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微孢子雏蝗株系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5842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雏蝗微孢子株系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雏蝗微孢子株系为雏蝗微孢子(Paranosema?acridophagus)PA-201301,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藏编号为CGMCC?No.7757。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雏蝗微孢子(Paranosema?acridophagus)PA-201301CGMCC?No.7757具有如下优点:对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宽须蚁蝗、短星翅蝗、白边痂蝗、东亚飞蝗和云斑车蝗的致死效果明显大于现有的蝗虫微孢子的致死效果;抗逆性,特别是抗紫外线能力强,孢子溶液经紫外线照射1h,孢子萌发率仍然超过80%;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孢子生产技术简单,繁殖寄主容易得到,匀浆后,离心力6000g左右分离即可,有助于大量生产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雏蝗微孢子株系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雏蝗微孢子株系为雏蝗微孢子(Paranosema?acridophagus)PA-201301,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藏编号为CGMCC?No.775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雏蝗微孢子(Paranosema?acridophagus)PA-201301CGMCC?No.7757具有如下优点:对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宽须蚁蝗、短星翅蝗、白边痂蝗、东亚飞蝗和云斑车蝗的致死效果明显大于现有的蝗虫微孢子的致死效果;抗逆性,特别是抗紫外线能力强,孢子溶液经紫外线照射1h,孢子萌发率仍然超过8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微孢子生产技术简单,繁殖寄主容易得到,匀浆后,离心力6000g左右分离即可,有助于大量生产和应用。【专利说明】蝗虫微孢子雏蝗株系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蝗虫微孢子新株系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蝗虫微孢子雏蝗株系及其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蝗灾是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多年来,蝗灾曾发生过大面积的频繁暴发,包括土蝗、飞蝗、稻蝗、棉蝗和竹蝗。仅飞蝗和土蝗每年分别发生2500万亩次和7000万亩次,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生产。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采用黑蝗等作为繁殖宿主来培养蝗虫微孢子,随后国内外都陆续开展了蝗虫微孢子的研究。但是现示范应用的蝗虫微孢子是从美国引进的,属于外来物种,应用后有一定生态风险;此外,现有的蝗虫微孢子株系抗逆性较差,特别是抗高温和紫外线能力弱。因此有必要筛选出适用于本土使用且对蝗虫等效果好,抗紫外等能力强的株系,能显著提高防治蝗虫效果且防效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雏蝗微孢子株系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幢虫微孢子雏幢株系(Paranosema acridophagus (Locustae))具体简称为雏幢微孢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 PA-201301,是从野外感病狭翅雏虫皇(Chorthippus dubius Zub)中分离筛选得到的,已于2013年6月1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0.7757。所述雏幢微抱子(Paranosemaacridophagus)PA-201301CGMCC N0.7757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I)防治蝗虫;(II)制备蝗虫防治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蝗虫具体可为狭翅雏蝗、小翅雏蝗、飞蝗(如东亚飞蝗)、宽须蚁蝗、短星翅蝗、白边痂蝗和云斑车蝗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蝗虫防治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蝗虫防治剂,其活性成分为所述雏蝗微孢子(Paranosemaacridophagus) PA-201301CGMCC N0.775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蝗虫防治剂具体为如下(a)或(b):(a)由所述雏幢微抱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 PA-201301CGMCC N0.7757、水和蝗虫引诱剂,按照0.4±0.02亿孢子:1±0.1mL: 30±5 μ g (如0.4亿孢子:ImL: 30 μ g)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蝗虫防治剂I ;(b)由所述雏幢微抱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PA-201301CGMCC N0.7757、粒径为1.5-2mm的大麦麸皮和蝗虫引诱剂,按照0.4±0.02亿孢子:10±0.8g: 30±5μ g(如0.4亿孢子:IOg: 30 μ g)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蝗虫防治剂2。其中,所述蝗虫引诱剂为环己醇。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所述蝗虫引诱剂的环己醇具体为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其产品目录号为CAS: 108-9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蝗虫具体可为狭翅雏蝗、小翅雏蝗、飞蝗(如东亚飞蝗)、宽须蚁蝗、短星翅蝗、白边痂蝗和云斑车蝗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所述蝗虫防治剂的活性成分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所述蝗虫防治剂的活性成分的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I)将所述雏幢微抱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 (Locustae))PA-20130ICGMCCN0.7757接种于蝗虫,接种后正常饲喂,直至所述蝗虫死亡;(2)从死亡虫体中分离得到所述雏幢微孢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PA-201301CGMCC N0.7757,即为所述蝗虫防治剂的活性成分。在上述方法中,步骤(I)中,所述“将所述雏幢微孢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PA-201301CGMCC N0.7757接种于蝗虫”的接种量为2 X IO4孢子(如接种20 μ L浓度为I X IO6孢子/mL的孢子液);所述蝗虫具体可为4-5龄期的蝗虫,更加具体的所述蝗虫可为4-5龄期的狭翅雏蝗、小翅雏蝗、东亚飞蝗、宽须蚁蝗、短星翅蝗、白边痂蝗和云斑车蝗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方法中,步骤(I)中,所述饲喂的条件为:温度26_35°C,相对湿度60_70%,光照时间12小时/天。在上述方法中,步骤(I)中,所述饲喂为饲喂禾本科植物叶片,如玉米叶片等。在上述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从死亡虫体中分离得到所述雏蝗微孢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 PA-201301CGMCC N0.7757” 具体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将所述死亡虫体的腹部匀浆(如放入匀浆器内匀浆),用40-60目的滤网过滤(如用40-60目的医用尼龙纱网过滤),用6000g-8000g的离心力离心12分钟,取沉淀,即为所述雏蝗微孢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 PA-201301CGMCC N0.775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蝗虫防治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蝗虫防治方法,是使用所述蝗虫防治剂对蝗虫进行防治。在所述方法中,当采用所述蝗虫防治剂I对蝗虫进行防治时,所述蝗虫防治剂I的用量为:每亩植物施用10-12.5mL (如12.5mL)所述蝗虫防治剂I。在所述方法中,当采用所述蝗虫防治剂2对蝗虫进行防治时,所述蝗虫防治剂2的用量为:每亩防治区施用100-125g (如125g)所述蝗虫防治剂2。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蝗虫可为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宽须蚁蝗、短星翅蝗、白边痂蝗、东亚飞蝗和云斑车蝗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防治区为草地、林地或农田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雏幢微孢子(Paranosema acridophagus)PA-201301CGMCC N0.7757具有如下优点:对蝗虫的致死效果明显大于现有的蝗虫微孢子株系的致死效果;抗逆性,特别是抗紫外线能力强,孢子溶液经紫外线照射lh,孢子萌发率仍然超过80%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微孢子生产技术简单,繁殖寄主容易得到,匀浆后,离心力6000g左右分离即可,有助于大量生产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如下:1、经济效益: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可生广出闻效无害有机农药,减少残留,提供绿色食品。本专利技术有利于加快微孢子防蝗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进程,完善应用技术,在近几年内可开发出适于大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雏蝗微孢子(Paranosema?acridophagus)PA?201301,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藏编号为CGMCC?No.775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晟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