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3246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油缸的一端通过导承密封,导承设有中心孔,为活塞杆提供支撑和导向,油缸的另一端通过底阀座密封。活塞、弹簧座、弹簧、压缩阀片、拉伸弹簧阀片和挡板安装在活塞杆上,活塞将油缸分为Ⅰ腔和Ⅱ腔,活塞设置有彼此呈反向布置的拉伸节流孔和压缩节流孔。活塞靠近油缸Ⅰ腔一侧端面的压缩阀片覆盖于压缩节流孔之上,并通过弹簧压住压缩阀片,弹簧固定在弹簧座上。位于活塞靠近油缸Ⅱ腔一侧端面的拉伸弹簧阀片覆盖于拉伸节流孔之上,并通过挡板压住拉伸弹簧阀片,挡板由锁紧螺母固定在活塞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当活塞杆拉伸至最后一段行程时阻尼力大小不能进行任意调节与控制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油缸的一端通过导承密封,导承设有中心孔,为活塞杆提供支撑和导向,油缸的另一端通过底阀座密封。活塞、弹簧座、弹簧、压缩阀片、拉伸弹簧阀片和挡板安装在活塞杆上,活塞将油缸分为Ⅰ腔和Ⅱ腔,活塞设置有彼此呈反向布置的拉伸节流孔和压缩节流孔。活塞靠近油缸Ⅰ腔一侧端面的压缩阀片覆盖于压缩节流孔之上,并通过弹簧压住压缩阀片,弹簧固定在弹簧座上。位于活塞靠近油缸Ⅱ腔一侧端面的拉伸弹簧阀片覆盖于拉伸节流孔之上,并通过挡板压住拉伸弹簧阀片,挡板由锁紧螺母固定在活塞杆上。本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当活塞杆拉伸至最后一段行程时阻尼力大小不能进行任意调节与控制的技术缺陷。【专利说明】—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调节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力机车、地铁列车等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的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
技术介绍
受电弓是电力机车、地铁列车等轨道交通车辆上,用于从接触网吸取能量的电气部件,是一种铰接式的机械构件。它通过绝缘子安装于轨道交通车辆的车顶,受电弓弓头升起后与接触网上集取电流,并将电流传送到车内供机车使用。受电弓及其附属安装部件通常包括:阻尼器、底架、升弓装置、下臂、弓装配、下导杆、上臂、上导杆、弓头和滑板,而阻尼器安装在底架和下臂之间。阻尼器是受电弓上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使受电弓具有较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确保受电弓降弓时弓头降至一定高度起缓冲作用,避免弓头受损及防止砸坏底架上的其他部件。同时,阻尼器还部分抑制了受电弓的惯性下降,使受电弓从上一跨距滑行进入下一跨距时能基本克服这种惯性下降趋势,快速地追遂接触导线而上升,始终保持弓头与接触导线之间持续的互压力。因此,阻尼器减少了电力机车等轨道交通车辆在准高速或高速运行时受电弓不能快速跟随接触导线上升、下降而产生的离线现象,保证了受电弓的正常受流和轨道交通车辆的正常运营。阻尼器工作时,活塞在油缸内作拉伸和压缩式往复运动,以油液为工作介质,油液在阻尼器内作往复循环流动,油液经阻尼阀系统时作摩擦流动而产生阻尼力,从而起到衰减振动的作用。同时,阻尼器将受电弓的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的热量而散逸。根据阻尼器在受电弓中所起的作用,受电弓对阻尼器的阻力特性一般都有着特殊的要求。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普遍存在阻尼器的阻力特性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阻尼力的大小会受到阻尼器内部相关部件密封效果的影响。同时阻尼器相关零配件的尺寸加工精度和一致性会严重影响到其密封效果。而且,现有阻尼器当活塞杆拉伸至最后一段行程,即如附图1所示示功图中A点至B点和C点之间的行程所产生的阻尼力不具有阻尼力调节功能,所以其阻尼力的大小是不能进行任意调节与控制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当活塞杆拉伸至最后一段行程时阻尼力大小不能进行任意调节与控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的技术实现方案,一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包括:活塞杆、导承、弹簧座、弹簧、压缩阀片、活塞、拉伸弹簧阀片、挡板、锁紧螺母、液压油、油缸和底阀座。所述活塞杆在外力带动下在两端密封的所述油缸内作往复运动,所述阻尼节流装置以所述液压油为工作介质,所述油缸的一端通过所述导承密封,所述导承设有中心孔,为所述活塞杆提供支撑和导向。所述油缸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底阀座密封,为所述活塞杆往复运动排开和补偿所述液压油。所述活塞、弹簧座、弹簧、压缩阀片、拉伸弹簧阀片和挡板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活塞将所述油缸分为I腔和II腔,所述活塞设置有沿圆周布置的多个拉伸节流孔和压缩节流孔,所述拉伸节流孔和压缩节流孔彼此呈反向布置。所述活塞靠近所述油缸的I腔一侧端面的压缩阀片覆盖于所述压缩节流孔之上,并通过所述弹簧压住所述压缩阀片,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弹簧座上。