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317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泥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水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体,冷却器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出料管和鼓风管,冷却器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鼓风管与设置于冷却器体中的气流分布管连通,气流分布管上设置有均安装有电控阀门并依次排布的五个喷气管;其中两个喷气管分别与一个气体分散筒连通,气体分散筒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盘管,气体分散筒的侧壁设置有若干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泥冷却器,水泥粉料利用气流将其充分吹起,形成流态化,从而使冷却效率提高幅度较大。同时,整个冷却工序置于封闭的腔室中进行,不会对生产环境造成影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水泥加工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水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体,冷却器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出料管和鼓风管,冷却器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鼓风管与设置于冷却器体中的气流分布管连通,气流分布管上设置有均安装有电控阀门并依次排布的五个喷气管;其中两个喷气管分别与一个气体分散筒连通,气体分散筒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冷却盘管,气体分散筒的侧壁设置有若干通风孔。本技术水泥冷却器,水泥粉料利用气流将其充分吹起,形成流态化,从而使冷却效率提高幅度较大。同时,整个冷却工序置于封闭的腔室中进行,不会对生产环境造成影响。【专利说明】水泥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水泥加工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水泥冷却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水泥成品在完成粉磨后,需要对其进行冷却,以便于后续的包装作业。现有的冷却设备存在冷却效果差,冷却时间长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冷却器,该水泥冷却器能够实现水泥的快速冷却,提高水泥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后水泥的出料管,所述冷却器体的底部设置有输送气体的鼓风管;所述冷却器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均用于输送待冷却水泥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所述鼓风管与设置于冷却器体中的气流分布管连通,所述气流分布管上设置有均安装有电控阀门并依次排布的第一喷气管、第二喷气管、第三喷气管、第四喷气管和第五喷气管;所述第一喷气管置于第一入料管一侧,所述第三喷气管正对出料管,所述第五喷气管置于第二入料管一侧;所述第二喷气管与呈圆筒状的第一气体分散筒连通,第一气体分散筒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冷却盘管;所述第四喷气管与呈圆筒状的第二气体分散筒连通,第二气体分散筒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二冷却盘管;所述第一气体分散筒和第二气体分散筒的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均通过循环泵形成冷却介质循环回路。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均设置有控制阀门。本技术水泥冷却器,水泥粉料利用气流将其充分吹起,形成流态化,从而使冷却效率提高幅度较大。同时,整个冷却工序置于封闭的腔室中进行,不会对生产环境造成影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水泥冷却器处于冷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水泥冷却器处于排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水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体1,冷却器体I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后水泥的出料管4,冷却器体I的底部设置有输送气体的鼓风管2。冷却器体I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均用于输送待冷却水泥的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为了提高冷却效率,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鼓风管2与设置于冷却器体I中的气流分布管3连通,气流分布管3上设置有均安装有电控阀门并依次排布的第一喷气管31、第二喷气管32、第三喷气管33、第四喷气管34和第五喷气管35 ;第一喷气管31置于第一入料管51 —侧,第三喷气管33正对出料管4,第五喷气管35置于第二入料管52 —侧。第二喷气管32与呈圆筒状的第一气体分散筒61连通,第一气体分散筒61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冷却盘管71。 第四喷气管34与呈圆筒状的第二气体分散筒62连通,第二气体分散筒62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二冷却盘管72。第一气体分散筒61和第二气体分散筒62的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8,顶部和底部均未设置该通风孔。为了输送冷却介质,第一冷却盘管71和第二冷却盘管72均通过循环泵形成冷却介质循环回路。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只要满足冷却盘管中存在流动的冷却介质即可,冷却介质也可不参与循环回收利用,只不过这种结构比较浪费能源,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另外,为了方便水泥物料的进入和离开冷却器,出料管4、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均设置有控制阀门。当水泥处于冷却状态下,第一喷气管31、第三喷气管33和第五喷气管35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喷气管32、第四喷气管34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处于打开状态,出料管4处于关闭状态。冷却器体I中水泥粉料、气流的运行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水泥粉料在气流的作用下,被充分吹起,形成流态化,从而使水泥粉料的冷却面积大幅度提高,在冷却盘管的作用下,水泥被充分冷却。当水泥被充分冷却后,关闭第二喷气管32、第四喷气管34、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打开第一喷气管31、第三喷气管33、第五喷气管35和出料管4,此时冷却器体I中水泥粉料、气流的运行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在气流的作用下,冷却后的水泥经出料管4排出冷却器体I之外。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水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体(I),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体(I)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后水泥的出料管(4),所述冷却器体(I)的底部设置有输送气体的鼓风管(2); 所述冷却器体(I)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均用于输送待冷却水泥的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 所述鼓风管(2 )与设置于冷却器体(I)中的气流分布管(3 )连通,所述气流分布管(3 )上设置有均安装有电控阀门并依次排布的第一喷气管(31)、第二喷气管(32)、第三喷气管(33)、第四喷气管(34)和第五喷气管(35); 所述第一喷气管(31)置于第一入料管(51)—侧,所述第三喷气管(33)正对出料管(4),所述第五喷气管(35)置于第二入料管(52) —侧; 所述第二喷气管(32)与呈圆筒状的第一气体分散筒(61)连通,第一气体分散筒(61)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冷却盘管(71);所述第四喷气管(34)与呈圆筒状的第二气体分散筒(62)连通,第二气体分散筒(62)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二冷却盘管(72);所述第一气体分散筒(61)和第二气体分散筒(62)的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盘管(71)和第二冷却盘管(72)均通过循环泵形成冷却介质循环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4)、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 )均设置有控制阀门。【文档编号】C04B7/47GK203382669SQ201320327507【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7日 【专利技术者】周永军, 朱国本 申请人:安徽珍珠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后水泥的出料管(4),所述冷却器体(1)的底部设置有输送气体的鼓风管(2);所述冷却器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均用于输送待冷却水泥的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所述鼓风管(2)与设置于冷却器体(1)中的气流分布管(3)连通,所述气流分布管(3)上设置有均安装有电控阀门并依次排布的第一喷气管(31)、第二喷气管(32)、第三喷气管(33)、第四喷气管(34)和第五喷气管(35);所述第一喷气管(31)置于第一入料管(51)一侧,所述第三喷气管(33)正对出料管(4),所述第五喷气管(35)置于第二入料管(52)一侧;所述第二喷气管(32)与呈圆筒状的第一气体分散筒(61)连通,第一气体分散筒(61)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冷却盘管(71);所述第四喷气管(34)与呈圆筒状的第二气体分散筒(62)连通,第二气体分散筒(62)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二冷却盘管(72);所述第一气体分散筒(61)和第二气体分散筒(62)的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军朱国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珍珠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