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式作业车,其包括移动车体(1)、吊架(2)和作业吊篮(3);作业吊篮(3)为一作业的网篮;移动车体(1)包括底架(11)、升降架(12)和升降机构(13),升降机构(13)安装在移动车体(1)的底架(11)与升降架(12)的顶架(121)之间;吊架(2)包括吊梁(21)、吊绳(22)和吊绳牵引机构(23),吊绳(22)的一端与作业吊篮(3)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吊绳牵引机构(23)相连接,吊绳(22)中段穿过吊梁(21)上的滑轮。通过其施工灵活方便,需要人员少,其结构简单,可以反复使用,极大节约成本与资源,其拆装方便快捷。特别适用作桥梁两侧、房屋墙面等的施工、检修等作业的平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吊式作业车,其包括移动车体(1)、吊架(2)和作业吊篮(3);作业吊篮(3)为一作业的网篮;移动车体(1)包括底架(11)、升降架(12)和升降机构(13),升降机构(13)安装在移动车体(1)的底架(11)与升降架(12)的顶架(121)之间;吊架(2)包括吊梁(21)、吊绳(22)和吊绳牵引机构(23),吊绳(22)的一端与作业吊篮(3)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吊绳牵引机构(23)相连接,吊绳(22)中段穿过吊梁(21)上的滑轮。通过其施工灵活方便,需要人员少,其结构简单,可以反复使用,极大节约成本与资源,其拆装方便快捷。特别适用作桥梁两侧、房屋墙面等的施工、检修等作业的平台。【专利说明】吊式作业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两侧、房屋墙面等的施工、检修等作业的平台,特别是一种吊式作业车。
技术介绍
目前,桥梁两边或者侧面为陡坡的公路旁边的管道、电缆、路灯、护栏等的刷油、安装和维修等施工作业,以及建筑物墙面的刷油装修、管道电缆安装、检修等高空施工作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人工用绳索直吊式,即在施工人员腰上绑上绳索,将人直接吊到工作面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便快捷,但是危险系数大,大部分工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使得从事这种危险作业的人也越来越少,工人要价高;另外一种是通过做防护网、脚手架来进行这种高空施工作业,这种施工方式要求施工操作面大,施工人员多,施工材料多,造成施工费用高,速度慢,影响工程进度,而且施工时材料浪费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吊式作业车,通过其施工灵活方便,既可以根据场地大小进行移动、左右跨度调整,也可以根据场地高度及障碍物情况进行升降、移动避让;其施工人员少,两个工人就可对车进行拆装、施工,大大的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其结构简单,且结构扎实,可以反复使用,极大节约成本与资源;其拆装(拆卸组装)方便快捷,拆卸完毕后可以将其他组件放置移动车体上,进行运输;也可以直接将整车推到运输工具车上,进行整车运输,搬运方便快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式作业车,其包括移动车体、吊架和作业吊篮;移动车体包括底架、升降架和升降机构,底架包括底座、车轮和立柱,车轮安装在底座的下部,立柱安装在底座上;升降架包括顶架和升降限位套杆,升降限位套杆为与底架的立柱相配合的套管,其一端安装在顶架上,其另一端套装在底架的立柱上,底架的立柱的上段设有一与升降限位套杆相配合段;升降机构安装在移动车体的底架与升降架的顶架之间,其可以进行伸缩运动;作业吊篮为一作业的网篮,其通过吊架安装在移动车体的升降架上并位于移动车体的一侧。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车轮为四个,车轮可以转向,至少有一个车轮带有刹车装置;立柱为四根,四根立柱相互平行且垂直向上安装在底座上;升降限位套杆的个数与底架的立柱的个数一致;升降机构为升降油缸或升降螺杆。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吊架包括吊梁、吊绳和吊绳牵引机构,吊梁为一根以上的横梁,其一端安装在升降架上,吊梁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吊绳的滑轮;吊绳为一根以上,每根吊绳的一端与作业吊篮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吊绳牵引机构相连接,吊绳中段穿过吊梁上的滑轮;吊绳牵引机构安装在吊梁或者升降架上,其为可以收缩或放出吊绳的绳索收放机构。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吊梁为两根,每根吊梁的一端与升降架为可拆装式连接,吊梁靠近作业吊篮的一段为上圆下方式结构,吊梁中部设有方便支撑吊绳的撑杆;吊绳为四根,其均为钢丝绳;吊绳牵引机构为自动卷轮机构。本技术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移动车体和作业吊篮内分别设有梯子;移动车体还设有可保持平衡与稳定的配重;作业吊篮上还设有稳定杆。