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检测精度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4470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8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检测精度的改良结构,包括检测头,上样托盘,所述上样托盘底盘开孔,检测头下方固定设有弹性/动力顶起凸台,所述弹性/动力顶起凸台将上样托盘内的反应板向上顶起时,反应板与检测头间距一定。针对检测头CCD与反应板中的样液间距不稳定,从而影响CCD拍摄效果,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精度不稳定这一技术问题,在检测头的下方设置弹性/动力顶起凸台,同时在上样托盘底部开孔,弹性/动力顶起凸台穿过该孔将反应板向上顶起,由于反应板的厚度制作精度一般较高,所以只要确保向上顶起的距离的一致性,就能保证每个反应板经过检测头时与检测头的间距的一致性,从而确保了CCD拍摄效果,进而确保了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检测精度的改良结构,包括检测头,上样托盘,所述上样托盘底盘开孔,检测头下方固定设有弹性/动力顶起凸台,所述弹性/动力顶起凸台将上样托盘内的反应板向上顶起时,反应板与检测头间距一定。针对检测头CCD与反应板中的样液间距不稳定,从而影响CCD拍摄效果,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精度不稳定这一技术问题,在检测头的下方设置弹性/动力顶起凸台,同时在上样托盘底部开孔,弹性/动力顶起凸台穿过该孔将反应板向上顶起,由于反应板的厚度制作精度一般较高,所以只要确保向上顶起的距离的一致性,就能保证每个反应板经过检测头时与检测头的间距的一致性,从而确保了CCD拍摄效果,进而确保了检测精度。【专利说明】一种提高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检测精度的改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检 测精度的改良结构,属于临床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是在 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验结果的 一类新方法。POCT的主要标准是不需要固定的检测场所,试剂和仪器是便携式的,并且可 及时操作。近年来,由于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高效快节奏的工作方 式,使得具有实验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报告结果即时化的POCT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 青睐。目前市场上的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一般带有反应板的上样托盘,反应板放铬在上 样托盘上,随上样托盘移动至检测头下方,检测头通过其内铬的CCD对反应板内的样液进 行拍照,通过对样液的颜色来自动判定检测结果,上样托盘有连续上样式的,也有逐个上样 式的,有通过滑轨自动上样式的,也有手动推进上样式的,以上这些上样方式,都采用上样 托盘,具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由于检测头内铬CCD与反应板的间距对检测精度的影响 非常大,所以由于该间距的不稳定,造成了检测结果精度不足。发生这种情况有多种可能 性,比如,上样托盘底盘厚度一致性差,上样托盘在滑轨上移动可能产生轻微跳动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的上样装铬,检测头 内铬CCD与反应板的间距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检测精度。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检测精度的改良结构,包括镜头朝下的检测头4,以 及位于检测头4下部的上样托盘2,上样托盘2以自动或手动放铬在滑道板上,所述上样托 盘2的底板上开孔2a,在滑道板上针对开孔2a的位铬设铬弹性顶起突台,或者动力顶起突 台,所述弹性/动力顶起突台在顶起状态穿过开孔2a抵住上样托盘2内的反应板1,抬起, 反应板I与检测头4间距一定;所述弹性顶起突台为向上弹起的弹簧片,或在弹簧的上方覆 盖扣帽;所述动力顶起突台为电磁阀或气缸的顶杆。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针对检测头CCD与反应板中的样液间距不稳定,从而影 响CCD拍摄效果,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精度不稳定这一技术问题,在检测头的下方设铬弹性/ 动力顶起凸台,同时在上样托盘底部开孔,弹性/动力顶起凸台穿过该孔将反应板向上顶 起,由于反应板的厚度制作精度较高,所以只要确保向上顶起的距离的一致性,就能保证每 个反应板经过检测头时与检测头的间距的一致性,从而确保了 CCD拍摄效果,进而确保了 检测精度。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顶起凸台5为弹簧,弹簧上方覆盖圆台形扣冒,扣冒与弹簧上端焊接固定。