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落差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337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凝土落差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在上下两个法兰盘(1)之间连接一对由矩形渐变为圆形又从圆形渐变为矩形的缓降拌合段(6)而形成两个输送通道,每个缓降拌合段(6)的上下两个矩形口的相位差为90°,在每个法兰盘(1)处沿两个矩形口侧板贴合而形成的中分板(2)的顶端固定有减磨圆钢(3)。在矩形口以下的斜面板(13)和侧板上平行焊接有垫被圆钢(4)。在与减磨圆钢垂直90°的方向上焊接有消能圆钢(5)。由于在消能圆钢和垫被圆钢上堆积形成的混凝土层避免了对装置的直接高速撞击与摩擦;减磨圆钢保护了中分板,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输送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可共用一套落差缓降拌合输送系统,可无故障连续运行,能满足大入仓强度条件的需要,无能源消耗,使用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落差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实现无能 源消耗和无离析的的混凝土落差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落差输送的现有技术除缆索吊罐、负压溜槽和满管输送外,最新专利技术为公开的"混凝土浇灌装置"。该装置为在混凝土的下落路径即溜槽的中途设置缓冲箱,在混凝土经 过其内部时,再次搅拌混凝土,以提高搅拌装置的耐久性。它是由输送管、 钢管、缓冲装置、搅拌箱和橡胶弹性开闭排出口等五种部件用法兰盘和螺 栓联结组成。混凝土沿输送管靠自重下落,经过缓冲箱降低混凝土的下落 速度后进入搅拌箱,使搅拌箱免受下落混凝土的冲击,提高搅拌箱的耐久 性。负压溜槽是沿落差坡面布置混凝土输送钢管,在钢管的末端安装钢质 葫芦瓢状的内衬充气耐磨尼龙芯布的橡胶囊,用该橡胶囊吸收混凝土的下 落动能,实现缓冲。满管输送是在混凝土充满钢管三分之二以上高度后,打开钢管末端的 活门放出混凝土,实现无离析输送。上述几种技术,缆索吊罐架设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负压溜槽的橡胶 囊制造成本高,使用寿命短。满管输送系统组成复杂,钢管必须作成微倒 喇叭形,使用中控制系统稍有失误必须将混凝土全部放空,疏通困难、浪 费大。负压溜槽和满管输送适应落差高度较小。"混凝土浇灌装置"克服了它们的不足,但组成系统时需用的部件 太多, 一套系统需要多个缓降单元组成,仅一个缓降单元除输送管外,就 需要三种七个部件,仅法兰盘一项就需要14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磨损 问题,只是把对搅拌箱的磨损转移到结构复杂的缓冲装置,总体使用寿命 依然很短,不适应碾压混凝土大粒径骨料的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 供一种利用混凝土落差动能形成自身成份之间相互连续碰撞与摩擦,输送 中的高速混凝土不直接与装置的构成表面接触,落差动能消耗在混凝土自 身的组成成分内部,混凝土下落速度充分降低,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延 长,适应各种混凝土竖管落差输送的混凝土落差输送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这种混凝土落差输送装置主要是在上下两个法兰盘之间连接一对由 矩形渐变为圆形又从圆形渐变为矩形的缓降拌合段而形成两个输送通道, 每个缓降拌合段的上下两个矩形口的相位差为90° ,在每个法兰盘处沿 两个矩形口侧板贴合而形成的中分板的顶端固定有减磨圆钢。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在于 在矩形口以下的斜面板和侧板上平行焊接有垫被圆钢。 在与减磨圆钢垂直90。的平面方向上焊接有消能圆钢。 所说的法兰盘为方形,减磨圆钢和消能圆钢均在法兰盘的下方焊接固定。所说的缓降拌合段也可为矩形渐变为方形又从方形渐变为矩形的结构。与
技术介绍