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其还设有马达,马达与车轮、吊绳牵引机构和升降机构之间设有动力传动机构,动力传动机构为皮带、齿轮或传动杆,马达可为车轮、吊绳牵引机构和升降机构提供动力。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通过其施工灵活方便,既可以根据场地大小进行移动、左右跨度调整,也可以根据场地高度及障碍物情况进行升降、移动避让;其施工人员少,两个工人就可对车进行拆装、施工,大大的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其结构简单,且结构扎实(由于是采用多根钢丝绳结构,比直接用绳吊要安全得多),可以反复使用,极大节约成本与资源;其拆装(拆卸组装)方便快捷,拆卸完毕后可以将其他组件放置移动车体上,也可以直接推到移动车体进行运输,搬运方便快捷。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移动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吊架和作业吊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作业吊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升起时作业吊篮越过桥梁的护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吊绳牵引机构将吊绳放出时作业吊篮下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带有配重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7所不,一种吊式作业车,其包括移动车体1、吊架2和作业吊篮3 ;作业吊篮3位于移动车体I的一侧,作业吊篮3通过吊架2安装在移动车体I的一侧;移动车体I包括底架11、升降架12和升降机构13,底架11包括底座111、车轮112和立柱113(如图2所示),车轮112为四个,其安装在底座111的下部,车轮112可以转向,使得本技术既可以直行,当车轮112转过九十度时又可以横向行走,以便在使用时能够避开桥梁边路灯、电杆等障碍物,四个车轮112至少有一个车轮112带有刹车装置,使得在作业时可以制动,作业操作更稳定,立柱113为四根(可以为两根以上),四根立柱113相互平行且垂直向上安装在底座111上。如图2所示,升降架12包括顶架121和升降限位套杆122,升降限位套杆122的个数与底架11的立柱113的个数一致,升降限位套杆122为与底架11的立柱113相配合的套管,其一端安装在顶架121上,其另一端套装在底架11的立柱113上,底架11的立柱113的上段设有一与升降限位套杆122相配合段(如图5所示),当升降架12相对于底架11作上下升降运动时,升降限位套杆122相对于底架11的立柱113作伸缩运动;当然,升降限位套杆122与底架11的立柱113的套合关系完全可以换过来,即底架11的立柱113为套管式结构,底架11的立柱113套装在升降限位套杆122上,这两种结构完全属于等同技术变换;升降机构13为升降油缸、升降螺杆等可以提供升降动力的机构,升降机构13包括升降座和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套装在升降座中,升降座安装在底架11上,升降杆的自由端与升降架12相连接(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安装),当升降机构13的升降杆作上下伸缩运动时,可以带动升降架12相对于底架11作上下运动。吊架2包括吊梁21、吊绳22和吊绳牵引机构23 (如图3所不),吊梁21包括两根(可以为一根以上)横梁,其一端可拆装式安装在升降架12上,即吊梁21与升降架12为可拆装式连接,可拆装式连接可以为如附图所示的卡套和螺栓式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可拆装式连接,吊梁21中部设有方便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式作业车,其包括移动车体(1);其特征是:其还包括吊架(2)和作业吊篮(3);移动车体(1)包括底架(11)、升降架(12)和升降机构(13),底架(11)包括底座(111)、车轮(112)和立柱(113),车轮(112)安装在底座(111)的下部,立柱(113)安装在底座(111)上;升降架(12)包括顶架(121)和升降限位套杆(122),升降限位套杆(122)为与底架(11)的立柱(113)相配合的套管,其一端安装在顶架(121)上,其另一端套装在底架(11)的立柱(113)上,底架(11)的立柱(113)的上段设有一与升降限位套杆(122)相配合段;升降机构(13)安装在移动车体(1)的底架(11)与升降架(12)的顶架(121)之间,其可以进行伸缩运动;作业吊篮(3)为一作业的网篮,其通过吊架(2)安装在移动车体(1)的升降架(12)上并位于移动车体(1)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舜,陈安生,李龙,姚方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