使得整个弹性顶起凸台更稳定,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顶起凸台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底盘开孔2a对应。两 个弹性顶起凸台同时工作,反应板被顶起更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顶起装铬为电磁阀,所述上样托盘2底盘开孔2a位于底盘中 心,与电磁阀的顶杆对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大大提高了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的检测精度。2)对现有的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的结构改动较小,容易实现。3)构思巧妙,投入小,对整个检测分析仪来说,成本没有明显增加,但改进效果十 分明显,产出投入比相当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的上样装铬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本专利技术密切相关 的弹性/动力顶起装铬位于检测头和上样托盘的下方,该视图的视角,未能显示出来。图 中,1.反应板,2.上样托盘,3.导轨,4.检测头。图2是供上样托盘在其上滑动的滑轨,两个弹性顶起凸台固定在滑轨与检测头对 应的位络。图中,5.弹性顶起凸台。图3是图2中弹簧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与实施例一中上样托盘的示意图,其中,上样托盘的第一个反应板放铬位 为空,其余四个位铬放有反应板。图中,2a.孔。图5是电磁铁未通电,电磁铁顶杆呈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电磁铁通电,电磁铁顶杆呈顶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采用弹簧片的示意图,弹簧片一端与滑道板铆接,其宽度略小于滑道板上 开孔的孔径。图中,6.弹黃片。图8是上样托盘经过弹簧片时,将弹簧片压下,弹簧片嵌入开孔中的示意图,此 时,弹黃片将反应板顶起。图9是当弹簧片离开孔2a的位铬,但仍然被上样托盘压住时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二中上样托盘的示意图,其中,上样托盘的第一个反应板放铬位为 空,用以示意托盘底部中心的孔,其余四个位铬放有反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一表不了一种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的上样系统,上样托 盘2内具有五个反应板I的放铬位,反应板I放在上样托盘2内,先随上样托盘沿X向移动, 再沿Y向移动,反应板I逐一经过检测头4的下方,进行检测。参见图2-3,在滑道板上,与检测头4下方对应的位铬处固定设铬两个弹性顶起凸 台5,台弹性顶起凸台5有弹簧,以及位于弹簧上方的圆台形扣帽组成,扣帽与弹簧上端焊 接固定,弹簧穿过滑道板上开设的孔,弹簧下部定位并固定。参见图4,在上样托盘2每个反应板放铬位铬的底部,开设与上述弹性顶起凸台5对应的两个孔2a,当上样托盘2移动至检测头4下方时,弹性顶起凸台5穿入孔2a内,将 反应板I向上顶起,由于反应板I自身的厚度一致性较高,因此能确保反应板与检测头内的 CCD具有稳定一致的间距,从而确保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圆台形的扣帽的侧面起到缓冲上样托盘的冲击力的作用,其上端面水平,稳稳将 反应板I顶起。实施例(二):一起参见图5-6,图9,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电磁阀作为动力装铬, 电磁阀的顶杆与上样托盘2底部的孔2a相对应,当上样托盘2经过检测头4的下方时,电 磁阀通电,其顶杆将反应板I向上顶起,同样可以确保反应板与检测头CCD的间距,确保检 测精度和稳定性。采用电磁阀的有点在于可靠性高,稳定性和精度相对较高。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参见图7,采用弹簧片6作为弹性顶起凸 台,直接在滑道板上配铬弹簧片6,弹簧片前端与滑道板焊接或铆接,后端翘起,弹簧片的宽 度略小于上样托盘底部开设孔2a的直径;参见图8,当上样托盘滑动至弹簧片上方时,弹簧 片6正好嵌入孔2a内,将反应板I顶起;参见图9,当弹簧片6离开孔2a的位铬,但仍然被 上样托盘2压住时,弹簧片被压成水平形态。这种采用弹簧片6作为弹性顶起凸台的好处 在于,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临床体外检测分析仪检测精度的改良结构,包括镜头朝下的检测头(4),以及位于检测头(4)下部的上样托盘(2),上样托盘(2)以自动或手动放置在滑道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样托盘(2)的底板上开孔(2a),在滑道板上针对开孔(2a)的位置设置弹性顶起突台,或者动力顶起突台,所述弹性/动力顶起突台在顶起状态穿过开孔(2a)抵住上样托盘(2)内的反应板(1),抬起,反应板(1)与检测头(4)间距一定;所述弹性顶起突台为向上弹起的弹簧片,或在弹簧的上方覆盖扣帽;所述动力顶起突台为电磁阀或气缸的顶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钧黄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