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隔离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9094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6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脉冲隔离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共用一个铁芯,所述初级绕组作为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同向耦合,输出开启脉冲,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反向耦合,输出截止脉冲,所述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由匝数相等的相同漆包线绕制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脉冲隔离变压器体积小、集成度高、分布电容和漏感小,特别适用于浮动栅极调制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脉冲隔离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共用一个铁芯,所述初级绕组作为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同向耦合,输出开启脉冲,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反向耦合,输出截止脉冲,所述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由匝数相等的相同漆包线绕制而成。本专利技术的脉冲隔离变压器体积小、集成度高、分布电容和漏感小,特别适用于浮动栅极调制器。【专利说明】—种脉/中隔罔变压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器件
,特别是一种高压、小型化应用的脉冲隔离变压器。
技术介绍
在浮动栅极调制器中,为保证栅极调制器的正常工作,需要提供两路隔离的调制管同步脉冲,分别作为开启脉冲和截止脉冲。根据同步脉冲信号的宽度不同,选用隔离变压器或者光纤来传送。现有隔离变压器体积较大,导致分布电容和漏感增大,在工作过程中影响传输脉冲的前后沿,干扰调制管的正常工作,而且开启脉冲和截止脉冲需要两个单独的变压器来传输,不利于系统的小型化与高集成度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隔离变压器,体积小、集成度高、分布电容和漏感小。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脉冲隔离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共用一个铁芯,所述初级绕组作为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同向耦合,输出开启脉冲,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反向耦合,输出截止脉冲,所述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由匝数相等的相同漆包线绕制而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体积小、集成度高:通过将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共用一个铁芯,第一次级绕组输出开启脉冲,第二次级绕组输出截止脉冲,将初始调制信号经过低压侧处理电路处理为脉冲信号进行传输,减小传输信号能量,降低磁芯尺寸和变压器匝数要求,而且将开启脉冲和截止脉冲用同一个变压器进行传输,可以有效减小变压器体积和个数,提闻系统集成度;2、分布电容和漏感小:通过将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围绕铁芯分层绕制,达到绕组之间紧密耦合的目的,降低了该脉冲隔离变压器的分布电容和漏感,有效提高了传输信号的可靠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脉冲隔离变压器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脉冲隔离变压器成型后的绕组剖面示意图。图3为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图4为脉冲隔离变压器的接线图。图5为脉冲信号传输的初级侧和次级侧的信号波形图。图中:1初级绕组,2第一次级绕组,3第二次级绕组,4铁芯,5初始调制信号,6前后沿分离电路,7前沿脉冲信号,8后沿脉冲信号,9脉冲整形电路,10整形脉冲信号,11脉冲隔离变压器,12浮动栅极调制器上管驱动网络,13浮动栅极调制器电源正端,14浮动栅极调制器上管,15浮动栅极调制器输出,16电阻网络,17浮动栅极调制器下管驱动网络,18浮动栅极调制器下管,19浮动栅极调制器电源负端,20高压侧开启脉冲,21高压侧截止脉冲。