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系统,包括地埋管、设置于地埋管出风口内的第一温度湿度部件、控制装置、设置于出风口的切换装置,设置于腔室外壁的室外温度湿度部件、贯穿腔室顶壁的通风通道和置于其中的通风装置与第二温度湿度部件。一种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控制装置根据第一温度湿度部件的测量值计算得送风焓值;当送风焓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焓值时控制装置指令切换装置开启使地埋管和腔室相通;当室外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低于第二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时控制装置开启通风装置,否则保持通风装置关闭。控制装置根据焓值判断和温度判断开启或关闭切换装置、通风装置。由此尽量使用自然界的能源为室内降温,既满足舒适性的需要,又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通风系统,包括地埋管、设置于地埋管出风口内的第一温度湿度部件、控制装置、设置于出风口的切换装置,设置于腔室外壁的室外温度湿度部件、贯穿腔室顶壁的通风通道和置于其中的通风装置与第二温度湿度部件。一种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控制装置根据第一温度湿度部件的测量值计算得送风焓值;当送风焓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焓值时控制装置指令切换装置开启使地埋管和腔室相通;当室外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低于第二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时控制装置开启通风装置,否则保持通风装置关闭。控制装置根据焓值判断和温度判断开启或关闭切换装置、通风装置。由此尽量使用自然界的能源为室内降温,既满足舒适性的需要,又节约了能源。【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度调节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系统及采用该通风系统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通风系统需要较高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据统计,建筑的采暖和供冷能耗占房间全年总能耗的40%以上,因而从此方面进行节能和提效将是提高建筑整体能效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现有的民用房间和公共房间的大多以风机盘管或风机盘管与地板采暖结合为主对房间供冷和供暖,室内新风则通过新风系统(包括相应的空气处理工艺,如预热、冷却、除湿、加湿、过滤等)或与室内排风系统结合的全热回收系统进行室内新风的供应。一次能源利用率偏低,房间能耗损失较大,对低品位能的利用不足,未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将环境能源、气候资源、水文土壤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未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低能耗、环保、有效的房间能源利用模式。而上述传统形式的通风系统没有将室外新风的采集、输送、地热能的利用及合理的送风方式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近年来,随着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的不断增加,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热舒适性,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CN202853040U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点进风及利用地热能的置换式通风系统,包括多个进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通过主风管与室内底部设置的送风口连通,所述主风管与室内底部设置的送风口连通,所述主风管埋设于土壤中温度较稳定的地热能交换区域,实现了不同区域的是室外空气采集;进风装置可与室外照明、音响等设备集成于一体,增加了进风装置的综合性功能。然而,虽然利用了地热能的置换式通风系统,但无法判断此地热能的置换式通风系统所提供的风是否适合通入室内,也无法观测热能的置换式通风系统的埋设环境是否需要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检测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通风系统以及采用这种通风系统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该通风系统的控制设备可根据检测装置的反馈判断是否进行送风,并且该通风系统包括辅助地埋管进行换风的室内换风单元。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风系统,包括:地埋管,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连通腔室;腔室上设置有室内换风单元;设置于出风口内的第一温度湿度部件;控制装置,接收第一温度湿度部件的传感信号而输出第一开关指令;切换装置,设置在出风口端,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一开关指令而有选择地开启或关闭;设置于腔室外壁的室外温度湿度部件;其中,室内换风单元包括贯穿腔室顶壁的通风通道、设置于通风通道中的通风装置和第二温度湿度部件;其中,控制装置响应于接收的室外温度湿度部件的传感信号和第二温度湿度部件的传感信号,而控制通风装置开启或关闭,当切换装置处于开启状态且地埋管输送的能源不能满足腔室的温度时通风装置开启。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设置于地埋管的进风口内的进风口温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设置于在地埋管的埋设管段的外表面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在地埋管的埋设管段的内表面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装置接收进风口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信号以输出显示地埋管埋设环境的参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温度传感器为至少两个沿地埋管的埋设管段的轴线方向等间距的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为至少两个沿地埋管的埋设管段的轴线方向等间距的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的平均值用于修正第一温度湿度部件的温度值。根据本专利技术,通风装置包括:设置于通风通道的通风路径上的轴流风机、以及设置于通风通道内侧壁的电动百叶。根据本专利技术,通风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腔室内部的室内温度湿度部件;室内换风单元还包括设置于腔室侧壁的电动窗;其中,控制装置响应于接收的室内温度湿度部件的传感信号,而控制电动窗开启或关闭。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串联设置在出风口和腔室之间的新风机组,新风机组中设置有过滤器、除湿器、换热器和除味器中一种或几种;切换装置为电动风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一项通风系统来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第一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送风温度值和送风湿度值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计算得送风焓值;步骤2:控制装置将送风焓值与预设焓值进行比较,当送风焓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焓值时,控制装置指令切换装置开启,以使地埋管和腔室相通;步骤3:当室外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低于第二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时,控制装置开启通风装置,否则保持通风装置关闭。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步骤3中,当室外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低于第二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的情形下:如果二者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控制装置指令同时开启通风装置中的轴流风机和电动百叶;否则仅开启电动百叶。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步骤3中,当室外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低于第二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温度测量值的情形下:如果二者的温差小于5°时;而且,根据室外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第一测量值与室内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第二测量值,控制装置分别计算得第一焓值和第二焓值,并且第一焓值小于或等于第二焓值时,控制装置指令开启电动窗。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计算送风焓值之前,通风系统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的平均值用于修正第一温度湿度部件的温度值。一种采用上述通风系统来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包括如步骤:步骤1:根据第一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送风温度值和送风湿度值,控制装置计算得送风焓值;步骤2:根据送风焓值与预设焓值的比较结果,当送风焓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焓值时控制装置指令切换装置开启,以使地埋管和腔室相通;步骤3:根据室外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第一测量值与室内温度湿度部件测得的第二测量值,控制装置分别计算得第一焓值和第二焓值;步骤4:当第一测量值中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测量值中的温度值且二者温差大于或等于3°,并且第一焓值小于或等于第二焓值时,控制装置开启电动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于地埋管的出风口内的第一温度湿度部件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获得地埋管出风口内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并可以由此计算送风焓值,而通过控制装置判断送风焓值是否满足通风标准向切换装置发出开启或关闭的指令,由此可控制腔室是否利用地埋管的送风进行通风。另外通过控制装置比较室外和通风通道中的温度,当满足通风标准时开启通风装置,以辅助为室内换气通风,从而进一步达到为室内降温的作用。由此尽量使用自然界的能源为室内降温,既满足舒适性的需要,又节约了能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系统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系统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系统,包括:地埋管(1),具有出风口(3)和进风口(2),所述出风口(3)连通腔室(6);所述腔室(6)上设置有室内换风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风口(3)内的第一温度湿度部件(4);控制装置(9),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湿度部件(4)的传感信号而输出第一开关指令;切换装置(11),设置在所述出风口(3)端,所述切换装置(11)响应于所述第一开关指令而有选择地开启或关闭;设置于所述腔室(6)外壁的室外温度湿度部件(18);其中,所述室内换风单元包括贯穿所述腔室(6)顶壁的通风通道(20)、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20)中的通风装置和第二温度湿度部件(22);其中,所述控制装置(9)响应于接收的所述室外温度湿度部件(18)的传感信号和第二温度湿度部件(22)的传感信号,而控制所述通风装置开启或关闭,当切换装置(11)处于开启状态且地埋管(1)输送的能源不能满足腔室(6)的温度时所述通风装置开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振雷,徐吉富,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