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从继庆专利>正文

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013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2:18
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包括车架、前车轮架、转向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所述车架上装有绕线器、传动轴、后车轴、转向机构、重物支撑架;所述绕线轴上装有大齿轮第一、绕线器、其伸出轴承座的一端装有转盘垫片、转盘、曲柄;所述传动轴上装有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其大齿轮第二与后车轴上的小齿轮第一相啮合,其小齿轮第二与绕线轴上的大齿轮第一啮合;所述小齿轮第一装在后车轴上、后车轴的两端装有同规格的后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销钉调节实现无极调速更加简单方便,而且通过游标卡尺可以实现精确调定位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包括车架、前车轮架、转向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所述车架上装有绕线器、传动轴、后车轴、转向机构、重物支撑架;所述绕线轴上装有大齿轮第一、绕线器、其伸出轴承座的一端装有转盘垫片、转盘、曲柄;所述传动轴上装有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其大齿轮第二与后车轴上的小齿轮第一相啮合,其小齿轮第二与绕线轴上的大齿轮第一啮合;所述小齿轮第一装在后车轴上、后车轴的两端装有同规格的后车轮。本技术利用销钉调节实现无极调速更加简单方便,而且通过游标卡尺可以实现精确调定位置。【专利说明】—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
本专利涉及三轮结构小车,具体为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
技术介绍
根据已有无碳小车模型的资料,大多数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第一,没有实现无极调速功能,小车只能实现障碍物距离为I米的“S”形行走;第二,小车的转向机构部分,大部分小车的调节机构调节很不方便;第三,前轮车架部分,大部分小车前轮的中间位置不好找到,导致起跑位置每次会出现偏差;第四,成本方面,大部分小车采用全金属材料,加重了车身的同时也加大了成本,而且本身的加工精度保证起来需要较高成本,不符合无碳小车的无碳环保理念;第五,车体重心方面,大部分小车的重心位置设计时没有放在车身中心,导致在行驶过程容易出现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包括车架、前车轮架、转向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盘、曲柄、前车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车轴、轴承座、小齿轮第一、后车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绕线轴、传动轴、大齿轮第一、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绕线器;所述车架上装有绕线器、传动轴、后车轴、转向机构、重物支撑架;所述车架的前端、中端、后端分别装有轴承座,通过轴承座分别与绕线轴、传动轴、后车轴连接;所述绕线轴上装有大齿轮第一、绕线器、其伸出轴承座的一端装有转盘垫片、转盘、曲柄;所述传动轴上装有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其大齿轮第二与后车轴上的小齿轮第一相啮合,其小齿轮第二与绕线轴上的大齿轮第一啮合;所述小齿轮第一装在后车轴上、后车轴的两端装有同规格的后车轮。进一步,所述前轮车架为线切割一体化设计,与车架垂直的连杆跟车架一体化,保证了垂直度,避免了分开加工后需要手工调整垂直度。进一步,所述重物支撑架的顶端装有滑轮架,滑轮架装有定滑轮。进一步,所述绕线轴上的绕线器带有锥度。进一步,所述转盘上开有一个长方形槽,槽中装有滑块I,滑块上固结一销钉,在转盘下方有一个导轨,导轨里面有一个滑块II可以自由滑动,滑块II呈倒T形,其横向部分位于导轨里面。进一步,所述车身前端有一个“Z”字形前伸,其上端固定有端盖。 进一步,所述前车轮安装在前车轮架上,用销钉固定,前车轮边缘装有橡皮圈。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中的转向机构部分采用正弦机构实现沿前进方向周期性左右来回导向,同时绕过等距排列的障碍,通过调节转向结构中转盘上曲柄长度,实现转角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所绕障碍物间距的控制,即实现无极调速。驱动机构部分将绳子通过重物支撑杆顶端的滑轮绕在小车绕线器上,绕线器有一定锥度,便于启动。