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4798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04:34
实现一种生物传感器设备,其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轻便化,不存在液流出的问题,能够正确且稳定地进行检测。在具有人工脂质膜的生物传感器设备(30)中,设置有:具有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第1以及第2膜表面(1a,1b)的人工脂质膜(1);将第1电解液(2a)在与人工脂质膜的第1膜表面(1a)接触的状态下封入的第1室(11a);将第2电解液(2b)在与人工脂质膜的第2膜表面(1b)接触的状态下封入的第2室(11b);在第1室(11a)内与第1电解液(2a)接触的第1电极(3a,3a’);和在第2室内(11b)与第2电解液(2b)接触的第2电极(3b,3b’),第2室(11b)在封入第2电解液(2b)的壁部(10),至少遍及壁厚方向具有通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生物传感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传感器设备,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人工脂质膜的生物传感器设备。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利用受体(receptor)优异的分子识别功能,将受体加入到人工脂质膜中的生物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以及2)。如图12(a)所示,现有的生物传感器大概被构成为:将传感器芯片300浸溃于试样液302中,对形成于传感器芯片300的人工脂质膜301的膜电位进行测定的生物传感器系统350。更详细而言,在传感器芯片300中,如图12(b)所示,在基材311上配设具有多个阱308的片310,在这些阱308的每一个中填充基准液313,在基准液313上形成人工脂质膜301。在人工脂质膜301中,作为受体,例如加入有膜蛋白质312。在阱308的底部,与基准液313接触地形成有电极314,在电极314上,从基材311的背面侧连接有导线306。并且,如图12(a)所示,作为被检测液将试样液302填满试验槽303,将上述那样的传感器芯片300与参照电极304 —起浸溃在该试样液302中,利用传感器芯片300的导线306 (用绝缘体包覆的导线)以及与参照电极304连接的电位差测定器307,作为试样液302与基准液313之间的人工脂质膜301的膜电位,对电极314与参照电极304之间的电位差进行测定。若采用这样的生物传感器系统350,则通过调查与试样液302的接触所引起的人工脂质膜301的膜电位的变化,能够对试样液302中包含的物质(分子)进行探测,对其量进行测定。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5-37207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平4-2150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现有的生物传感器系统,如参照图12(a)在前面叙述的那样,采用了在试验槽303中填满试样液302,并且在其中浸溃传感器芯片300以及参照电极304的构成,因此不得不成为比较大的装置,难以实现小型化以及轻便化。并且,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配置在试验槽303内的传感器芯片300与参照电极304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传感器芯片300与参照电极304的设置位置容易偏离,试验槽303内的试样液302的液面水平面容易变化(例如,由于溶剂蒸发等而容易下降)等,因此无法正确而稳定地测定膜电位,一般来说不足以检测微小级别的膜电位的变化。而且,每当进行检测时,需要将试样液302填满试验槽303,因此生物传感器所涉及的装置只能以将传感器芯片300与试验槽303以及参照电极304等共同使用的系统的形态来提供,没有以预先一体地组装了各构成要素的设备的形态来提供。此夕卜,为了采用上述构成,需要将试验槽303的上表面敞开,因而存在若对试验槽303施以振动,或使试验槽303倾斜,则试样液302可能从试验槽303流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生物传感器系统所存在的课题而作,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轻便化,没有液流出的问题,能够正确且稳定地进行检测的生物传感器设备。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人工脂质膜的生物传感器设备,其包含:人工脂质膜,其具有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第I以及第2膜表面;第I室,其将第I电解液在与人工脂质膜的第I膜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封入;第2室,其将第2电解液在与人工脂质膜的第2膜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封入;第I电极,其在第I室内与第I电解液接触;和第2电极,其在第2室内与第2电解液接触;第2室在封入第2电解液的壁部,至少遍及壁厚方向具有通气性。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生物传感器设备,则能够通过第2室的具有通气性的壁部将被检测物质供给到第2电解液中。由此,能够在设备内(更详细而言,分别在第I室以及第2室内)预先封入第I电解液以及第2电解液双方。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构成,与如现有的生物传感器系统那样,在试验槽中填满试样液,并在其中浸溃传感器芯片以及参照电极的构成有根本性的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设备的形态实现与生物传感器有关的装置,这样的生物传感器设备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轻便化。