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687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属于电子器件领域。包括基座、盖板、内屏蔽罩、动簧片、静簧片、磁路机构、推动杆、推动连杆和推动片,盖板固定在基座上,内屏蔽罩设置在基座与盖板形成的空腔中,动簧片和静簧片均设置在基座上,动簧片上设有动触点,静簧片上设有静触电,动触点与静触点的位置相对应,磁路机构设置在内屏蔽罩内,磁路机构与推动杆连接并控制推动杆运动,推动连杆上设有转轴孔,推动连杆通过转轴孔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推动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推动杆与第一臂铰接,第二臂与与推动片铰接,所推动片上设有限位卡槽,动簧片一端卡接在限位卡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抗冲击能力好,工作稳定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属于电子器件领域。包括基座、盖板、内屏蔽罩、动簧片、静簧片、磁路机构、推动杆、推动连杆和推动片,盖板固定在基座上,内屏蔽罩设置在基座与盖板形成的空腔中,动簧片和静簧片均设置在基座上,动簧片上设有动触点,静簧片上设有静触电,动触点与静触点的位置相对应,磁路机构设置在内屏蔽罩内,磁路机构与推动杆连接并控制推动杆运动,推动连杆上设有转轴孔,推动连杆通过转轴孔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推动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推动杆与第一臂铰接,第二臂与与推动片铰接,所推动片上设有限位卡槽,动簧片一端卡接在限位卡槽中。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抗冲击能力好,工作稳定的优点。【专利说明】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属于电子器件领域。
技术介绍
磁保持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磁保持继电器上设有磁路机构,磁路机构包括线圈骨架、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引线脚、磁钢和铁芯,线圈骨架上饶有线圈,线圈通过引线脚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两侦牝两块磁钢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中部,且这两块磁钢同级性相向设置,铁芯套接在线圈骨架内,当线圈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时,线圈由于瞬间的脉冲电流信号产生磁场,磁场的作用使得铁芯向第一轭铁或第二轭铁方向运动,现有技术中铁芯上固定推动杆,推动杆与推动连杆固定,推动连杆与推动片固定,而动簧片卡在推动片上,以此来最终实现动簧片的运动,从而实现簧片组件的启闭。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推动杆与推动连杆固定,推动连杆与推动片固定,因而抗冲击力较差,容易脱离而失效,因而工作不够稳定;2.运动时,动簧片易从推动片中滑出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接触可靠的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基座、盖板、内屏蔽罩、动簧片、静簧片、磁路机构和推动杆,所述盖板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内屏蔽罩设置在基座与盖板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动簧片和静簧片均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动簧片上设有动触点,所述静簧片上设有静触电,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磁路机构设置在内屏蔽罩内,所述磁路机构与推动杆连接并控制推动杆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动连杆和推动片,所述推动连杆上设有转轴孔,所述推动连杆通过转轴孔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所述推动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推动杆与第一臂铰接,所述第二臂与与推动片铰接,所述推动片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动簧片一端卡接在限位卡槽中。磁路机构控制推动杆运动后,将会带动推动连杆正转或反转,而铰接在推动连杆上的推动片将会随之做出上拉或下压的动作,以此来控制簧片组件的启闭;推动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推动杆与推动连杆为铰接,推动连杆与推动片为铰接,因而运行起来更加平滑,抗冲击能力较好。本技术所述第一臂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推动杆上设有连接轴,所述推动杆通过连接轴与连接孔的配合与第一臂铰接,所述连接孔为长圆形。连接孔为长圆形使得推动杆在运动时,在连接孔内具有一定的预留空间,使得推动连杆不易损坏,抗冲击能力更强。本技术所述限位卡槽的开口处设有限位块。可防止动簧片从限位卡槽的开口端滑出,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述第二臂上设有连接部,所述推动片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臂通过连接部与固定孔的配合与推动片铰接。本技术所述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角度为钝角。使得结构强度更大。本技术所述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角度为120度到175度。本技术所述推动片上设有缺口,该缺口与限位卡槽连通。缺口的设置便于动簧片装入限位卡槽。 本技术所述推动连杆为一体式结构。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本技术所述基座上设有存渣槽,所述存渣槽的位置与动触点的位置相对应。动触点在工作时会有拉弧,会有金属飞溅物,这些飞溅物就可以存在存渣槽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推动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推动杆与推动连杆为铰接,推动连杆与推动片为铰接,因而运行起来更加平滑,抗冲击能力较好;限位块的设置可防止动簧片从限位卡槽的开口端滑出,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去掉盖板的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推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推动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磁路机构去掉引线脚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中的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基座1、盖板2、内屏蔽罩3、动黃片4、静黃片5、磁路机构6、推动杆7、推动连杆8和推动片9。本实施例中磁路机构6包括线圈骨架61、第一轭铁62、第二轭铁63、引线脚64、磁钢65和铁芯66,线圈骨架61上饶有线圈,线圈通过引线脚64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一轭铁62和第二轭铁63设置在线圈骨架61的两侧,两块磁钢65设置在线圈骨架61的中部,且这两块磁钢61同级性相向设置,铁芯66套接在线圈骨架61内,当线圈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时,线圈由于瞬间的脉冲电流信号产生磁场,磁场的作用使得铁芯66向第一轭铁61或第二轭铁62方向运动,铁芯66与推动杆7连接,从而实现了对推动杆7的控制,本实施例中铁芯66与推动杆7通过注塑连接。本实施例中推动片9包括限位卡槽91、限位块92、固定孔93和缺口 94。本实施例中推动连杆8包括转轴孔81、第一臂82、第二臂83、连接孔84和连接部85,第一臂82与第二臂83之间的角度a为钝角,优选为120度到175度,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角度a为165度。本实施例中盖板2固定在基座I上,内屏蔽罩3设置在基座I与盖板2形成的空腔中,动簧片4和静簧片5均设置在基座I上,动簧片4上设有动触点41,静簧片5上设有静触电51,动触点41与静触点51的位置相对应,磁路机构6设置在内屏蔽罩3内,磁路机构6与推动杆7连接并控制推动杆7运动,推动连杆8上设有转轴孔81,推动连杆8通过转轴孔81转动连接在基座I上,推动连杆8的两端设有第一臂82和第二臂83,推动杆7与第一臂82铰接,第二臂83与与推动片9铰接,推动片9上设有限位卡槽91,动簧片4 一端卡接在限位卡槽91中。本实施例中限位卡槽91的开口处设有限位块92,可防止动簧片4滑出,推动片9上设有缺口 94,该缺口 94与限位卡槽91连通,便于将动簧片4插入限位卡槽91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臂82上设有连接孔84,推动杆7上设有连接轴71,推动杆7通过连接轴71与连接孔84的配合与第一臂82铰接,并且该连接孔84为长圆形。本实施例中第二臂83上设有连接部85,推动片9上设有固定孔93,第二臂83通过连接部85与固定孔93的配合与推动片9铰接。本实施例中推动连杆8和推动片9均为一体式结构,便于批量生产。本实施例中基座I上设有存渣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基座、盖板、内屏蔽罩、动簧片、静簧片、磁路机构和推动杆,所述盖板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内屏蔽罩设置在基座与盖板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动簧片和静簧片均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动簧片上设有动触点,所述静簧片上设有静触电,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磁路机构设置在内屏蔽罩内,所述磁路机构与推动杆连接并控制推动杆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动连杆和推动片,所述推动连杆上设有转轴孔,所述推动连杆通过转轴孔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所述推动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推动杆与第一臂铰接,所述第二臂与与推动片铰接,所述推动片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动簧片一端卡接在限位卡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良宋海敏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众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