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旋转机器的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550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8:50
一种用于电旋转机器的马达,该马达包括:转子芯,转子芯固定于旋转轴并且形成有至少一个磁体容置孔;磁体,磁体容置在磁体容置孔中;树脂部,树脂部填充在容置磁体的磁体容置孔中;第一端板,第一端板在转子芯的一个轴向侧固定于旋转轴;以及第二端板,第二端板在转子芯的另一轴向侧固定于旋转轴。第二端板在旋转轴上的轴向固定力小于第一端板在旋转轴上的轴向固定力。树脂部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第一端板与容置在磁体容置孔中的磁体之间的轴向区域中,并且磁体与第二端板直接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旋转机器的马达,该马达包括:转子芯,转子芯固定于旋转轴并且形成有至少一个磁体容置孔;磁体,磁体容置在磁体容置孔中;树脂部,树脂部填充在容置磁体的磁体容置孔中;第一端板,第一端板在转子芯的一个轴向侧固定于旋转轴;以及第二端板,第二端板在转子芯的另一轴向侧固定于旋转轴。第二端板在旋转轴上的轴向固定力小于第一端板在旋转轴上的轴向固定力。树脂部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第一端板与容置在磁体容置孔中的磁体之间的轴向区域中,并且磁体与第二端板直接接触。【专利说明】用于电旋转机器的转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旋转机器的转子,该电旋转机器安装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上以用作马达或交流电机。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7-236019描述了安装于车辆的电旋转机器的转子,该转子包括固定于旋转轴并形成有磁体容置孔的转子芯、容置在磁体容置孔中的磁体、由树脂制成并填充在每个磁体容置孔中的填充部、在转子芯的一个轴向端侧固定于旋转轴的第一端板、以及在转子轴的另一轴向端侧固定于旋转轴的第二端板,第二端板在旋转轴上的固定力比第一端板在旋转轴上的固定力弱。第一端板与磁体直接接触,而另一方面,填充部分置于第二端板与每个磁体之间。由于第一端板与磁体直接接触,因此在转子旋转时产生的热量能够消散到外部。但是,由于由树脂制成的填充部分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转子芯和磁体的线性膨胀系数,因此在转子旋转并产生热量时,填充部分膨胀并挤压第二端板。因此,第二端板与转子芯分开,从而导致第二端板在旋转轴上的固定力降低。因此,最初就低于第一端板在旋转轴上的固定力的第二端板在旋转轴上的固定力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电旋转机器的转子,该转子包括:转子芯,转子芯固定于电旋转机器的旋转轴并且形成有至少一个磁体容置孔;磁体,磁体容置在磁体容置孔中;树脂部,树脂部填充在容置磁体的磁体容置孔中;第一端板,第一端板在转子芯的第一轴向侧固定于旋转轴;以及第二端板,第二端板在转子芯的与第一轴向侧轴向相反的第二轴向侧固定于旋转轴,第二端板在旋转轴上的轴向固定力小于第一端板在旋转轴上的轴向固定力;其中,树脂部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第一端板与容置在磁体容置孔中的磁体之间的轴向区域中,并且磁体与第二端板直接接触。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如下类型的转子:该转子包括至少一个磁体,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嵌入在固定于旋转轴的转子芯中,转子具有有效地从磁体消散热量并防止转子芯的端板在旋转轴上的固定力降低的能力。通过包含附图和权利要求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明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轴向截面图;图2是沿线II-II截取的图I的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型I的转子的轴向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型2的转子的轴向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轴向截面图;图6是沿线VI-VI截取的图5的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型3的转子的轴向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的轴向截面图;图9是沿线IX-IX截取的图8的轴向截面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子的轴向截面图;以及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改型4的转子的轴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分或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数字或字母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I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10。