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3759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检测方法,通过连接到发射机的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分别向预先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切割区的与栅线连接的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发射无线信号,以分别产生栅线检测信号和数据线检测信号,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检测;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和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分别在制作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栅线和数据线的工艺过程中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切割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在不切割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检测出显示器的不良,及早检测出不良,并及时修复,避免了不良产品流入后续工艺导致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提供一种,通过连接到发射机的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分别向预先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切割区的与栅线连接的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发射无线信号,以分别产生栅线检测信号和数据线检测信号,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检测;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和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分别在制作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栅线和数据线的工艺过程中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切割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在不切割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检测出显示器的不良,及早检测出不良,并及时修复,避免了不良产品流入后续工艺导致成本浪费。【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TFT-1XD制造过程中,显示不良的产生是不可以避免的。液晶显示不良主要分二大类别:非电学性不良和电学性不良。非电学性不良产生的原因较多,与材料和工艺都有关系,具体而言,导致非电学性不良的材料包括液晶、金属电极层(栅极、源极及漏极)、绝缘层、取向层和封框胶等等。在制作以上材料层的工艺中任何步骤出现缺陷都能够产生非电学性不良,如:水平黑线,白线,黑点等,电学性不良主要产生原因是阵列工艺缺陷,如亮线,売点,彳目号线断路等。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查到产品的不良反映生产情况,在液晶盒(CelI)工艺生产线中设置液晶盒检测工位。目前的液晶盒工程检测置于Cell切割工艺以后,使用Cell检测设备中的探针单元对液晶盒的切割(du_y)区(Du_y区就是切割时需要废弃的部分。也就是在面板上对后续模组无用的空白空间)的信号线(栅线、数据线等)引线(如:短路条)进行探针测试。探针测试包括对液晶盒的数据线和栅极线的打开测试和颜色测试,仅针对单个液晶盒。使用探针单元对液晶盒的每个信号输入端口输入显示信号从而检测不良。但是在液晶盒未切割前无法实现检测,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的du_y区,因为在切割前Cell检测设备中的探针单元无法在每个待切割的液晶盒I的dummy区进行探针检测,即探针无法接触到信号线引线。现有的液晶盒检测需要CF基板和TFT基板对盒完成后,液晶基板切割成形成单个液晶盒后才可以检测,这样不良信息反馈滞后,造成后续的生产成本浪费,而且传统的切割后检测采用的接触式的点灯设备投资费用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液晶盒未切割的情况下实现显示面板检测。(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连接到发射机的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分别向预先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切割区的与栅线连接的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发射无线信号,以分别产生栅线检测信号和数据线检测信号,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检测;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和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分别在制作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栅线和数据线的工艺过程中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切割区。其中,通过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分别向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和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发射频率不同的无线信号。其中,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和第二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所述第一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连接奇数行栅线,第二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连接偶数行栅线。其中,所述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包括N个数据线无线感应子电极,相同颜色亚像素的数据线连接到同一个所述数据线无线感应子电极,不同颜色亚像素的数据线连接不同的所述数据线无线感应子电极,所述N为亚像素颜色总数。其中,通过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分别向不同的数据线无线感应子电极发射频率和强度均不同的无线信号。其中,在发射无线信号之前还包括:在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面向观看侧表面对应所述切割区的与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其中,在发射无线信号之前还包括: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背离观看侧表面对应所述切割区的与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其中,在发射无线信号之前还包括:通过第一透明板将上偏光片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观看侧,通过第二透明板将下偏光片置于所述显示面板面向背光的一侧,在所述第二透明板上对应所述切割区的与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其中,在发射无线信号之前还包括:通过第一透明板将上偏光片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观看侧,通过第二透明板将下偏光片置于所述显示面板面向背光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透明板上对应所述切割区的与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其中,在发射无线信号之前还包括:将透明板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观看侧,在所述透明板上对应所述切割区的与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电极。(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通过在阵列基板工艺进行时,在每个待切割的液晶盒的切割区内分别注入与栅极和数据线连接的无线感应材料,以形成无线感应电极,该无线感应材料能够吸收无线信号,并转换成电压信号,这样在形成整个面板后,无需切割,直接使用无线的方式,给每个无线感应电极处施加相应的无线信号,从而给栅线和数据线进行充电,观察显示屏上的现象,即可实现显示器的电学不良以及非电学不良的检查。本专利技术在液晶盒切割之前,能够更早的检测到不良,以便能够及早地处理不良问题,避免流入后续工艺中造成成本浪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待切割显示面板及其上的切割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采用的显示面板的示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液晶显示面板的示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OLED显示面板的示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中,以检测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通常检测的是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后的液晶盒。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采用无线感应加电的方式对液晶盒实现检测,具体检测方式如下:向预先设置在液晶盒的du_y区的与栅线连接的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发射无线信号,以分别产生栅线检测信号和数据线检测信号,从而实现对液晶盒的检测。本实施例中,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和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分别在制作液晶盒的阵列基板的栅线和数据线的工艺过程中形成在阵列基板上的切割区。无线感应电极和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均是一种磁性材料,类似于铁氧体吸波材料,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向无线感应电极发射磁信号,无线感应电极能够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将无线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产生相应电压。为了避免栅线和数据线的无线信号相互干扰,分别向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和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发射频率不同的无线信号。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采用的无线感应电极排布示意图,在待切割的液晶盒I的du_y区内预先设置了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21和第二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22,第一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21连接奇数行栅线,第二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22连接偶数行栅线。在检测时,间隔地向第一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21和第二栅线无线感应子电极22发射无线信号。进一步地,为了在检测时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包括N个数据线无线感应子电极,每个数据线无线感应子电极连接驱动相同颜色亚像素的数据线,不同的数据线无线感应子电极连接驱动不同颜色亚像素的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到发射机的无线信号发射电极分别向预先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切割区的与栅线连接的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及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发射无线信号,以分别产生栅线检测信号和数据线检测信号,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检测;所述栅线无线感应电极和数据线无线感应电极分别在制作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栅线和数据线的工艺过程中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切割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金用燮刘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