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5305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椅面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座椅椅面部分第一杆两端分别与机架一和移动副一连接,气弹簧两端分别与机架一和第一杆中间位置连接;座椅靠背部分中第二杆与第三杆连接,第二杆中间位置和机架二铰接,第三杆另一端与移动副二固定连接,第四杆与第五杆连接,第四杆中间位置与机架三铰接,第五杆另一端与移动副三固定连接,第六杆与第七杆连接,第六杆中间位置与机架四铰接,第七杆另一端与移动副四固定连接,第八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头枕,第八杆中间位置与机架五铰接。该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对于人体脊椎各段的矫姿效果明显,系统可实现多关节局部自由度运动,对人体正常就坐时的背部姿势具有良好的矫姿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椅面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座椅椅面部分第一杆两端分别与机架一和移动副一连接,气弹簧两端分别与机架一和第一杆中间位置连接;座椅靠背部分中第二杆与第三杆连接,第二杆中间位置和机架二铰接,第三杆另一端与移动副二固定连接,第四杆与第五杆连接,第四杆中间位置与机架三铰接,第五杆另一端与移动副三固定连接,第六杆与第七杆连接,第六杆中间位置与机架四铰接,第七杆另一端与移动副四固定连接,第八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头枕,第八杆中间位置与机架五铰接。该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对于人体脊椎各段的矫姿效果明显,系统可实现多关节局部自由度运动,对人体正常就坐时的背部姿势具有良好的矫姿功能。【专利说明】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用于坐姿矫正的座椅机构。
技术介绍
日常社会生活中,长时间操作计算机的白领和学生等各类工种工作人员由于长期的固定坐姿容易导致人体腰部、臀部和腿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良的坐姿习惯会对学生造成近视、斜视、驼背、脊椎弯曲的严重后果;对电脑操作者而言,长期的不合理坐姿容易导致发生腰椎增生,并使后纵韧带紧张,失去弹性,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则会导致根性坐骨神经疼痛,出现腰痛、下肢疼痛及活动障碍等严重后果。目前,除穿戴式矫姿背心外,还未有推广出现方便日常使用的矫姿座椅。因此,保健领域中需要一种针对人体脊椎弯曲特性,能够有效实现坐姿矫正,同时方便在各种场合使用,且结构简单紧凑的座椅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不正确坐姿将会引发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具体地讲,是利用多连杆机构相关原理,提供一种基于串联机构的新型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可广泛用于家庭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所述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椅面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座椅椅面部分第一杆一端通过转动副一与机架连接,第一杆另一端与移动副一通过转动副十一连接,移动副一空套在第二杆一端,并可以沿第二杆定向滑动,气弹簧一端通过转动副二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杆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三连接;座椅靠背部分中第二杆另一端与第三杆一端通过转动副五连接,转动副四将第二杆中间位置和机架铰接,第三杆另一端与移动副二固定连接,移动副二空套在第四杆的一端,并可以沿第四杆定向滑动,第四杆的另一端与第五杆一端通过转动副七连接,第四杆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六与机架铰接,第五杆另一端与移动副三固定连接,移动副三空套在第六杆的一端,并可以沿第六杆定向滑动,第六杆的另一端与第七杆一端通过转动副九连接,第六杆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八与机架铰接,第七杆另一端与移动副四固定连接,移动副四空套在第八杆的一端,第八杆的另一端与头枕一端固定连接,第八杆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十与机架铰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该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I)坐姿矫正座椅机构采用串联多连杆机构实现局部自由度运动,能有效实现对人体脊椎各个部位实现自适应矫姿;(2)本专利技术的坐姿矫正座椅机构中依靠人体正常就坐时的重力作为动力驱动,有效减小能耗;(3)合理布置多连杆机构的数量和位置,能够根据不同人员自动调节矫姿幅度,保持人体舒适;(4)坐姿矫正座椅机构的座椅椅面部分安装气弹簧,较好地缓冲了就坐时的矫姿力度。