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播种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0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农业种植机械——手动播种工具。本机的特征在于:钢木结构,轻便灵巧;三处相对运动组成一个传动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修,作业稳定可靠;排种轮独特实用,只有一个复式型孔,可以保证下种粒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轻便,节省种子,作业效率高,应用广泛,造价成本低,农村中小企业能够生产,一般农户购买得起等特点。(*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AO1C7/02一种农业种植机械中的单人用手动播种工具。它主要用于大豆、玉米、高粱、棉花、花生等宽行距、大株距作物的播种,可以单粒点播,也能多粒穴播,对于大田缺苗断垄和农业科学研究的小区播种尤为方便,平播、垄播、沟播均可。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妇女和弱劳动力在种植中起了很大作用和小块土地的承包,农村迫切需要作业率高,使用简便,劳动强度低,适合妇女和弱劳动力使用的单人用播种工具。CN85202574技术提出了一种单人用微型手杖式播种机,由60多种零件构成,结构复杂,运动部位多,易出故障,工作稳定性和和可靠性差。本技术的任务和目的是克服CN85202574单人用微型手杖式播种机的缺点,根据农村当前实际的需要,设计了一种价格便宜,结构简单,轻便易于操作和维修,对种子适应性强,作业可靠并能准确保证播种粒数的单人用手动播种工具。它由以下部件组成:挂钩〔1〕、垫片〔2〕、操作手柄〔3〕、衬套〔4〕、种子箱〔5〕、上导种管〔6〕、排种器〔7〕、中导种管〔8〕、下导种管〔9〕、开穴尖〔10〕、脚踩板〔11〕、下曲柄〔12〕、连杆〔13〕、骨架〔14〕、上曲柄〔15〕、扶持手柄〔16〕、排种器壳体〔17〕、排种轮〔18〕、护种板〔19〕、进种管〔20〕、排种器轴〔21〕、盖板〔22〕。将上述部件这样组装如图1:扶持手柄〔16〕、脚踩板〔11〕用胶固定于骨架〔14〕上;种子箱〔5〕、排种器〔7〕、开穴尖〔10〕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安装在骨架〔14〕上;在骨架〔14〕上部通孔处安装操作手柄〔3〕,手柄〔3〕的另一端装上上曲柄〔15〕;在排种器〔7〕的轴上安装下曲柄〔12〕;上曲柄〔15〕和下曲柄〔12〕用连杆〔13〕连接;种子箱〔5〕和排种器〔7〕之间装上上导种管〔6〕;在排种器〔7〕与开穴尖〔10〕之间安装中导种管〔8〕、下导种管〔9〕。排种器〔7〕是由排种器壳体〔17〕、排种轮〔18〕、护种板〔19〕、进种管〔20〕、盖板〔22〕、排种器轴〔21〕所组成,如图2所示。排种轮〔18〕〔图3,4,5〕,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征在于其圆周上只有一个型孔(B),型孔B为复式形式,由大孔〔24〕和定量内窝小孔〔23〕所组成。本技术备有5个排种轮分别播种不同的种子,Ⅰ号播种大豆类,Ⅱ号播种玉米类,Ⅲ号播种高梁类,Ⅳ号播种脱绒棉籽,Ⅴ号播种花生类。排种轮对应的几何尺寸,参看图5;单位:mmⅠⅡⅢⅣⅤ备注DLBh12.167.5107.5207.5107.583.84.53.61610.317.247.726162012-->本技术的零件可用如下材料制作:骨架〔14〕、扶持手柄〔16〕、操作手柄〔3〕、连杆〔13〕、脚踩板〔11〕系木质结构,采用质地较紧密的木材即可。种子箱〔5〕、上导管〔6〕、中导管〔8〕、下导管〔9〕、护种板〔19〕、进种管〔20〕可用白铁皮,薄铝板或塑料加工制作。排种器壳体〔17〕、排种轮〔18〕用铸铁或塑料加工。盖板〔22〕可采用薄钢板加工。排种器轴〔21〕选用元钢车削而成。开穴尖〔10〕宜采用耐磨的强度较高的钢材加工。图1,整机示意图。图2,排种器。图3,排种轮。图4,排种轮侧视图。图5,排种轮型孔侧视图。图6,上曲柄。图7,上曲柄侧视图。图8,下曲柄。图9,下曲柄侧视图。图10,开穴尖。图11,开穴尖侧视图。-->据测定,土壤的抗压阻力系数k=0.2kg/cm2本技术手动播种工具在自重(约5kg)作用下,作业者只需在扶持手柄〔16〕上稍加向下压(当田地耕整疏松时,可不加向下压力),开穴尖刃口就能切入土层开出种穴。开穴尖〔10〕全长为165mm,工作部位长100mm,固定部位长65mm。形状如图10所示,上宽下窄,头部圆弧且有切刃,切刃厚为2mm,且经过淬火处理,淬火部分为50mm,硬度HB300。上宽60mm,头部最窄处是R8的圆弧头。侧视,上宽15mm,下部12mm。上宽下窄为均匀过渡的平滑斜面,以减小阻力和摩损。经对本技术进行受力分析得知:当开穴尖入土深度达到80mm时,土壤阻力F≈9.6kg,当开穴深度为40mm时,F≈4.8kg。而大豆,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的播种深度一般为40mm,手动播种工具自重5kg,大于开穴深40mm时的土壤阻力,本技术可谓轻巧灵便的手动播种工具。