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油缸的II腔一侧端面的所述拉伸弹簧阀片覆盖于所述拉伸节流孔之上,并通过所述挡板压住所述拉伸弹簧阀片,形成所述拉伸弹簧阀片弹性变形限位止挡结构,所述挡板由所述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活塞杆上。优选的,当所述活塞杆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油缸内作拉伸和压缩往复运动时,所述液压油在所述油缸内作往复循环流动。当所述活塞杆向外拉伸时,所述活塞靠近所述油缸的I腔一侧端面的所述压缩阀片关闭,所述油缸的I腔的压强增大。在所述活塞杆上靠近所述导承的一端设置有节流孔,当所述活塞杆向外拉伸,同时所述活塞杆上的节流孔被所述导承覆盖的行程中,所述油缸的I腔中压强迅速增大,所述I腔中的液压油经所述拉伸节流孔顶开所述活塞靠近所述油缸的II腔一侧端面的所述拉伸弹簧阀片,使所述拉伸弹簧阀片产生弹性变形后,从所述拉伸节流孔与所述拉伸弹簧阀片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油缸的II腔,所述液压油作摩擦流动从而产生阻尼力。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中心设置有通油孔,所述节流孔连通所述活塞杆中心的通油孔,当所述活塞杆向内压缩,同时所述活塞杆上的节流孔进入所述油缸的I腔中时,所述油缸的II腔中的所述液压油通过所述活塞杆上的通油孔、节流孔,以及通过活塞上的压缩节流孔顶开压缩阀片回流至所述I腔。优选的,所述阻尼节流装置还包括两道活塞环,所述活塞环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外圆与所述油缸的内壁之间,在所述活塞的外圆与所述油缸的内壁之间形成动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阻尼节流装置还包括回油阀片和储油缸,所述底阀座设置有底阀回油孔,所述回油阀片设置在所述底阀回油孔位于所述II腔的一侧,并覆盖在所述底阀回油孔上。在所述储油缸内壁、所述油缸的外壁与所述导承之间形成III腔,所述III腔中储存的液压油通过所述底阀座上的底阀回油孔顶开所述回油阀片进入所述油缸的II腔,以补偿所述活塞杆拉伸而留出的空间。优选的,所述底阀座设置有底阀节流孔,所述阻尼节流装置还包括底阀片,所述底阀片设置在所述底阀节流孔位于所述III腔的一侧,并覆盖在所述底阀节流孔上。当所述活塞杆向所述油缸内压缩时,所述活塞杆进入油缸内所占体积部分的液压油通过所述底阀座上的所述底阀节流孔顶开所述底阀片进入所述油缸的III腔。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活塞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活塞在与所述拉伸弹簧阀片形成密封结构的一端设置有锥度面,所述拉伸弹簧阀片与所述锥度面贴合,形成预压紧力,通过改变所述预压紧力来影响所述液压油的流通阻力,进而调节阻尼力的大小。优选的,所述锥度面的锥度角Θ设置为176°至179°之间。优选的,所述拉伸弹簧阀片采用两层以上的多层叠合结构。优选的,在所述活塞杆向外拉伸,同时所述活塞杆上的节流孔被所述导承覆盖的行程中所产生的阻尼力大小由所述拉伸节流孔的截面积和所述拉伸弹簧阀片的刚度来决定,所述拉伸弹簧阀片的刚度通过改变多层叠合结构的层数来调节。通过实施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I)本专利技术阻尼器节流装置能够产生如附图1示功图所示的阻力特性,很好的满足受电弓的使用工况要求,使受电弓具有好的受流质量,确保受电弓降弓降至一定高度时起缓冲作用,以及受电弓在动态运行中弓头能快速地跟随接触网进行上、下调整,在机车准高速或高速运行时始终保持与接触导线有一定的互压力,不致产生“离线”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电弓阻尼器阻尼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导承(2)、弹簧座(3)、弹簧(4)、压缩阀片(5)、活塞(6)、拉伸弹簧阀片(8)、挡板(9)、锁紧螺母(10)、液压油(11)、油缸(12)和底阀座(15);所述活塞杆(1)在外力带动下在两端密封的所述油缸(12)内作往复运动,所述阻尼节流装置以所述液压油(11)为工作介质,所述油缸(12)的一端通过所述导承(2)密封,所述导承(2)设有中心孔,为所述活塞杆(1)提供支撑和导向;所述油缸(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底阀座(15)密封,为所述活塞杆(1)往复运动排开和补偿所述液压油(11);所述活塞(6)、弹簧座(3)、弹簧(4)、压缩阀片(5)、拉伸弹簧阀片(8)和挡板(9)安装在所述活塞杆(1)上,所述活塞(6)将所述油缸(12)分为Ⅰ腔和Ⅱ腔,所述活塞(6)设置有沿圆周布置的多个拉伸节流孔(17)和压缩节流孔(18),所述拉伸节流孔(17)和压缩节流孔(18)彼此呈反向布置;所述活塞(6)靠近所述油缸(12)的Ⅰ腔一侧端面的压缩阀片(5)覆盖于所述压缩节流孔(18)之上,并通过所述弹簧(4)压住所述压缩阀片(5),所述弹簧(4)固定在所述弹簧座(3)上;位于所述活塞(6)靠近所述油缸(12)的Ⅱ腔一侧端面的所述拉伸弹簧阀片(8)覆盖于所述拉伸节流孔(17)之上,并通过所述挡板(9)压住所述拉伸弹簧阀片(8),形成所述拉伸弹簧阀片(8)弹性变形限位止挡结构,所述挡板(9)由所述锁紧螺母(10)固定在所述活塞杆(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松林黎剑锋殷盛福王凯平熊求颛陈永军向贤虎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