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面触摸控制方法及其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943440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触摸控制方法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弧面触摸控制方法及其结构,提供电路板以及呈弧面状的壳板,壳板具有内凹的内表面,于壳板下方放置金属电极,金属电极的上端具有呈弧面状的抵接面,使金属电极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作为触摸感应电容,抵接面抵接在壳板的内表面上。金属电极的上端具有呈弧面状的抵接面,从而可以与壳板的内表面配合,作为触摸感应电容,人体通过触摸壳板的外表面,使得金属电极的电容发生变化,达到触摸控制的效果。由于金属材质的柔韧性较好,其可以配合呈弧面状的壳板的安装,便于整个触摸控制结构的制造,且其触摸效果较佳,可以达到精度较高的触摸控制效果,金属电极的价格便宜,大大降低触摸控制结构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摸控制方法的
,公开了弧面触摸控制方法及其结构,提供电路板以及呈弧面状的壳板,壳板具有内凹的内表面,于壳板下方放置金属电极,金属电极的上端具有呈弧面状的抵接面,使金属电极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作为触摸感应电容,抵接面抵接在壳板的内表面上。金属电极的上端具有呈弧面状的抵接面,从而可以与壳板的内表面配合,作为触摸感应电容,人体通过触摸壳板的外表面,使得金属电极的电容发生变化,达到触摸控制的效果。由于金属材质的柔韧性较好,其可以配合呈弧面状的壳板的安装,便于整个触摸控制结构的制造,且其触摸效果较佳,可以达到精度较高的触摸控制效果,金属电极的价格便宜,大大降低触摸控制结构的制造成本。【专利说明】弧面触摸控制方法及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摸控制方法的
,尤其涉及弧面触摸控制方法及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如智能手机等等,触摸控制技术也快速发展,并运用到生活中各种电器设备中,例如触摸控制屏幕等等。触摸控制结构包括壳板以及触摸感应电容,一般情况下,壳板多为平面状,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或者一些弧面结构,壳板需要对应设置为弧面状,现有技术中,对于呈弧面状的壳板,其触摸感应电容采用柔性电路板(FPC),将柔性电路板贴合在壳板的表面上,从而通过触摸壳板表面,以达到触摸控制的效果。上述通过在呈弧面状的壳板的表面贴合柔性电路板,在制造过程中,柔性电路板易产生褶皱,不便于与壳板的安装,且形成的触摸控制结构的触摸性能较差,难以达到高精度控制,且柔性电路板的价格比较贵,大大增加触摸控制结构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弧面触摸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弧面触摸控制结构采用柔性电路板与弧面状的壳板配合,以致不便于制造、控制精度低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弧面触摸控制方法,提供电路板以及呈弧面状的壳板,所述壳板具有内凹的内表面,于所述壳板下方放置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的上端具有呈弧面状的抵接面,使所述金属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作为触摸感应电容,所述抵接面抵接在壳板的内表面上。根据上述的弧面触摸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弧面触摸控制结构,包括呈弧面状的壳板以及电路板,所述壳板具有内凹的内表面,所述壳板的下方设有作为触摸感应电容的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其上端具有呈弧面状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壳板的内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弧面触摸控制方法中,金属电极的上端具有呈弧面状的抵接面,从而可以与壳板的内表面配合,作为触摸感应电容,人体通过触摸壳板的外表面,使得金属电极的电容发生变化,从而通过电路板来进行判断壳板是否被触摸,达到触摸控制的效果。由于金属材质的柔韧性较好,且可以弯曲成为多种形状,因此,其可以配合呈弧面状的壳板的安装,便于整个触摸控制结构的制造,且其触摸效果较佳,可以达到精度较高的触摸控制效果,另外,相对于柔性电路板,金属电极的价格便宜,大大降低触摸控制结构的制造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弧面触摸控制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弧面触摸控制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弧面触摸控制结构的电极条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弧面触摸控制结构的剖切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条与支撑架配合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形状的电极条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形状的电极条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弧面触摸控制方法,具体如下:提供呈弧面状的壳板11以及电路板13,由于壳板11呈弧面状,且具有内凹的内表面111以及外凸的外表面,其内表面111包围形成包容区域,其形成在壳板11的下方;在壳板11的下方放置金属电极,使其与电路板13电性连接,作为触摸感应电容,其上端具有呈弧状的抵接面,该抵接面到壳板11的内表面111上,这样,则形成了弧面触摸控制结构I。上述金属电极的放置方位可以多样化,其可以呈竖状放置,这样,呈垂直于壳板11,当然,也可以有其它的放置方式,如与壳板11呈一定的角度相交布置。在上述的弧面触摸控制方法中,金属电极的上端呈弧面状,从而可以与壳板11的内表面111配合,抵接在壳板11的内表面111上,当然,电路板13可以放置在壳板11的下方,也可以放置在壳板11的其它位置,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放置位置,只要金属电极与其电性连接则可。在上述的制造形成的触摸控制结构I中,金属电极作为触摸感应电容,人体通过触摸壳板11的外表面,使得金属电极的电容发生变化,从而通过电路板13来进行判断壳板11是否被触摸,达到触摸控制的效果。由于金属材质的柔韧性较好,且可以弯曲成为多种形状,例如,对于弧面状的壳板11,其可以弯曲呈弧形状,因此,其可以配合呈弧面状的壳板11的安装,从而便于整个触摸控制结构I的制造,且其触摸效果较佳,可以达到精度较高的触摸控制效果,另外,相对于柔性电路板13,金属电极的价格便宜,大大降低触摸控制结构I的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金属电极包括多个平行且相间布置的电极条14,在上述的弧面触摸控制方法中,将多个电极条14相间布置在壳板11的下方,并且使得电极条14的上端抵接在壳板11的内表面111上,这样,多个电极条14的上端共同抵接在壳板11的内表面111上,根据壳板11的形状,设置多个电极条14的不同高度,从而使得多个电极条14的上端形成与壳板11内表面111配合的不连续的所述抵接面。当然,金属电极的形状可以多样化,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置,根据壳板11的形状,进行对应的设置。根据上述的弧面触摸控制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弧面触摸控制结构1,其包括呈弧面状的壳板11以及电路板13,壳板11具有内凹的内表面111以及外凸的外表面,其内表面111包围形成包容区域,其形成在壳板11的下方;电路板13作为控制元件,用于接收信号以及发出控制指令的单元。在壳板11的下方放置有金属电极,该金属电极呈垂直于壳板11的内表面111布置,且与电路板13电性连接,其作为触摸控制电容,上端延伸到壳板11的内表面111,抵接在壳板11的内表面111上,这样,形成抵接面。在该触摸控制结构I中,金属电极作为触摸控制电容,其上端形成抵接在壳板11内表面111的抵接面,人体通过触摸壳板11的外表面,使得金属电极的电容发生变化,从而通过电路板13来进行判断壳板11是否被触摸,达到触摸控制的效果。金属材质的柔韧性较好,其可以配合呈弧面状的壳板11的安装,便于整个触摸控制结构I的制造及安装,且其触摸效果较佳,可以达到精度较高的触摸控制效果,另外,相对于柔性电路板13,金属电极的价格便宜,大大降低触摸控制结构I的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3位于壳板11的下方,金属电极置于电路板13以及壳板11之间,当然,电路板13的位置可以设置多样,只要其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弧面触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电路板以及呈弧面状的壳板,所述壳板具有内凹的内表面,于所述壳板下方放置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的上端具有呈弧面状的抵接面,使所述金属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作为触摸感应电容,所述抵接面抵接在壳板的内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振邦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