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桂萍专利>正文

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43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试仪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其板体内部设有相互交叉连通的直孔,于板体的一侧面上设有连通直孔并形成回路的进出口;所述进出口设置在板体的底侧面上,而板体之与底侧面相背对的上侧面组设有测试治具,测试治具至少包括夹具和测试电极针;直孔与板体的上侧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体式的板体,板体内部设有相互交叉连通的直孔,直孔直接以钻孔加工获得,结构简单化,易加工,与板体一体化结构,密封性好,耐用且不易泄露、污染,使用寿命长;冷却液进入直孔流动性好,利于提升热交换,能快速升温、降温,且精确控温,有助于提升测试质量及效率,符合产业利用,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测试仪器设备
,尤其是涉及电子元器件老化测试仪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电子元器件生产出来后,需要对其寿命做一个评估,尤其是在极限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老化评估。在进行老化测试时,通常采用热电偶采集电子元器件的壳温,这样,老化监测系统的控制单元就可根据热电偶采集到的温度,将电子元器件的壳温基本控制在一固定温度上,仅允许其在该固定温度的上、下限范围内(通常为士 I 一 2°C)波动。目前用于电子元器件老化测试的结构主要是以制冷实现控温,以水冷和油冷为主,这类控温方式主要是在老化测试设备中设计冷板结构,有的冷板组设在冷却器上,通过冷却器交换使冷板温度降低,有的冷板则通过复合结构设计,实现在冷板内通入冷却液体,如中国专利第201120226849. 2号的冷却装置,该技术可相对提升冷板的温度管控效果,但结构复杂,增加制作难度及泄露风险,同时冷却装置的冷却管道呈弯曲状分布,以致冷却液流动阻力较大,影响热交换,还是需要改进。本 申请人: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新型、实用,能快速升温、降温,且精确控温的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制作,能快速升温、降温,且精确控温的老化测试设备 的冷板结构,符合产业利用,使用寿命长,不易泄露。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包括板体,该板体内部设有相互交叉连通的直孔,于板体的一侧面上设有连通直孔并形成回路的进出口 ;所述进出口设置在板体的底侧面上,而板体之与底侧面相背对的上侧面组设有测试治具,测试治具至少包括夹具和测试电极针;直孔与板体的上侧面平行。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测试电极针活动组装在夹具上,夹具通过可调式结构组装在板体上;夹具上设有可供测试电极针非工作形态停放的绝缘部。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测试电极针垂直板体的上侧面,而夹具为平行设置在板体上侧面的相对望的夹板,夹具平贴板体上侧面组装,夹具上设有调节长孔,相应螺钉穿设调节长孔而将夹具锁定在板体上侧面上;测试电极针的一侧设有挂耳,挂耳的外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于夹具上;绝缘部为设置在夹具夹口内侧顺着夹具沿伸的一体化胶条。所述板体内部的直孔为相互垂直交叉,包括数条横孔和分布在横孔两端的两条纵孔,进出口分设在两条纵孔上;板体内部的直孔通入冷却油。本技术提供一体式的板体,板体内部设有相互交叉连通的直孔,直孔直接以钻孔加工获得,结构简单化,易加工,与板体一体化结构,密封性好,耐用且不易泄露、污染,使用寿命长;冷却液进入直孔流动性好,利于提升热交换,能快速升温、降温,且精确控温,有助于提升测试质量及效率,符合产业利用,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再一优点是测试治具直接安装板体的上侧面,板体的上侧面形成测试承载面,结构简洁,易组装及维护,测试治具的夹具具有移动式的可调性,操作相当方便及稳定,测试电极针以铰接转动设置,灵活性好,大大提升设备的可操作性和运行率。【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板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I板体的组设实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有关一种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包括板体1,板体I为导热性好的铝合金板,易加工制作。该板体I内部设有相互交叉连通的直孔11,直孔11直接以钻孔加工获得,从板体I周边钻入,结构简单化,易加工,与板体一体化结构,密封性好,耐用且不易泄露、污染,使用寿命长。于板体I的一侧面上设有连通直孔11并形成回路的进出口 12。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出口 12设置在板体I的底侧面上,板体I内部的直孔11为相互垂直交叉,包括数条横孔和分布在横孔两端的两条纵孔,进出口 12分设在两条纵孔上,为了增加冷却液进出直孔11的压力均衡,本实施例中,进口和出口各设两个,间隔分设在纵孔上,优选等距间隔设置,进出口 12接驳硬管沿伸到冷却液储存装置上。直孔11加工好后,相应的孔口实施堵塞密封,从而使板体I内部相互交叉连通的直孔11形成封闭回路,实现冷却液从进出口 12进出板体I内部,达到快速升温、降温工作。板体I之与底侧面相背对的上侧面组设有测试治具,测试治具至少包括夹具2和测试电极针3 ;直孔11与板体I的上侧面平行,有效提升板体I上侧面的温度均衡性。图2所示,所述测试电极针3活动组装在夹具2上,夹具2通过可调式结构组装在板体I上;夹具2上设有可供测试电极针3非工作形态停放的绝缘部21。本实施例中,测试电极针3是垂直板体I的上侧面设置,实现被测器件放在板体I的上侧面上,测试电极针3顶压器件,不仅给予通电测试,还辅助稳定被测器件。图2所示的实施例,夹具2为平行设置在板体I上侧面的相对望的夹板,夹具2平贴板体I上侧面组装,组装方便且稳固,实现整排一起夹持,提升工作效率。夹具2上设有调节长孔22,相应螺钉穿设调节长孔22而将夹具2锁定在板体I上侧面上;而松开螺钉,则可利用调节长孔22平移夹具2,以达到夹持不同尺寸大小的被测器件,满足多场合使用。测试电极针3的一侧设有挂耳31,挂耳31的外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于夹具2上,从而实现测试电极针3相对铰接点转动,工作时,将测试电极针3转到夹具2的夹口区,以顶压被测器件,实现通电测试,而非工作时,又可将测试电极针3偏转出夹具2的夹口区,这时测试电极针3停放在绝缘部21上,防止漏电短路等事件。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绝缘部21为设置在夹具2夹口内侧顺着夹具2沿伸的一体化胶条,结构简单,易制作。本技术使用时,将图2形式的组装好的冷板结构组设到老化测试设备上,即可用于温度变化控制的测试工作。板体I内部的直孔11可通入冷却油,换热效果显著,冷却油在直孔11内流动性好,利于提升热交换,能快速升温、降温,且精确控温,有助于提升测试质量及效率,符合产业利用,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包括板体(1),板体(1)的上侧面组设有测试治具,测试治具至少包括夹具(2)和测试电极针(3),其特征在于:该板体(1)内部设有相互交叉连通的直孔(11),于板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连通直孔(11)并形成回路的进出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1.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包括板体(1),板体(I)的上侧面组设有测试治具,测试治具至少包括夹具(2)和测试电极针(3),其特征在于:该板体(I)内部设有相互交叉连通的直孔(11),于板体(I)的一侧面上设有连通直孔(11)并形成回路的进出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12)设置在板体(I)的底侧面上,直孔(11)与板体(I)的上侧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极针(3)活动组装在夹具(2)上,夹具(2)通过可调式结构组装在板体(I)上;夹具(2)上设有可供测试电极针(3 )非工作形态停放的绝缘部(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老化测试设备的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桂萍
申请(专利权)人:曹桂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