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及摩擦配向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3416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00:19
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具有摩擦配向区域,摩擦配向区域包括相交于其中心的多个条状区域。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滚筒、多个第二滚筒及第三滚筒。多个第一滚筒固定于多个条状区域之外的摩擦配向区域,多个第一滚筒的多条第一轴线平行且形成承载面。多个第二滚筒可相对承载面升降地设置于多个条状区域,多个第二滚筒的多条第二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第三滚筒可相对承载面升降地并可绕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旋转地设置于多个条状区域其中之一。具有此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的摩擦配向系统可简单便捷地承载并传送基板进行摩擦配向制程,无需进行剥离基板的操作,从而能有效避免静电产生和累积,并有效防止基板变形和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具有摩擦配向区域,摩擦配向区域包括相交于其中心的多个条状区域。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滚筒、多个第二滚筒及第三滚筒。多个第一滚筒固定于多个条状区域之外的摩擦配向区域,多个第一滚筒的多条第一轴线平行且形成承载面。多个第二滚筒可相对承载面升降地设置于多个条状区域,多个第二滚筒的多条第二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第三滚筒可相对承载面升降地并可绕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旋转地设置于多个条状区域其中之一。具有此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的摩擦配向系统可简单便捷地承载并传送基板进行摩擦配向制程,无需进行剥离基板的操作,从而能有效避免静电产生和累积,并有效防止基板变形和破裂。【专利说明】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及摩擦配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制作
,且特别涉及一种摩擦配向 (rubbing)系统的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及具有此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的摩擦配向系 统。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使液晶材料达到良好的旋转效果,通常 需要在电极基板上进行配向膜(alignment layer)的制作。例如,在电极基板涂布好配向 膜之后,利用摩擦配向设备进行摩擦配向(rubbing)制程,以使得配向膜表面因摩擦而形成 按一定方向排列的沟槽,从而使配向膜上的液晶材料产生配向作用。现有的摩擦配向设备是将涂布好配向膜的电极基板放置于摩擦承载台,并通过真 空吸附进行固定,再利用摩擦承载台上方的摩擦滚轮的转动以摩擦滚轮表面的布毛来摩擦 电极基板上的配向膜,从而对电极基板表面的配向膜进行摩擦配向制程。在摩擦配向制程 完成之后,摩擦承载台释放真空吸附,且摩擦承载台上的支撑脚(支撑pin)上升将电极基板 顶起,以使电极基板剥离摩擦承载台,进而将电极基板从摩擦承载台移除。可是,在支撑脚 上升将电极基板与摩擦承载台剥离的过程中,电极基板会受到较大的瞬间冲击力,因此电 极基板容易发生破裂。虽然现有技术可通过降低支撑脚上升的速度来缓解对电极基板的瞬 间冲击,以减少电极基板的破裂,但是支撑脚上升的速度缓慢会导致摩擦配向工序所耗费 的生产时间增加,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在支撑脚上升将电极基板与摩擦承载台 剥离的过程中,在电极基板和摩擦承载台上会产生大量的静电,电极基板和摩擦承载台之 间的静电吸引力也会导致电极基板弯曲变形甚至破裂,而且摩擦承载台上静电的累积,会 导致后续摩擦配向的电极基板上位于配向膜周边的电路出现静电击穿的现象,从而影响液 晶面板的质量,甚至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其可简单便捷地承载并 传送基板进行摩擦配向制程,无需进行剥离基板的操作,从而能有效避免静电产生和累积, 并有效防止基板变形和破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摩擦配向系统,其利用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可 简单便捷地承载并传送基板进行摩擦配向制程,无需进行剥离基板的操作,从而能有效避 免静电产生和累积,并有效防止基板变形和破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其具有摩擦配向区域。摩擦配向区域包 括多个条状区域,多个条状区域相交于该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包 括多个第一滚筒、多个第二滚筒以及第三滚筒。多个第一滚筒固定设置于除多个条状区域 之外的摩擦配向区域,多个第一滚筒的多条第一轴线平行设置且多个第一滚筒的最上端形成承载面。多个第二滚筒可相对承载面升降地设置于多个条状区域,多个第二滚筒的多条 第二轴线平行于多条第一轴线。