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6055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涉及隔震装置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支撑板,数量为两个且上下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面上均构造有凸板;隔震层,包括固定连接在凸板上的保护橡胶框,所述保护橡胶框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两个所述顶板相对抵触设置,所述保护橡胶框内沿其高度方向阵列构造有多个叠层橡胶板,所述叠层橡胶板两两之间包裹有骨架钢板。本申请通过在顶板之间构造碟盘槽,并在其中安装椭圆限位块,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将一部分载荷转移到椭圆限位块上,利用椭圆限位块的形变以及与碟盘槽内壁的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有效的降低了隔震层所承受的载荷,提高了装置的抗震承受范围,增加建筑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隔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1、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住人口的膨胀,建筑物日益增多,建筑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建筑在建设初期就需要考虑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保障后续人员的安全;

2、现有的建筑一般都会安装减震器或隔震支座作为隔震抗震装置,其中隔震支座结构简单由钢板和橡胶交替叠合而成,钢板作为加劲材料,改变了橡胶体竖向刚度较小的特点,使其既能降低水平地震作用,又能承受较大竖向荷载,可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是良好的抗震装置;

3、但是现有的隔震支座普遍受到材料的限制,其只能承受一定等级的地震,当地震幅度大于隔震支座材料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建筑会产生大范围的位移,隔震支座上的橡胶层会发生撕裂,建筑支撑发生错位,从而使建筑整体快速倾倒造成更大的损害。

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抗震承受能力的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

2、本申请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包括平板(101),所述平板(101)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构造有两个阶梯孔(102),所述阶梯孔(102)内插设有T型垫管(103),所述T型垫管(103)内活动贯穿安装有长杆螺栓(104),所述长杆螺栓(104)底部螺纹连接有抵触在支撑板(1)底部的连接套筒(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叠层橡胶板(303)之间沿其圆周阵列构造有三个橡胶柱筒(3031),所述支撑板(1)与凸板(2)上构造有三个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包括平板(101),所述平板(101)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构造有两个阶梯孔(102),所述阶梯孔(102)内插设有t型垫管(103),所述t型垫管(103)内活动贯穿安装有长杆螺栓(104),所述长杆螺栓(104)底部螺纹连接有抵触在支撑板(1)底部的连接套筒(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叠层橡胶板(303)之间沿其圆周阵列构造有三个橡胶柱筒(3031),所述支撑板(1)与凸板(2)上构造有三个与橡胶柱筒(3031)相连通的端孔(201),所述端孔(201)内螺纹连接有密封块(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铅芯杆(6),所述铅芯杆(6)包括插设在橡胶柱筒(3031)内的柱杆(601),所述柱杆(601)端部固定连接有与端孔(201)螺纹连接的螺纹柱(602),所述螺纹柱(602)端部构造有六角螺帽(6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钢板(304)呈环形且其内构造有斜边穿孔(3041),所述斜边穿孔(3041)的斜面与弧形框板(401)外弧面之间均构造有缓冲间隙(3042),所述叠层橡胶板(303)包括固定连接在保护橡胶框(301)内侧的环板(3032),所述环板(3032)内侧构造有填充在缓冲间隙(3042)内的弧形托板(30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靖朱平伍爱华熊伟王鹏飞刘彦超唐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