也保证无人就坐时,座椅能够及时复位;(5)本机构中机架、机架、机架、机架的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实现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脊柱特性;(6)本机构运动灵活、对人体脊椎各个部位的矫姿效果明显,使用方便,便于家庭应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的二维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动副三;2、第一杆;3、转动副一 ;4、机架;5、气弹簧;6、转动副二 ;7、第八杆;8、转动副十;9、第七杆;10、第六杆;11、转动副八;12、第五杆;13、第四杆;14、转动副六;15、转动副五;4、机架;16、头枕;4、机架;17、移动副四;18、转动副九;4、机架;19、移动副三;20、转动副七;4、机架;21、移动副二 ;22、第三杆;23、转动副四;24、第二杆;25、移动副一 ;26、转动副十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的结构如图1所示。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椅面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座椅椅面部分第一杆2 —端通过转动副一 3与机架4连接,第一杆2另一端与移动副一 25通过转动副十一 26连接,移动副一 25空套在第二杆24 —端,并可以沿第二杆24定向滑动,气弹簧5 —端通过转动副二 6与机架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杆2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三I连接;座椅靠背部分中第二杆24另一端与第三杆22 —端通过转动副五15连接,转动副四23将第二杆24中间位置和机架4铰接,第三杆22另一端与移动副二 21固定连接,移动副二 21空套在第四杆13的一端,并可以沿第四杆13定向滑动,第四杆13的另一端与第五杆12 —端通过转动副七20连接,第四杆13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六14与机架4铰接,第五杆12另一端与移动副三19固定连接,移动副三19空套在第六杆10的一端,并可以沿第六杆10定向滑动,第六杆10的另一端与第七杆9 一端通过转动副九18连接,第六杆10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八11与机架4铰接,第七杆9另一端与移动副四17固定连接,移动副四17空套在第八杆7的一端,第八杆7的另一端与头枕16 —端固定连接,第八杆7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十8与机架4铰接。机构工作时,人体以正常方式就坐于椅面,后背倚靠在座椅靠背上。人体重力作用使第一杆2带动移动副一 25绕转动副一 3发生顺时针转动,气弹簧5随着第一杆2的转动发生缓慢压缩;移动副一 25的中心轴线绕转动副十一 26的轴线发生偏转,移动副一 25在第二杆24上定向滑动,第二杆24以转动副四23为中心发生顺时针偏转,第二杆24通过转动副五15带动第三杆22移动,和第三杆22固连的移动副二 21在第四杆13上定向滑动,同时使第四杆13以转动副六14为中心发生逆时针偏转,第四杆13通过转动副七20带动第五杆12移动,和第五杆12固连的移动副三19在第六杆10上定向滑动,同时使第六杆10以转动副八11为中心发生顺时针偏转,第六杆10通过转动副九18带动第七杆9移动,和第七杆9固连的移动副四17在第八杆7上定向滑动,同时使第八杆7以转动副十8为中心发生逆时针偏转,第八杆7带动头枕向人体头部靠近。根据人体脊柱的特性,机架4、机架4、机架4、机架4的高度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气弹簧5提供支承力,实现对不同人员的不同矫姿幅度。本机构运动灵活、使用方便,能有效实现对人体脊椎各个部位实现自适应矫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椅面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座椅椅面部分第一杆(2) —端通过转动副一(3)与机架(4)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26)与移动副一(25)连接,气弹簧(5) —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坐姿矫正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椅面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座椅椅面部分第一杆(2)一端通过转动副一(3)与机架(4)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26)与移动副一(25)连接,气弹簧(5)一端通过转动副二(6)与机架(4)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1)与第一杆(2)中间位置连接;座椅靠背部分中第二杆(24)一端与移动副一(25)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杆(22)通过转动副五(15)连接。将第二杆(24)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四(23)和机架(4)连接,第三杆(22)另一端通过移动副二(21)与第四杆(13)连接,第四杆(13)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六(14)和机架(4)连接,第四杆(13)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20)与第五杆(12)连接。第五杆(12)另一端通过移动副三(19)与第六杆(10)连接,第六杆(10)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八(11)和机架(4)连接,第六杆(10)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九(18)与第七杆(9)连接。第七杆(9)另一端通过移动副四(17)与第八杆(7)连接,第八杆(7)中间位置通过转动副十(8)与机架(4)连接,第八杆(7)的另一端与头枕(16)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汪源周泉马达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