转子10例如用于作为车辆驱动马达来使用的电旋转机器。转子10可旋转地设置在容置于电旋转机器的壳体中的电旋转机器的定子(未示出)的内周侧。电旋转机器包括旋转轴20,旋转轴20在其两端由壳体通过轴承可旋转地支撑。转子10装配并固定于旋转轴20的外周表面。如图I和2所示,转子10包括:转子芯11,转子芯11装配到旋转轴20的外周并且形成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磁体容置孔12 ;分别嵌入在磁体容置孔12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磁体(永磁体)13 ;分别填充在磁体容置孔12中的树脂部14 ;在转子芯11的轴向右侧(图I中的右侧)固定于旋转轴20的第一端板15 ;以及在转子芯11的轴向左侧(图I中的左侧)固定于旋转轴20的第二端板16。通过将各自形成有在其中心处的通孔Ila的多个圆形磁钢板层压而将转子芯11形成为厚壁圆筒形形状。通过穿过通孔Ila插入旋转轴20而将转子芯11固定于旋转轴20的外周。转子芯11的面向定子的内周表面的外周表面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地间隔开的四个磁体容置孔12。每个磁体容置孔12在与转子芯11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上具有矩形形状。每个磁体容置孔12形成为使得与其短边平行并等距的线在旋转轴20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每个磁体容置孔12容置一个具有矩形截面的磁体13。磁体13嵌入在磁体容置孔12中,使得截面的两个长边分别位于转子芯11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磁体13在内侧和外侧中的一侧被磁化成N极,而在内侧和外侧中的另一侧被磁化成S极。在该实施方式中,四个磁体13被磁化成使得磁体极性在圆周方向上交替,从而沿着转子10的圆周形成四个磁极(两个N极和两个S极)。磁体13的轴向长度比磁体容置孔12的轴向长度短。磁体13嵌入在磁体容置孔12中,使得磁体13的在图I的轴向左侧(以下称为“第二轴向侧”)的一个轴向端表面与转子芯11的在第二轴向侧的一个轴向端表面齐平,而磁体13的在图I的轴向右侧(以下称为“第一轴向侧”)的另一轴向端表面位于磁体容置孔12的在第一轴向侧的开口的内侧。树脂部14通过将主要由例如环氧树脂组成的熔融树脂注入到磁体容置孔12内的空间中并且使所注入的熔融树脂固化而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磁体容置孔12内的全部空间被树脂部14填充。也就是说,容置在磁体容置孔12中的磁体13的第一轴向侧处的空间(以下将该空间称为“第一轴向侧空间”)、以及在磁体13的周面与磁体容置孔12的壁表面之间的空间(以下将该空间称为“周边侧空间”)都被树脂部14填充。树脂部14用作将容置在磁体容置孔12中的磁体13固定于转子芯11的模制树脂。设置在转子芯11的第一轴向侧(图I中的右侧)的第一端板15是成形为环形的铝金属板。第一端板15的外径与转子芯11的外径近乎相等。第一端板15与转子轴20的外周表面收缩配合并固定于转子轴20的外周表面。第一端板15与旋转轴20之间的收缩配合的过盈量设定成足够大,使得第一端板15在旋转轴20上的轴向固定力大于第二端板16在旋转轴20上的轴向固定力。第一端板15与转子11的在第一轴向侧的轴向端表面表面接触。因此,容置在磁体容置孔12中的树脂部14的一部分存在于容置在该磁体容置孔12中的磁体13的在第一轴向侧的端表面与第一端板15之间的轴向区域内。也就是说,填充在磁体容置孔12中的树脂部14也存在于磁体13与第一端板15之间的轴向区域中。另一方面,设置在转子11的第二轴向侧(图I中的左侧)的第二端板16是成形为环形的钢金属板。第二端板6的外径与转子芯11的外径近乎相等。第二端板16的弯曲刚度高于第一端板15的弯曲刚度。第二端板16与旋转轴20的外周表面收缩配合并固定于旋转轴20的外周表面。第二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旋转机器的马达,所述马达包括:转子芯,所述转子芯固定于所述电旋转机器的旋转轴并且形成有至少一个磁体容置孔;磁体,所述磁体容置在所述磁体容置孔中;树脂部,所述树脂部填充在容置所述磁体的所述磁体容置孔中;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在所述转子芯的第一轴向侧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以及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在所述转子芯的与所述第一轴向侧轴向相反的第二轴向侧固定于所述旋转轴,所述第二端板在所述旋转轴上的轴向固定力小于所述第一端板在所述旋转轴上的轴向固定力;其中所述树脂部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与容置在所述磁体容置孔中的所述磁体之间的轴向区域中,并且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二端板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裕之石塚敦朗中园纯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