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胸龟养殖密度的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5214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胸龟养殖密度的调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多年的养殖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平胸龟养殖密度的调控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平胸龟的领域行为、晒背行为、采食行为特点、栖息环境特点等生态生物学特点;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平胸龟人工养殖过程中的密度调控问题,在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和水资源的条件下,显著减少了平胸龟群养条件下相互打斗行为,致残致死事件的发生概率控制在5%以下,可繁殖的雌龟的产卵繁殖率可达80%,保证了不同大小规格龟的健康生长,提高了养殖效率;该方法效果明显,容易操作,节约资源,节省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本专利技术基于多年的养殖实验研究,提供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平胸龟的领域行为、晒背行为、采食行为特点、栖息环境特点等生态生物学特点;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平胸龟人工养殖过程中的密度调控问题,在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和水资源的条件下,显著减少了平胸龟群养条件下相互打斗行为,致残致死事件的发生概率控制在5%以下,可繁殖的雌龟的产卵繁殖率可达80%,保证了不同大小规格龟的健康生长,提高了养殖效率;该方法效果明显,容易操作,节约资源,节省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是一种亚洲特产的珍稀经济淡水龟,肉味鲜美,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市场经济价值较高,当前市场价格高达3000元/kg。长期以来,由于过度猎捕和贸易,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导致平胸龟成为濒危物种。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平胸龟人工驯养繁殖,不但能有效扩大种群数量,避免物种灭绝,而且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一种优良的淡水龟养殖新品种,平胸龟养殖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业的关注。然而,在平胸龟人工驯养繁殖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养殖密度的调控问题是平胸龟驯养繁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平胸龟属于具有领域行为的淡水龟类,性情凶猛好斗,同其他群居性淡水龟类的生活习性有显著的区别,一旦养殖密度过高,就容易因争夺领域而发生打斗行为,导致生长缓慢、病残,并且严重影响交配繁殖活动和健康生长;而如果养殖密度过低,则又浪费养殖空间和水资源,增加成本,降低养殖效益。目前,在平胸龟人工养殖密度调控方面,因缺乏理论指导依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严重制约平胸龟养殖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平胸龟养殖过程中的密度调控问题,在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和水资源的条件下,显著减少平胸龟群养条件下的打斗行为,实现了正常交配繁殖和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率,为平胸龟的高效健康养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的平胸龟养殖密度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隐蔽条件设置:在平胸龟养殖池内,设置隐蔽条件以提高养殖密度;隐蔽条件包括隐藏洞穴和隐藏植被,隐藏洞穴数量不低于龟的数量;隐藏植被种植于隐藏洞穴的周围,以及水池边的陆地上,以增强隐蔽效果,但不应过密而妨碍龟的正常活动;(b)晒背条件设置:在平胸龟养殖池内设置晒背场,晒背场的数量与隐藏洞穴的数量相一致,晒背场靠近相应的隐藏洞穴设置;晒背场的大小可以满足1-2只龟晒背;(c)养殖密度调控:按照体重对平胸龟进行分组,不同体重范围的龟分池饲养;对于IOOOg以上的龟,密度不高于0.3只/m2 ;500-1000g的龟,密度不高于0.4只/m2 ;250g以上,500g以下的龟,密度不高于0.5只/m2 ;150-250g的龟,密度不高于0.65只/m2 ;50g以上,150g以下的龟,密度3-4只/m2 ;50g以下的龟,密度为6_8只/m2 ;(d)性比调控:对于250g以上的平胸龟,每个养殖池内雄雌比例为1:2-3 ;对于250g以下的平胸龟,雄雌比例不做要求;(e)投喂方式:在每只龟隐藏洞穴口前方0.2m以内设饵料投放点,饵料投放要定点、定时、足量;每2-3天投喂一次饵料,傍晚5:00-7:00进行饲喂,投喂饵料量以龟进食完毕后有少许饵料剩余为准。