【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脉冲隔离变压器11,包括初级绕组1、第一次级绕组2、第二次级绕组3,所述初级绕组1、第一次级绕组2和第二次级绕组3共用一个铁芯4,所述初级绕组I作为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2、第二次级绕组3作为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2与初级绕组I同向耦合,输出开启脉冲,所述第二次级绕组3与初级绕组I反向耦合,输出截止脉冲,所述初级绕组1、第一次级绕组2、第二次级绕组3由匝数相等的相同漆包线绕制而成。所述初级绕组1、第一次级绕组2和第二次级绕组3围绕铁芯4分层绕制,初级绕组I处于中间层,里层和外层绕组反向耦合,其中与初级绕组I同向耦合的为第一次级绕组2,与初级绕组I反向耦合的为第二次级绕组3。脉冲信号传输由脉冲隔离变压器11完成,在铁芯上采用紧耦合绕制的方式,所有绕组从距离骨架5毫米距离开始绕制,例如,首先在最里层绕制第一次级绕组2,在第一次级绕组2外层添加一层聚酰氧氨胶带满足初级绕组I和第一次级绕组2的绝缘耐压条件后,绕制初级绕组1,初级绕组I和第一次级绕组2同向耦合,产生的磁通链相叠加。在初级绕组I的外层添加一层聚酰氧氨胶带满足初级绕组I和第二次级绕组3的绝缘耐压条件后,绕制第二次级绕组3,第二次级绕组3和初级绕组I反向耦合,产生的磁通链相抵消。绕制完毕的变压器绕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初始调制信号5经过如图3所示的前后沿分离电路6,产生前沿脉冲信号7和后沿脉冲信号8,前沿脉冲信号7送到脉冲整形电路9的INl端,后沿脉冲信号8送到脉冲整形电路9的IN2端,脉冲整形电路9将两路脉冲处理,以OUTl和0UT2为端口,输出电压幅值为12V、脉冲宽度为200纳秒的整形脉冲信号10 ;通过将初级绕组1、第一次级绕组2与第二次级绕组3共用一个铁芯4,第一次级绕组2输出高压侧开启脉冲20,第二次级绕组3输出高压侧截止脉冲21,将初始调制信号5经过前后沿分离电路6和脉冲整形电路9处理为脉冲信号进行传输,减小传输信号能量,降低铁芯4和脉冲隔离变压器11的匝数要求,而且将开启脉冲和截止脉冲用同一个变压器进行传输,可以有效减小变压器体积和个数,提高系统集成度;根据传输的初始调制信号的电压幅值、脉冲宽度和绝缘电压,确定绕组使用的导线型号和铁芯型号。考虑到加至初级绕组I的整形脉冲信号10的电压幅值为12V,脉冲宽度为200纳秒,三个绕组1、2、3均选用Φ0.21的漆包圆铜线,脉冲隔离变压器11的铁芯4选用EPC17型铁氧体磁环;根据选取的铁芯型号,计算三个绕组的导线匝数;三个绕组1、2、3的导线匝数都为60匝;如图4所示,将脉冲整形电路9的输出信号10作为脉冲隔离变压器11的输入,接到初级绕组I两端,连接关系为脉冲整形电路11的OUTl端与初级绕组I的1-1端相连,脉冲整形电路11的0UT2端与初级绕组I的1-2端相连;第一次级绕组2传输高压侧开启脉冲20,送给后一级的浮动栅极调制器上管驱动网络12,第二次级绕组3传输高压侧截止脉冲21,送给后一级的浮动栅极调制器下管驱动网络17。脉冲隔离变压器11传输的信号波形如图5所示。根据驱动网络不同,浮动栅极调制器上管14在第一次级绕组2传递正向脉冲时开启,传递负脉冲时关断,浮动栅极调制器下管18在第二次级绕组3传递正脉冲时开启,传递负脉冲关断。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共用一个铁芯,第一次级绕组输出开启脉冲,第二次级绕组输出截止脉冲,将初始调制信号经过低压侧处理电路处理为脉冲信号进行传输,减小传输信号能量,降低磁芯尺寸和变压器匝数要求,而且将开启脉冲和截止脉冲用同一个变压器进行传输,可以有效减小变压器体积和个数,提高系统集成度;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围绕铁芯分层绕制,达到绕组之间紧密耦合的目的,降低了该脉冲隔离变压器的分布电容和漏感,有效提高了传输信号的可靠性。【权利要求】1.一种脉冲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绕组(I)、第一次级绕组(2)、第二次级绕组(3 ),所述初级绕组(I)、第一次级绕组(2 )和第二次级绕组(3 )共用一个铁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绕组(1)、第一次级绕组(2)、第二次级绕组(3),所述初级绕组(1)、第一次级绕组(2)和第二次级绕组(3)共用一个铁芯(4),所述初级绕组(1)作为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2)与初级绕组(1)同向耦合,输出开启脉冲,所述第二次级绕组(3)与初级绕组(1)反向耦合,输出截止脉冲,所述初级绕组(1)、第一次级绕组(2)、第二次级绕组(3)由匝数相等的相同漆包线绕制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朱元江黎滨高彧博毕磊谢章贵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