本技术的手动播种工具这样操作:左手握住扶持手柄〔16〕,右手握住操作手柄〔3〕,在其自重作用下,开穴尖入土深度达到40mm左右,如果土层较硬,脚踩脚踩板〔11〕,使开穴尖入土深达40mm左右,然后使播种工具略有倾斜,开穴尖的垂直侧面挤压土壤,原来倾斜的侧面离开土壤而接近垂直面,形成种穴,再转动操作手柄〔3〕,排种轮转动一周,种子则定量地从排种器〔7〕中排出,经过中-->导种管〔8〕和下导种管〔9〕进入种穴。提起播种工具,开穴尖〔10〕出土,穴侧土壤自然塌落,再用脚轻踩穴孔,便完成了一个作业过程。由于下导种管〔9〕的最下端在地表上方,当开穴尖插入土层工作时,也不接触土壤,因此,导种管不会被堵塞。本技术手动播种工具一次动作只完成一个穴的播种作业,作业者可根据农业技术要求调整行距。株距和播种深度。当播种不同类型种子时,要更换相应的排种轮,见前表。更换排种轮时,应将操作手柄的钩挂上,如图一。此时,曲柄与连杆垂直,先卸下排种轮盖板〔22〕,拧开排种轮〔18〕与排种轮轴〔21〕的固定螺钉(沉头螺钉),即能卸下原排种轮,换上需要的排种轮,然后均匀紧固三个沉头螺钉,并检查新装上的排种轮与护种板〔19〕是否卡碰摩擦,当排种轮运转自如,与护种板间隙四周大致均匀且不过大,即可装上盖板。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一.排种轮〔18〕上只有一个型孔B,对型孔B的线速度无任何约束条件。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排种轮或排种元件上的型孔都是多个而且均有速度的约束限制。如水平圆盘型孔式排种轮上型孔的线速度国内<0.35m/s,国外<0.5m/s;垂直圆盘型孔式排种轮上型孔的线速度国内外均<0.2m/s,而且必须保证排种轮或排种元件连续运动。本技术是间歇作业,排种轮作间歇运动,它有充裕的时间保证种子充入型孔,因此操作手柄〔3〕的速度没有任何约束限制。二.本播种工具为钢木结构,以木代钢,以塑料代钢,整机除排种轮轴〔21〕,开穴尖〔10〕、盖板〔22〕以外,其它零件均可用木材或塑料代替,节约金属材料使其轻便并降低制造成本。三.本播种工具只有一个极简单的传动系统,三处相对运动,为极低速的转动付。-->三处相对运动是操作手柄〔3〕与骨架〔14〕的通孔处,中间有衬套〔4〕,为一处;如图2所示的排种器轴〔21〕与骨架〔14〕的另一通孔处,中间也有衬套为第二处;如图3所示的排种轮〔18〕与排种器壳体〔17〕为第三处。传动简单,运动速度极低,几乎不存在传动误差,不必润滑,摩擦摩损极微。因此,本机工作稳定可靠。四.开穴尖〔10〕的几何形状独特,与现有技术中的任何类型开沟器不同,不会造成土壤土粒运动,可以开出满意的种穴。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排种器的结构新颖,实用,以最少的零件通过最简单的传动组成整机,完成优质工作。其优点可以用“轻简便廉”来概括:①它结构简单重量轻(5kg),作业可靠,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播种工具,它主要由骨架(14)、操作手柄(3)、种子箱(5)、排种器(7)、导种管(6、8、9)、曲柄(15、12)、连杆(1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整机由三处相对运动组成一个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即运转动操作手柄(3)一周,通过上曲柄(15)、连杆(13)和下曲柄(12)带动排种轮(!8)转动一周,完成一个过程的播种作业。三处相对运动是;操作手柄(3)与骨架(14)的通孔处,排种器轴(21)与骨架(14)的另一通孔处,排种轮(18)与排种器壳体(17)处,其特征还在于开穴尖(10)正视和侧视都是上宽下窄,均匀过渡,一个面与骨架(14)中心线平行,相对应的另一个面与骨架(14)的中心线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头部为圆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播种工具,它主要由骨架[14]、操作手柄[3]、种子箱[5]、排种器[7]、导种管[6、8、9]、曲柄[15、12]、连杆[1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整机由三处相对运动组成一个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即转动操作手柄[3]一周,通过上曲柄[15]、连杆[13]和下曲柄[12]带动排种轮[18]转动一周,完成一个过程的播种作业。三处相对运动是:操作手柄[3]与骨架[14]的通孔处,排种器轴[21]与骨架[14]的另一通孔处,排种轮[18]与排种器壳体[17]处,其特征还在于开穴尖[10]正视和侧视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连元钱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