承,且设置在底板(8)与动模板(1)之间;c、拉杆(2)与定模板(3)滑动配合;d、曲肘连杆机构(6)设置在定模板(3 )与底板(8)之间,曲肘连杆机构(6)还与定模板(3)铰接;e、定模板(3)的一侧设有定位架(11),合模缸(9)固定在定位架(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王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