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6430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2:12
公开一种能减少部件的数目并简化组装工艺的可再充电电池包。该可再充电电池包包括:电极组件,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以及壳,容纳电极组件并接合到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还包括通过穿孔形成的电解质注入口以及密封电解质注入口的密封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公开一种能减少部件的数目并简化组装工艺的可再充电电池包。该可再充电电池包包括:电极组件,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以及壳,容纳电极组件并接合到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还包括通过穿孔形成的电解质注入口以及密封电解质注入口的密封塞。【专利说明】可再充电电池包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简化电池包组装工艺的可再充电电池包。
技术介绍
与不能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能重复地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摄像机。大容量电池用作用于驱动例如用于混合动力车的电动机的电源。可再充电电池包包括裸电池和保护裸电池的保护电路模块(PCM)。保护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保护部,其中电路板具有防止裸电池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和短路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模块通过模制部分而与裸电池组装,该模制部分由填充在保护电路模块和裸电池之间的绝缘树脂形成。裸电池包括围绕电极组件的绝缘带、盖板和提供在电极组件与盖板之间的绝缘支撑物(insulation holder),由此在电极组件和保护电路模块之间具有电绝缘结构和密封结构。因此,裸电池的部件的数目大,并且裸电池和保护电路模块的组装工艺变复杂。在背景部分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于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不构成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已经在该国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所描述的技术已经致力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减少部件的数目并简化组装工艺。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该可再充电电池包包括:电极组件,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以及壳,容纳电极组件并接合到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还包括电解质注入口以及用于密封电解质注入口的密封塞。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该可再充电电池包通过以下工艺制造:当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和电极组件连接时,将电极组件插入所述壳中;以及将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接合到所述壳,由此减少部件的数目并简化组装工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2的线II1-1II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图3的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的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的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的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的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的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的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的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的,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修改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附图和描述将被认为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整个说明书中表示相似的元件。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布置在壳内的电极组件、以及布置在壳中的开口中以将电极组件密封在壳内的保护电路模块。保护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树脂,至少部分地覆盖电路板的一侧,朝向电极组件设置;电解质注入口,延伸穿过电路板和树脂;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每个连接到电路板。树脂可以形成围绕保护电路模块(circuit module)的外围边界,该保护电路模块与所述壳中的开口周围的内部外围配合,由此形成密封。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的透视图。参考图1和图2,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包括: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的电极组件10 ;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 ;以及壳30,接收电极组件10并接合到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电极组件10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在用作电绝缘体的分隔板13的两侧上层叠第一电极(在下文中,“正电极”)11和第二电极(在下文中,“负电极”)12并且在其间插入绝缘体13,并且以果子冻卷形卷绕上述部件。电极组件10包括连接到正电极11的第一电极引线(在下文中,“正引线”)14以及连接到负电极12的负引线15,并且可以电连接到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图3是沿图2的线II1-1II截取的截面图。参考图1至图3,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与保护电路模块40、金属构件50和模制部分60 —体形成,由此密封所述壳30的开□。保护电路模块40包括:电路板21,具有用于保护电极组件10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和短路的保护电路;以及连接到电路板21的第一电极接线片(在下文中,“正电极接线片,,)22和第二电极接线片(在下文中,“负电极接线片”)23。电路板21具有印刷在该板上的布线图案,该布线图案可以提供在具有绝缘结构的多层中。在一示例中,电路板21具有沿纵向方向纵向延伸从而插入所述壳30的开口中的矩形薄板状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在与纵向方向交叉的横向方向上较窄。正电极接线片22实质上靠近电路板21的第一表面(图3的内表面)的中心安装,并且电连接到电路板21。例如,正电极接线片22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镍接线片或铝接线片,并且焊接到正电极引线14从而电连接电路板21和电极组件10。负电极接线片23安装在电路板21的第一表面的一端,并且电连接到电路板21。例如,负电极接线片23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镍接线片或铝接线片,并且焊接到负电极引线15从而电连接电路板21和电极组件10。电路板21包括安装在印刷图案中以形成保护电路的保护器件121和外部端子122。保护器件121设置在电路板21的第一表面(内表面)上,并且可以由诸如控制1C、充电/放电开关等的器件组成。外部端子122设置在电路板21的第二表面(图3中的外表面)上,并且连接到外部负载以执行放电或者连接到充电器以执行充电。也就是说,电路板21的第一表面(内表面)面对在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内部的电极组件10,其第二表面(外表面)面对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的外部。金属构件50沿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的外围延伸从而从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的边缘突出。金属构件50的突出部通过焊接接合到在所述壳30的一侧的开口,由此允许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密封所述壳30的开口。图4是图3的保护电路模块绝缘组件20的截面图。参考图3和图4,金属构件50形成为矩形板状形状并且接合到保护电路模块40的顶部。也就是说,金属构件50接合到电路板21的顶部,并且进一步从电路板21的横向端向外突出。因此,保护电路模块40和电路板21插入所述壳30中,金属构件50在所述壳30的开口的边缘处终止。金属构件50的突出部的突出范围与具有开口的所述壳30的边缘厚度相应,由此防止突出部和所述壳30的焊接部突出超过所述壳30的侧表面。金属构件50和保护电路模块40,S卩,金属构件50和电路板21彼此电绝缘。例如,金属构件50和电路板21可以通过熔焊(fusion bonding)等接合,并且缓冲层(未示出)可以在其之间提供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电极组件,布置在所述壳内;以及保护电路模块,布置在所述壳中的开口中以将所述电极组件密封在所述壳内,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树脂,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朝向所述电极组件设置;电解质注入口,延伸穿过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树脂以在其中形成孔;以及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每个连接到所述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钟化许祥道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