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和孵化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404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使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和孵化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健康的4-5龄性成熟的双须骨舌鱼作为亲鱼,通过成群自由配对的方式放入室内养殖池中暂养,保持DO>5.0mg/L;(2)观察配对情况,待有成对的双须骨舌鱼游动时,将其放入室外的养殖池中;(3)控制投喂量,使鱼体处于轻微饥饿状态,每天分2次投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4-6个月高温照射和培育,双须骨舌鱼产卵并孵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促使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并孵化的养殖方法,尤在亚热带地区效果特好,该方法的双须骨舌鱼亲鱼性腺发育良好,自然产卵,而且后代成活率高,攻克了双须骨舌鱼繁育技术难关,解决我国双须骨舌鱼市场产业瓶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使,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健康的4-5龄性成熟的双须骨舌鱼作为亲鱼,通过成群自由配对的方式放入室内养殖池中暂养,保持DO>5.0mg/L;(2)观察配对情况,待有成对的双须骨舌鱼游动时,将其放入室外的养殖池中;(3)控制投喂量,使鱼体处于轻微饥饿状态,每天分2次投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4-6个月高温照射和培育,双须骨舌鱼产卵并孵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促使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并孵化的养殖方法,尤在亚热带地区效果特好,该方法的双须骨舌鱼亲鱼性腺发育良好,自然产卵,而且后代成活率高,攻克了双须骨舌鱼繁育技术难关,解决我国双须骨舌鱼市场产业瓶颈。【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能使。
技术介绍
双须骨舌鱼属于热带鱼类,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类,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当地可以产卵孵化,在引入我国后,受技术和环境等因素限制,我国的双须骨舌鱼市场基本依靠进口,其繁育技术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该方法能使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后代成活率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括以下步骤:(I)筛选健康的4-5龄性成熟的双须骨舌鱼作为亲鱼,按群体自由配对方式放入室内养殖池中进行暂养,投喂,保持D0>5.0mg/L ;(2)由于骨舌鱼类有领地区域和配对等习性,观察配对情况,待有成对的双须骨舌鱼围绕池边游动时,雄鱼会强迫性地紧贴雌鱼同游,反复摩擦雌鱼身体。在日最低气温在26度或以上时,将其放入室外的养 殖池中,此时水温恒定适合双须骨舌鱼繁育; (3)严格控制投喂量,使鱼处于轻微饥饿状态,每天分2次投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4-6个月高温照射和培育,双须骨舌鱼陆续产卵并孵化。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一种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筛选健康的4-5龄性成熟的双须骨舌鱼作为亲鱼,按群体自由配对的方式放入室内养殖池中进行暂养,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保持D0>5.0mg/L,水温在24度以上;(2)由于骨舌鱼类有领地区域和配对等习性,观察配对情况,待有成对的双须骨舌鱼围绕池边游动时,在日最低气温在26度或以上时,考虑将其放入室外的养殖池中,养殖池中有一定的藻类,例如绿藻、小球藻和褐藻等,池边有绿草,作为遮阴用;藻类产生的水色对骨舌鱼其快速适应环境并良好摄食发育成熟起着良好的作用;(3)控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_5%,每天分2次投喂,使鱼处于轻微饥饿状态,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4-6个月高温照射和培育,双须骨舌鱼达到有效积温后,陆续产卵并孵化。所谓群体自由配对是指自然配对,就是说双须骨舌鱼在群体中自由选择对象,由于双须骨舌鱼具有“婚配”习性,情投意合才能成双成对,交配产卵。每一种生物都需要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够开始发育和生长,这个温度在生态学中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态学零度,但仅仅温度达到所需还不足以完成发育和生长,因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这称为总积温或者有效积温。