相比,本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是1、 组成的混凝土落差输送系统结构简单, 一个缓降拌合单元只需 两种四个部件;2、 在消能圆钢和垫被圆钢上堆积形成的混凝土层避免了对装置的直 接高速撞击与摩擦;减磨圆钢保护了中分板,使使用寿命延长;3、 可直接组成百米以上落差的垂直或倾斜的竖管输送系统;4、 输送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可共用一套落差缓降拌合输送系统;5、 输送中混凝土无离析,水泥砂浆对骨料的包裹更严实,可无故 障连续运行;6、 能满足大入仓强度条件的需要,无能源消耗,使用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混凝土流动方向和组成落差输送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有上下两个方口法兰盘1,在两个法兰 盘1之间固定连接一对由矩形渐变为圆形又从圆形渐变为矩形的缓降拌合段6而形成两个输送通道,每个缓降拌合段6的上下两个矩形口的相 位差为90° ,在每个法兰盘1处沿两个缓降拌合段6侧板贴合而形成的 中分板2的顶端固定有减磨圆钢3,在两个缓降拌合段6侧板之间并且 与减磨圆钢3相垂直9(T的平面方向上焊接有消能圆钢5,在矩形口以 下缓降拌合段6的斜面板13和侧板上平行焊接有垫被圆钢4。所说的两个缓降拌合段6相近的侧板合并成中分板2位于法兰盘1 的1/2处,形成了两个输送通道,每个缓降拌合段6由与法兰盘1接触的 矩形口渐变为圆形口 ,中间与圆形段7相接后又由圆形口渐变为矩形口 再与另一个法兰盘l相接,上下两个矩形口的相位差为9(T 。所说的垫被圆钢4间隔平行焊接在缓降拌合段6的斜面板13和侧 板上,其作用是在混凝土下降过程中,受到垫被圆钢4的阻挡后会在每根 圆钢与斜面板13及侧板的接触处堆积成一个斜坡垫被层,可使粗骨料实 现软着陆,消除大部分动能,同时能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也可以做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由矩形口渐变为方形后 再渐变为矩形口 ,垫被圆钢4只焊接在斜面板13上即可。图3显示了本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安装结构和混凝土流动方向 的状态。将两个本装置11、 12通过法兰盘1和螺栓连接,再在其两端 的法兰盘1上连接锥形管9,而上端的锥形管9又与混凝土输送管10连 接。混凝土从输送管10进入,经过锥形管9后被中分板2分为两部分分 别进入装置11的两个通道并旋转90°后再进入装置12的两个通道,在 各自的通道内再旋转90。,即相对于入口处旋转了 180° ,然后由下面 的锥形管9合流排出。混凝土在进入装置11前的速度很高,其落差动能对中分板2的磨损很大,端面上焊接减磨圆钢3后,高速落料不直接与中分板2接触,提高 了它的使用寿命。耐磨圆钢3的材质应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足够的强度。 而混凝土进入装置12后速度大幅度降低,即可减少或降低对装置的冲击 和摩擦。一部分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被消能圆钢5阻滞呈瞬间停滞状,形成与细 骨料和砂浆混合的不稳定垫层,如同满管输送钢管末端的活门关闭,后续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落差动能很快打破这个垫层,使混凝土继续向下流动;在打破垫层的同时,又建立新的瞬间垫层,新垫层再次被打破,无限循环 这一过程。骨料在打破不稳定垫层时,其落差动能被消耗,继续下落的初 速度接近于零。这个过程,高速下落混凝土接触的是混凝土自身建立的不稳定垫层,不直接与消能圆钢5接触,对消能圆钢的磨损很微小。消能圆 钢5的材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抗耐磨性。不经过消能圆钢5的混凝土,直接落在斜面板13上,斜面板13上焊 接有垫被圆钢4。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被斜面板13折射向缓降拌合段6的 轴线,水泥砂浆和细骨料在斜面板13和垫被圆钢4的支持下附着呈流动 状的垫被层。继续落下的高速混凝土,其动能促使垫被层加速流动,粗骨 料软着陆并被折射,水泥砂浆和细骨料又建立起新的垫被层,这一过程是 无限循环的。粗骨料软着陆和改变运动方向时,其动能大部分被消耗;细 骨料软着陆并在斜面板13和垫被圆钢4上建立新的垫被层,落差动能己 全部耗尽,向下流动的初速度接近于零。垫被圆钢4的材质也应具有足够 的强度和定的抗耐磨性。从斜面板13上折射出的粗骨料,与从消能圆钢5处流出的混凝土发 生碰撞,在碰撞中运动方向的改变又造成连续碰撞和动能传递,使通道中 的混凝土扩散布满整个断面并以相同速度下落。进入下 -个缓降拌合段6 后,再重复上述全过程,残余动能进一步被转换,混凝土下落的初速度为 零。两部分混凝土凭自重从装置12中流出,汇合进入下端的顶方底圆锥形 管9。混凝土从装置中流出时,斜射向顶方底圆锥形管9的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落差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在上下两个法兰盘(1)之间连接一对由矩形渐变为圆形又从圆形渐变为矩形的缓降拌合段(6)而形成两个输送通道,每个缓降拌合段(6)的上下两个矩形口的相位差为90°,在每个法兰盘(1)处沿两个矩形口侧板贴合而形成的中分板(2)的顶端固定有减磨圆钢(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碧冯渝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水利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