小车后轮采用单轮驱动,另一个轮子为非驱动轮(通过轴承活套在后车轴上)解决差速转弯问题。传动机构部分采用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实现与绕线器固连的转盘到后轮的固定传动比传动。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小车绕过障碍物的距离可以根据销钉位置进行调节,实现了无极调速;2、转盘部分可以自由拆卸,因而利用销钉调节实现无极调速更加简单方便,而且通过游标卡尺可以实现精确调定位置;3、前车轮架采用线切割一体化设计,与车架垂直的连杆跟车架一体化,保证了垂直度,避免了分开加工后需要手工调整垂直度;4、小车整体采用三维化设计,保证了车体重心位置基本处于车身中心,使小车行驶过程更加平稳;5、小车整体大部分部件采用有机玻璃材料,采用线切割的方式加工,加工速度快,价格便宜,而且整体车身重量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行走路线图;图3为本技术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包括车架12、前车轮架18、转向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盘1、曲柄2、前车轮17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车轴3、轴承座、小齿轮第一 4、后车轮5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绕线轴6、传动轴7、大齿轮第一 8、大齿轮第二 9、小齿轮第二 10、绕线器11 ;所述车架12上装有绕线器11、传动轴7、后车轴3、转向机构、重物支撑架13 ;所述车架12的前端、中端、后端分别装有轴承座,通过轴承座分别与绕线轴6、传动轴7、后车轴3连接;所述绕线轴6上装有大齿轮第一 8、绕线器11、其伸出轴承座的一端装有转盘垫片、转盘1、曲柄2 ;所述传动轴7上装有大齿轮第二 9、小齿轮第二 10,其大齿轮第二 9与后车轴3上的小齿轮第一 4相啮合,其小齿轮第二 10与绕线轴6上的大齿轮第一 8啮合;所述小齿轮第一 4装在车轴3上、后车轴3的两端装有同规格的后车轮5。进一步,所述前轮车架18为线切割一体化设计,保证了垂直度,避免了分开加工后需要手工调整垂直度。进一步,所述重物支撑架13的顶端装有滑轮架14,滑轮架装有定滑轮15。进一步,所述绕线轴6上的绕线器11带有锥度。进一步,所述转盘I上开有一个长方形槽,槽中装有滑块I,滑块上固结一销钉,在转盘下方有一个导轨,导轨里面有一个滑块II可以自由滑动,滑块II呈倒T形,其横向部分位于导轨里面。进一步,所述车身前端有一个“Z”字形前伸16,其上端固定有端盖。进一步,所述前车轮17安装在前车轮架18上,用销钉19固定,前车轮边缘装有橡皮圈20。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中的转向机构部分采用正弦机构实现沿前进方向周期性左右来回导向,同时绕过等距排列的障碍,通过调节转向结构中转盘上曲柄长度,实现转角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所绕障碍物间距的控制,即实现无极调速。驱动机构部分将绳子通过重物支撑杆顶端的滑轮绕在小车绕线器上,绕线器有一定锥度,便于启动。小车后轮采用单轮驱动,另一个轮子为非驱动轮(通过轴承活套在后车轴上)解决差速转弯问题。传动机构部分采用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实现与绕线器固连的转盘到后轮的固定传动比传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力势能驱动行走的“S”形的可调控无碳小车,其特征是,包括车架、前车轮架、转向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盘、曲柄、前车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车轴、轴承座、小齿轮第一、后车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绕线轴、传动轴、大齿轮第一、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绕线器;所述车架上装有绕线器、传动轴、后车轴、转向机构、重物支撑架;所述车架的前端、中端、后端分别装有轴承座,通过轴承座分别与绕线轴、传动轴、后车轴连接;所述绕线轴上装有大齿轮第一、绕线器、其伸出轴承座的一端装有转盘垫片、转盘、曲柄;所述传动轴上装有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其大齿轮第二与后车轴上的小齿轮第一相啮合,其小齿轮第二与绕线轴上的大齿轮第一啮合;所述小齿轮第一装在后车轴上、后车轴的两端装有同规格的后车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从继庆高斌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从继庆高斌陈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