第三滚筒可相对承载面升降地并可绕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 旋转地设置于多个条状区域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条状区域包括第一条状区域、第二条状区域 以及第三条状区域。第三滚筒设置于第一条状区域时,第三滚筒的第三轴线与多条第一轴 线的夹角为-2°?2°,第三滚筒设置于第二条状区域时,第三滚筒的第三轴线与多条第 一轴线的夹角为-43°?-47°,第三滚筒设置于第三条状区域时,第三滚筒的第三轴线与 多条第一轴线的夹角为43°?4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除多个条状区域之外的摩擦配向区域包括位于第 二条状区域与第三条状区域之间的第一子区域、位于第一条状区域和第二条状区域之间的 第二子区域、以及位于第一条状区域和第三条状区域之间的第三子区域。其中,位于第一子 区域的多个第一滚筒的轴向长度从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向摩擦配向区域的侧边依次增大, 位于第二子区域的多个第一滚筒的轴向长度从靠近第一条状区域向远离第一条状区域依 次减小,位于第三子区域的多个第一滚筒的轴向长度从靠近第一条状区域向远离第一条状 区域依次减小。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滚筒为硬质滚筒。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还包括真空吸附传送装 置,设置于摩擦配向区域的一侧,且真空吸附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垂直于多条第一轴线。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还具有位于摩擦配向区域 相对两侧的第一传送区域和第二传送区域。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传送 区域和第二传送区域的多个传送滚筒,多个传送滚筒的最上端与承载面共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摩擦配向系统,其包括摩擦滚筒以及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摩 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具有摩擦配向区域,摩擦配向区域包括多个条状区域,多个条状区域 相交于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摩擦滚筒可绕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旋转设置于摩擦配向承载 传送装置上方。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滚筒、多个第二滚筒以及第三滚筒。多 个第一滚筒固定设置于除多个条状区域之外的摩擦配向区域,多个第一滚筒的多条第一轴 线平行设置且多个第一滚筒的最上端形成承载面。多个第二滚筒可相对承载面升降地设置 于多个条状区域,多个第二滚筒的多条第二轴线平行于多条第一轴线。第三滚筒可相对承 载面升降地并可绕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旋转地设置于多个条状区域其中之一,以使第三滚 筒的第三轴线平行于摩擦滚筒的摩擦滚筒轴线。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条状区域包括第一条状区域、第二条状区域 以及第三条状区域。第三滚筒设置于第一条状区域时,第三滚筒的第三轴线与多条第一轴 线的夹角为-2°?2°,第三滚筒设置于第二条状区域时,第三滚筒的第三轴线与多条第 一轴线的夹角为-43°?-47°,第三滚筒设置于第三条状区域时,第三滚筒的第三轴线与 多条第一轴线的夹角为43°?4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除多个条状区域之外的摩擦配向区域包括位于第 二条状区域与第三条状区域之间的第一子区域、位于第一条状区域和第二条状区域之间的 第二子区域、以及位于第一条状区域和第三条状区域之间的第三子区域。其中,位于第一子 区域的多个第一滚筒的轴向长度从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向摩擦配向区域的侧边依次增大,位于第二子区域的多个第一滚筒的轴向长度从靠近第一条状区域向远离第一条状区域依 次减小,位于第三子区域的多个第一滚筒的轴向长度从靠近第一条状区域向远离第一条状 区域依次减小。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滚筒为硬质滚筒,且第三滚筒的直径大于摩 擦滚筒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还包括真空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其具有摩擦配向区域,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配向区域包括多个条状区域,该多个条状区域相交于该摩擦配向区域的中心,该摩擦配向承载传送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滚筒,固定设置于除该多个条状区域之外的该摩擦配向区域,该多个第一滚筒的多条第一轴线平行设置,且该多个第一滚筒的最上端形成承载面;多个第二滚筒,可相对该承载面升降地设置于该多个条状区域,该多个第二滚筒的多条第二轴线平行于该多条第一轴线;以及第三滚筒,可相对该承载面升降地并可绕该摩擦配向区域的该中心旋转地设置于该多个条状区域其中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健朱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