优选,所述的隐藏洞穴,设置在水池的边缘和中央部位,每个隐藏洞穴大小满足1-2只龟藏身,隐藏洞穴应尽量分散分布,对于IOOOg以上的龟,两个洞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m ;对于500-1000g的龟,两个洞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 ;对于300g以上,500g以下的龟,两个洞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 ;对于150-300g的龟,两个洞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Im ;对于150g以下的龟,两个洞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2m ;对于150g以上的龟,每两个隐藏洞穴之间设置隐藏植被,使相邻两个隐藏洞穴的龟彼此不易发现。 优选,所述的隐藏植被,一般采用水菖蒲、石菖蒲、蕨类、睡莲、鱼腥草、凤眼莲、小灌木等植物,水菖蒲、石菖蒲、鱼腥草种植于水池边缘,蕨类、小灌木种植于陆地,睡莲、凤眼莲漂浮于水面。优选,所述的晒背场,设置在隐藏洞穴附近的水边或水池中靠近隐藏洞穴的地方,每两个相邻的晒背场之间,设置隐藏植被,使相邻两个晒背场的龟彼此不易发现。本专利技术基于多年的养殖实验研究,提供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平胸龟的领域行为、晒背行为、采食行为特点、栖息环境特点等生态生物学特点;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平胸龟人工养殖过程中的密度调控问题,在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和水资源的条件下,显著减少了平胸龟群养条件下相互打斗行为,致残致死事件的发生概率控制在5%以下,可繁殖的雌龟的产卵繁殖率可达80%,保证了不同大小规格龟的健康生长,提高了养殖效率;该方法效果明显,容易操作,节约资源,节省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平胸龟养殖密度的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隐蔽条件设置:在平胸龟养殖池内(面积为10m2),设置隐蔽条件以提高养殖密度;隐蔽条件包括隐藏洞穴和隐藏植被,隐藏洞穴数量为3个,分散设置,水池相对的边缘各设置一个,中央部位设置一个,两个洞穴之间的距离为3.5m,每个隐藏洞穴大小能满足1-2只龟藏身;隐藏植被种植于隐藏洞穴的周围,以及水池边的陆地上,以增强隐蔽效果,但不应过密而妨碍龟的正常活动;在两个隐藏洞穴之间设置隐藏植被,使相邻两个隐藏洞穴的龟彼此不易发现;所述的隐藏植被,一般采用水菖蒲、石菖蒲、蕨类、睡莲、鱼腥草、凤眼莲、小灌木等植物,水菖蒲、石菖蒲、鱼腥草种植于水池边缘,蕨类、小灌木种植于陆地,睡莲、凤眼莲漂浮于水面。(b)晒背条件设置:在平胸龟养殖池内设置晒背场,晒背场的数量为3个,设置在隐藏洞穴附近的水边或水池中靠近隐藏洞穴的地方,每两个相邻的晒背场之间,设置隐藏植被,使相邻两个晒背场的龟彼此不易发现,晒背场的大小可以满足1-2只龟晒背;(C)养殖密度调控:本实施例中养殖3只平胸龟,其体重为1000g、1200g、1234g,密度为0.3只/m2 ;(d)性比调控:本养殖池内雄雌比例为1:2 ;(e)投喂方式:在每只龟隐藏洞穴口前方0.2m内设一个饵料投放点,饵料投放要定点、定时、足量;每2-3天投喂一次饵料,傍晚5:00-7:00进行饲喂,投喂饵料量以龟进食完毕后有少许饵料剩余为准。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管理,在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和水资源的条件下,显著减少了平胸龟群养条件下相互打斗行为,致残致死事件的发生概率控制在5%以下,可繁殖的雌龟的产卵繁殖率可达80%。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平胸龟养殖密度的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隐蔽条件设置:在平胸龟养殖池内(面积为10m2),设置隐蔽条件以提高养殖密度;隐蔽条件包括隐藏洞穴和隐藏植被,隐藏洞穴数量为4个,分散设置,水池边缘设置3个,中央部位设置一个,两个洞穴之间的距离为2m,每个隐藏洞穴大小能满足1-2只龟藏身;隐藏植被种植于隐藏洞穴的周围,以及水池边的陆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胸龟养殖密度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隐蔽条件设置:在平胸龟养殖池内,设置隐蔽条件以提高养殖密度;隐蔽条件包括隐藏洞穴和隐藏植被,隐藏洞穴数量不低于龟的数量;隐藏植被种植于隐藏洞穴的周围,以及水池边的陆地上,以增强隐蔽效果,但不应过密而妨碍龟的正常活动;(b)晒背条件设置:在平胸龟养殖池内设置晒背场,晒背场的数量与隐藏洞穴的数量相一致,晒背场靠近相应的隐藏洞穴设置;晒背场的大小可以满足1?2只龟晒背;(c)养殖密度调控:按照体重对平胸龟进行分组,不同体重范围的龟分池饲养;对于1000g以上的龟,密度不高于0.3只/m2;500?1000g的龟,密度不高于0.4只/m2;250g以上,500g以下的龟,密度不高于0.5只/m2;150?250g的龟,密度不高于0.65只/m2;50g以上,150g以下的龟,密度3?4只/m2;50g以下的龟,密度为6?8只/m2;(d)性比调控:对于250g以上的平胸龟,每个养殖池内雄雌比例为1:2~3;对于250g以下的平胸龟,雄雌比例不做要求;(e)投喂方式:在每只龟隐藏洞穴口前方0.2m以内设饵料投放点,饵料投放要定点、定时、足量;每2~3天投喂一次饵料,傍晚5:00~7:00进行饲喂,投喂饵料量以龟进食完毕后有少许饵料剩余为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世平钟象景陶君陈羽邓杰明葛研蓬友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