优选的,上述室外的养殖池上搭薄膜大棚,挡风接受太阳,棚内水温维持在26度以上以延长双须骨舌鱼室外积温和繁育时间,使仍在双须骨舌鱼口里孵化的鱼苗得到更多的发育时间,增加成活率。其中,上述步骤(1)和(3)中的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饵料,优选为以小鱼类为主,虾类为辅,上述步骤(1)中的筛选配对的亲鱼雌雄比为1:1-1:2,上述步骤(1)中的优选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养殖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4 ):当日平均气温在连续7天低于23度时,将亲鱼捞起放入室内养殖池中进行越冬管理,亲鱼也在此期间得到修整,保持水温恒定在26度以上,投喂,次年,当日最低气温在26度或以上时,重复权利要求1-3中的步骤(1) - (3),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并孵化。进一步优选的,上述步骤(4)中越冬管理投喂以小鱼类为主,以虾类为辅,优选的还可辅以面包虫和幡蜂为辅,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本专利技术方法当在广州地区使用时,约在每年的5月份,双须骨舌鱼进入室外养殖池中,经培育,约在当年的9-11月份双须骨舌鱼产卵并孵化,约在每年农历年前(约1-2月份)至5月份之间进行越冬管理。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筛选、自然配对、亲鱼培育和模拟自然生境,采取室内外结合养殖、延长光照时间以达到有效积温,来实现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的目的。通过长期摸索和研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促使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并孵化的养殖方法,尤其在亚热带地区使用`效果特别好,该方法的双须骨舌鱼亲鱼性腺发育良好,自然产卵,而且后代成活率高,攻克了双须骨舌鱼的繁育技术难关,解决我国双须骨舌鱼市场的产业瓶颈。【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以4m*4m*l.2m的水泥池作为双须骨舌鱼筛选池,筛选健康的4_5龄性成熟的双须骨舌鱼作为亲鱼,放入25尾亲鱼,保持D0>5.0mg/L, pH控制在7.3左右,保持水质清新,每天投喂,投喂饲料为以小鱼类为主,虾类为辅,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池顶以白色薄膜保温,光照时间14个小时,工厂化循环水处理。观察配对情况,当有成对的亲鱼游动,即表示配对成功。待室外日最低气温达到26度,将配对成功的亲鱼放入室外的池塘,室外的池塘中有藻类,例如绿藻、小球藻等,池边有绿草,作为遮阴用,每天投喂虾等动物性饵料,2次/天,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定时检测水温和PH,防止水质出现剧烈变化,随时观察双须骨舌鱼配对及游动情况,经过5个月左右的培育,当双须骨舌鱼达到有效积温后,性腺发育成熟,并顺利产卵。5对亲鱼共生产120条幼鱼。然后,当日平均气温连续7天低于23度时,将亲鱼移入室内水泥池进行越冬管理,保持水温26度以上,营养调控,以小鱼为主,虾类为辅进行投喂。次年,当日最低气温在26度时,在此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产卵培养的养殖,成功获得300条幼鱼。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健康的4-5龄性成熟的双须骨舌鱼作为亲鱼,以群体自由配对的方式放入室内养殖池中进行暂养,保持D0>5.0mg/L ; (2)观察配对情况,待有成对的双须骨舌鱼围绕池边游动时,在日最低气温在26度或以上时,将其放入室外的养殖池中; (3)控制投喂量,使鱼处于轻微饥饿状态,每天分2次投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4-6个月高温照射和培育,双须骨舌鱼陆续产卵并孵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健康的4-5龄性成熟的双须骨舌鱼作为亲鱼,以群体自由配对的方式放入室内养殖池中进行暂养,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保持D0>5.0mg/L,水温在24度以上;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须骨舌鱼自然产卵和孵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健康的4?5龄性成熟的双须骨舌鱼作为亲鱼,以群体自由配对的方式放入室内养殖池中进行暂养,保持DO>5.0mg/L;(2)观察配对情况,待有成对的双须骨舌鱼围绕池边游动时,在日最低气温在26度或以上时,将其放入室外的养殖池中;(3)控制投喂量,使鱼处于轻微饥饿状态,每天分2次投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4?6个月高温照射和培育,双须骨舌鱼陆续产卵并孵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希东刘超胡隐昌宋红梅杨叶欣刘奕罗建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微湖水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