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3280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3:21
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它一种综合利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高比例掺混煤泥后,煤质水分偏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热风管、煤粉混合器、一次风管、耐磨陶瓷管、联箱、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和再循环管,热风管与煤粉混合器进风口连接,煤粉混合器的出风口与一次风管连接,热风管通过耐磨陶瓷管与联箱连接,联箱通过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与再循环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锅炉制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它一种综合利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高比例掺混煤泥后,煤质水分偏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热风管、煤粉混合器、一次风管、耐磨陶瓷管、联箱、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和再循环管,热风管与煤粉混合器进风口连接,煤粉混合器的出风口与一次风管连接,热风管通过耐磨陶瓷管与联箱连接,联箱通过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与再循环管连接。本专利技术用于锅炉制粉领域。【专利说明】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综合利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只适合燃烧烟煤和煤质全水分为5.2%的煤,对于煤质全水分到达12%时,磨煤机干燥出力和通风出力出现严重不足现象;且现有制粉系统三次风压偏高,造成三次风速加大,三次风管磨损加剧,高速三次风将造成炉膛火焰中心下移,影响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高比例掺混煤泥后,煤质水分偏高的问题,进而提出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热风管、煤粉混合器、一次风管、耐磨陶瓷管、联箱、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和再循环管,热风管与煤粉混合器进风口连接,煤粉混合器的出风口与一次风管连接,热风管通过耐磨陶瓷管与联箱连接,联箱通过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与再循环管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增加了一次风带粉量,火焰中心提高,强化燃烧,降低炉膛出口含氧量,减少了化学和机械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降低飞灰含碳量,减少受热面磨损,减少风机电耗,提高锅炉效率;本专利技术降低制粉三次风压,减少三次风管与再循环管路的磨损,改善排粉机运行工况,提高磨煤机入口负压,增加干燥热风的投入,避免了用冷风调节干燥剂温度,制粉漏风少,提高制粉出力;本专利技术由于强化了燃烧,使炉膛出口烟温得到大幅度提高,水冷壁、前屏、后屏、末级过热器、再热器吸热量增加,主再热器温度得到提高,同时由于蒸发量提高,对前后屏末级过热器的管壁得到冷却,减少管壁超温的发生;由于蒸汽初温的提高,使蒸汽效率提高,减少对汽轮机末级叶片的腐蚀。【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热风管1、煤粉混合器2、一次风管3、耐磨陶瓷管4、联箱6、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7和再循环管9,热风管I与煤粉混合器2进风口连接,煤粉混合器2的出风口与一次风管3连接,热风管I通过耐磨陶瓷管4与联箱6连接,联箱6通过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7与再循环管9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一圆风门5和第二圆风门8,第一圆风门5安装在耐磨陶瓷管4上,第二圆风门8安装在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7上。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的热风管I的直径为480mm,热风管I的管壁厚为3mm, —次风管3的直径为450mm, —次风管3的管壁厚为IOmm,耐磨陶瓷管4的直径为325mm,耐磨陶瓷管4的管壁厚为8mm,再循环管9的直径为720mm,再循环管9的管壁厚为5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权利要求】1.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热风管(I)、煤粉混合器(2)、一次风管(3)、耐磨陶瓷管(4)、联箱(6)、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7)和再循环管(9),热风管(I)与煤粉混合器(2)进风口连接,煤粉混合器(2)的出风口与一次风管(3)连接,热风管(I)通过耐磨陶瓷管(4)与联箱(6)连接,联箱(6)通过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7)与再循环管(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圆风门(5)和第二圆风门(8),第一圆风门(5)安装在耐磨陶瓷管(4)上,第二圆风门(8)安装在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热风管(I)的直径为480mm,热风管(I)的管壁厚为3mm,一次风管(3 )的直径为450mm,一次风管(3)的管壁厚为IOmm,耐磨陶瓷管(4)的直径为325mm,耐磨陶瓷管(4)的管壁厚为8mm,再循环管(9)的直径为720mm,再循环管(9)的管壁厚为5mm。【文档编号】F23K3/02GK103438474SQ201310414777【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专利技术者】王学伟, 王永金, 郑勇, 刘凤艳 申请人:大唐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制粉系统部分乏气参与热风送粉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热风管(1)、煤粉混合器(2)、一次风管(3)、耐磨陶瓷管(4)、联箱(6)、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7)和再循环管(9),热风管(1)与煤粉混合器(2)进风口连接,煤粉混合器(2)的出风口与一次风管(3)连接,热风管(1)通过耐磨陶瓷管(4)与联箱(6)连接,联箱(6)通过再循环与联箱的联络管(7)与再循环管(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伟王永金郑勇刘凤艳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