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备,由于能够将第I电极以及第2电极双方固定地设置在设备内并配置在人工脂质膜的附近,以及,能够将第I电解液以及第2电解液双方预先封入到设备内来防止液量的变化,因此能够正确而稳定地测定人工脂质膜的膜电位。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备,由于第I电解液以及第2电解液双方被预先封入到设备内,因此也不存在液流出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备中,在与人工脂质膜的膜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I室、第2室以及人工脂质膜的各外形尺寸既可以各不相同,也可以相同。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关于第I室、第2室以及人工脂质膜的各构件,与人工脂质膜的膜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外形尺寸是指,从人工脂质膜的膜厚方向来观察各构件时的各构件的投影尺寸,典型地可以理解为各构件的投影区域的面积。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备的I个方式中,在与人工脂质膜的膜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I室的外形尺寸比第2室的外形尺寸小。更详细而言,第I室的上述投影区域的面积比第2室的上述投影区域的面积小,优选为,第I室的上述投影区域包含在第2室的上述投影区域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在生物传感器设备的制造过程中,能够通过第2室容易地观察供给到第I室内的第I电解液的样态(第I电解液的供给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备的另一个方式中,在与人工脂质膜的膜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I室的外形尺寸与第2室的外形尺寸(实质上)相同。更详细而言,第I室的上述投影区域的面积与第2室的上述投影区域的面积实质上相同,优选为,第I室的上述投影区域与第2室的上述投影区域彼此轮廓实质上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能够在第I室与第2室之间使压力平衡,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人工脂质膜。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备的又一个方式中,在与人工脂质膜的膜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I室的外形尺寸比第2室的外形尺寸大。更详细而言,第I室的上述投影区域的面积比第2室的上述投影区域的面积大,优选为,在第I室的上述投影区域内包含第2室的上述投影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在第2电解液中所含的离子经由人工脂质膜向第I电解液移动时,能够抑制第I电解液中所含的离子浓度的急速的变动。结果,只要在第2电解液中存在足够的量的离子,则离子从第2电解液向第I电解液稳定地移动,因此能够提高电流检测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备的优选的方式中,在与人工脂质膜的膜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人工脂质膜的外形尺寸比第2室的外形尺寸小。更详细而言,人工脂质膜的上述投影区域的面积比第2室的上述投影区域的面积小,优选为,人工脂质膜的上述投影区域包含在第2室的上述投影区域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在生物传感器设备的制造过程中,能够通过第2室容易地观察人工脂质膜的样态(脂质液的供给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备的优选的方式中,还包含在第I室与第2室之间保持人工脂质膜的端部的保持构件,保持构件的至少表面具有防水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通过采用至少表面具有防水性的保持构件,能够更稳定地保持人工脂质膜。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中,更优选保持构件具有I个或2个以上的贯通孔,并在贯通孔中填充有粘接剂。由此,即使采用至少表面具有防水性的保持构件,也能够将这种保持构件,充分粘接于用于规定第I室以及第2室的构件(更详细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4.28 JP 2011-1013831.一种生物传感器设备,其具有人工脂质膜,该生物传感器设备包含: 人工脂质膜,其具有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第I以及第2膜表面; 第I室,其将第I电解液在与人工脂质膜的第I膜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封入; 第2室,其将第2电解液在与人工脂质膜的第2膜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封入; 第I电极,其在第I室内与第I电解液接触;和 第2电极,其在第2室内与第2电解液接触, 第2室在封入第2电解液的壁部,至少遍及壁厚方向具有通气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设备,其中, 在与人工脂质膜的膜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I室的外形尺寸比第2室的外形尺寸小。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原法人生田敬子冲明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