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杠杆式二次加速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4240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杠杆式二次加速顶出机构,包括加速顶杆(1)、同步顶杆(2)、顶板(5)、动力滑块(6)、连杆(7)、阻力滑块(8)、动力轴(9)、支点轴(10)、阻力轴(11)、动力顶块(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顶板内设置由动力滑块、连杆、阻力滑块构成的杠杆机构,制品脱模时,加速顶杆和同步顶杆先随顶板共同顶推制品脱模,进行第一次顶出过程,随着顶板的移动,当动力滑块的上面触及动力顶块,动力滑块向下滑动,带动连杆撬动阻力滑块向上滑动,阻力滑块带动加速顶杆加速顶推制品完成第二次加速顶出的技术方案,使注塑模具的二次加速顶出机构,达到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杠杆式二次加速顶出机构,包括加速顶杆(1)、同步顶杆(2)、顶板(5)、动力滑块(6)、连杆(7)、阻力滑块(8)、动力轴(9)、支点轴(10)、阻力轴(11)、动力顶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速顶杆(1)为底部设有凸缘的圆柱形杆状的钢质构件,加速顶杆(1)的顶端设有与制品(01)的下面吻合的型面;?所述的同步顶杆(2)为底部设有凸缘的圆柱形杆状的钢质构件,同步顶杆(2)的顶端设有与制品(01)的下面吻合的型面;?所述的顶板(5)为矩形块状的钢板,顶板(5)的上面固定设有用于连接固定同步顶杆(2)的矩形块状钢质的压板(4);顶板(5)与压板(4)对应设有上下方向、用于分别配合容纳动力滑块(6)、连杆(7)、阻力滑块(8)的三联的槽孔,其中,所述槽孔的中部为上下敞开的矩形通孔称为连杆孔,用于滑动配合容纳连杆(7),所述连杆孔的中部设有前后方向的圆形孔称为支轴孔;?所述槽孔的左部为上下敞开、右侧与所述连杆孔相通的矩形通孔称为动块槽,用于滑动配合容纳动力滑块(6),所述槽孔的右部为上面敞开、下面封闭、左侧与所述连杆孔相通的矩形槽称为阻块槽,用于滑动配合容纳阻力滑块(8);?所述的动力滑块(6)为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动力滑块(6)的中部设有左右方向的矩形通孔称为A避空孔,动力滑块(6)在位于所述A避空孔的上部设有贯穿前后侧面的圆形通孔称为A轴孔;?所述的连杆(7)为截面呈矩形的长条杆状的钢质构件,连杆(7)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贯穿前后侧面、长圆形的通孔分别称为A撬孔和B撬孔,连杆(7)的中部设有前后方向的圆形通孔称为支点孔;?所述的阻力滑块(8)为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阻力滑块(8)的中部设有左右方向的矩形通孔称为B避空孔,阻力滑块(8)在位于所述B避空孔的中部设有贯穿前后侧面的圆形通孔称为B轴孔;?所述的动力轴(9)、支点轴(10)、阻力轴(11)皆为圆柱形钢质构件;?所述的动力顶块(12)为矩形块状钢质构件;?动力滑块(6)滑动位于顶板(5)与压板(4)的所述动块槽中,连杆(7)滑动位于顶板(5)与压板(4)的所述连杆孔中,阻力滑块(8)滑动位于顶板(5)与压板(4)的所述阻块槽中;?连杆(7)经由支点轴(10)穿过所述支轴孔和所述支点孔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孔内;?连杆(7)的左边滑动位于动力滑块(6)的所述A避空孔中由动力轴(9)穿过所述A轴孔和所述A撬孔与动力滑块(6)连接;?连杆(7)的右边滑动位于阻力滑块(8)的所述B避空孔中由阻力轴(11)穿过所述B轴孔和所述B撬孔与阻力滑块(8)连接;?加速顶杆(1)朝上连接在阻力滑块(8)的上面,动力顶块(12)对应于动力滑块(6)固定连接在动模载板(3)的下面,压板(4)压住同步顶杆(2)的底部凸缘将同步顶杆(2)朝上固定连接在顶板(5)的上面;?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主体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振委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双林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