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捕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783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昆虫捕获装置,用以捕获昆虫,该昆虫捕获装置包括本体,以及可枢转地设于本体的盖板,于本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容腔,并于本体上构造有透气部,盖板具有封堵开口的关闭状态,以及开启开口并搭接于水平面上的开启状态;于本体上设有锁止件,以及对应于开口设于本体内的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通过将盖板搭接在水平面上,可便于昆虫经由盖板进入到容腔内,并通过将盖板封堵在本体上,以及锁止件对盖板的锁止,便于对本体内的昆虫进行移动;另外,挡板的设置还能够防止本体内的昆虫由开口处逃出;该昆虫捕获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不会伤害昆虫,同时还便于对昆虫进行移动,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昆虫捕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捕获
,特别涉及一种昆虫捕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大棚中对昆虫进行养殖时,由于每个大棚蝗虫产卵数量不易准确控制,同时受天气影响,蝗虫卵孵化率变化很大,因此,每茬蝗虫的密度变动很大。在饲养过程中通常会将大棚中密度过大蝗虫进行捕捉,然后转移到密度较低的大棚。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蝗虫进行捕捉时,通常使用塑料布兜或桶对蝗虫进行捕获和转移,但这种方式极易造成蝗虫死亡。在对用于实验的蝗虫进行捕获时,一般直接用手抓或使用网子罩,这种方式也易造成蝗虫的损伤,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昆虫捕获装置,以便于对昆虫进行捕获和运输,同时,减少过程中对昆虫的伤害。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昆虫捕获装置,用以捕获昆虫,所述昆虫捕获装置包括:
[0007]本体,于所述本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容腔,并于所述本体上构造有透气部;
[0008]盖板,可枢转地设于所述本体上,并具有封堵所述开口的关闭状态,以及开启所述开口并搭接于水平面上的开启状态;
[0009]锁止件,设于所述本体上,以将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0010]挡板,对应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本体内,以阻挡所述容腔内的所述昆虫经由所述开口离开所述本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件包括枢转设于所述本体上的锁止块,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盖板被限制于所述锁止块与所述本体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透气部包括构造于所述本体侧面上的纱网。
[0013]进一步的,于所述纱网上开设有缝隙,因所述缝隙的设置,部分所述纱网可因外力向外翻折而形成使所述昆虫可由所述容腔的内部离开所述本体的开口,且于所述纱网上设有构成所述缝隙之间连接的连接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拉链。
[0015]进一步的,于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开口的侧面上构造有摩擦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亚克力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经由合页枢转连接于所述本体上。
[0018]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框架,所述开口由所述框架限定而成。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0](1)本技术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通过将盖板搭接在水平面上,可便于昆虫经由盖板进入到容腔内,并通过将盖板封堵在本体上,以及锁止件对盖板的锁止,便于对进入
本体内的昆虫进行移动。另外,挡板的设置还能够防止本体内的昆虫由开口处逃出。该昆虫捕获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不会伤害昆虫,同时还能够便于对昆虫进行移动,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0021](2)锁止块采用枢转的方式连接在本体上,具有安装方式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0022](3)纱网的结构成熟,不仅透气和透光效果好,而且还便于在本体上进行安装。
[0023](4)通过设置缝隙以及连接部,便于本体内的昆虫进入到本体外,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24](5)拉链的产品成熟,便于安装,且使用效果好。
[0025](6)通过设置摩擦部利于增大昆虫在盖板上行走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表面与昆虫进入到容腔内。
[0026](7)亚克力板的产品成熟,便于在本体上安装,且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0027](8)合页的结构简单,容易将盖板连接在本体上。
[0028](9)框架易于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本体;2、锁止块;3、盖板;4、合页;5、拉链;6、挡板;
[0035]11、纱网;
[0036]51、拉链头;
[0037]111、上框架分体;112、连接杆;113、立杆;114、第二横杆;115、第一横杆;116、下框架分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昆虫捕获装置,用以捕获昆虫,该昆虫捕获装置包括本体,于本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容腔,并于本体上构造有透气部。于本体上可枢转地设有盖板,该盖
板具有封堵开口的关闭状态,以及开启开口并搭接于水平面上的开启状态。于本体上设有锁止件,以将关闭状态下的盖板固定在本体上;且对应于开口,于本体内设有挡板,该挡板用于阻挡容腔内的昆虫经由所述开口离开本体。本实施例中的昆虫具体可为蝗虫,或者与蝗虫的活动方式相同的其他昆虫,以下以昆虫为蝗虫为例对整个昆虫捕获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2]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昆虫捕获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上述的本体1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两个呈“口”字形的框架分体,其中,各框架分体均呈长方形。为便于对下文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将靠上布置的框架分体称为上框架分体111,将靠下布置的框架分体称为下框架分体 116。在上框架分体111和下框架分体116的四个角之间分别连接有连接杆112。且在沿框架长度方向两端布置的两个连接杆112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杆115,因第一横杆115的设置,与第一横杆115相连的两个立杆113与上框架分体111 之间限定出上述的开口。
[0043]继续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上述的盖板3枢转连接在第一横杆115上,具体来讲,在第一横杆115上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合页4,盖板3的底部经由两合页4枢转地连接在第一横杆115上。此处的盖板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亚克力板,作为优先的亚克力板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板,以提高整个昆虫捕获装置在使用时的透光性。另外,为便于蝗虫进入到本体1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亚克力板朝向开口的侧面上构成有摩擦部,此处的摩擦部具体可为摩擦凸起,该摩擦凸起可采用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捕获装置,用以捕获昆虫,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捕获装置包括:本体(1),于所述本体(1)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容腔,并于所述本体(1)上构造有透气部;盖板(3),可枢转地设于所述本体(1)上,并具有封堵所述开口的关闭状态,以及开启所述开口并搭接于水平面上的开启状态;锁止件,设于所述本体(1)上,以将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盖板(3)固定在所述本体(1)上;挡板(6),对应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本体(1)内,以阻挡所述容腔内的所述昆虫经由所述开口离开所述本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枢转设于所述本体(1)上的锁止块(2),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盖板(3)被限制于所述锁止块(2)与所述本体(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部包括构造于所述本体(1)侧面上的纱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晟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