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瑜专利>正文

水稻直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7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稻直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种子斗(1),在种子斗(1)的边缘分布有多个漏斗(2),漏斗(2)的底部与种管(3)连通;具有与漏斗(2)相适应的多个种勺(12),每个种勺(12)与种勺固定横木(10)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直播器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水稻直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播种机,一般都需要动力带动,通过齿轮转动来达到播种的效果,而谷种需长出芽才可播,播种机对谷种损伤较大,加上我国人口多地少,土地形状不规则,没有机耕路进出,所以播种机在我国许多地区目前无法适应。而传统的手工洒播不均匀,成苗时要花很多时间选苗,并且浪费很多种子及肥料,成熟时遇上大风易倒,不易收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需动力,轻巧,采用肩扛式,对小面积、不规则田地均能适应,播种速度快,造价低,劳动效率高的水稻直播机。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具有种子斗,在种子斗的边缘分布有多个漏斗,漏斗的底部与种管连通;具有与漏斗相适应的多个种勺,每个种勺与种勺固定横木连接。将本技术挂在胸前固定,双手拿起种勺舀起种子往漏斗中放,种子就会沿着种管下落,实现水稻直播。本技术的优点是无需动力,轻巧,采用肩扛式,对小面积、不规则田地均能适应,播种速度快,造价低,播出的种子生长均匀,行距、株距有序,劳动效率高。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种勺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B-B剖面图。附图4是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有种子斗1、漏斗2、种管3、支撑4、支架5、上支-->板6、下支板7、种管固定梁8、种管固定卡9、种勺固定横木10、支杆11、种勺12、螺杆13、蝶形螺帽14。具有种子斗1,在种子斗1的边缘分布有多个漏斗2,漏斗2的底部与种管3连通;具有与漏斗2相适应的多个种勺12,每个种勺12与种勺固定横木10连接。所述的种管3与种管固定梁8连接。种管固定梁8是通过支架5与种子斗1连接。本实施例中,种子斗1是与漏斗2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固定横木10是开有槽,连接种勺12的支杆11插在槽内定位。松开蝶形螺帽14,可以取补种勺12。本实施例中,在支架5上固定有上支板6、下支板7。上、下支板(6、7)的作用是当用绳、带固定本技术时,上、下支板(6、7)支撑在人的胸前。放松种管调整卡9,就可调整各种管3之间的距离,以适应各种需求。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用绳、带将本技术固定在人的胸前,在种子斗1内放置种子,用双手拿起种勺12,从种子斗1舀起种子往漏斗2内放,边退边舀边放,实现种子直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直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种子斗(1),在种子斗(1)的边缘分布有多个漏斗(2),漏斗(2)的底部与种管(3)连通;具有与漏斗(2)相适应的多个种勺(12),每个种勺(12)与种勺固定横木(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直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管(3)与种管固定梁(8)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瑜
申请(专利权)人:刘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