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3242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今高速重载极端工况精度低和运行稳定性差的难题,而提供了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包括动静压油垫、圆形机床底座与旋转工作台;所述动静压油垫正上方设有旋转工作台,所述动静压油垫正下方设有圆形机床底座;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的动静压油垫上还包括有楔形;所述楔形设置在封油边的周向两边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高速重载机床工作台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今高速重载极端工况精度低和运行稳定性差的难题,而提供了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包括动静压油垫、圆形机床底座与旋转工作台;所述动静压油垫正上方设有旋转工作台,所述动静压油垫正下方设有圆形机床底座;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的动静压油垫上还包括有楔形;所述楔形设置在封油边的周向两边的内侧。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高速重载机床工作台领域。【专利说明】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重载切削技术的出现,静压支承的实际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然而国内的静压支承技术还很不完善,静压支承经常出现边界润滑和摩擦学失效的现象,润滑失效不仅会使工作效率降低、加工精度下降、运行稳定性差、能耗加大、材料磨损增加,而且会产生零件破坏,造成机器损坏,甚至带来人员伤亡,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为了充分利用动压效应,提高静压的支承能力,保证其高精度稳定运行,从动静压混合润滑入手,改变现有结构,使其充分满足动压形成的条件,加强动压的实际效果,合理匹配动压效应和静压损失的关系,以达到运行过程中整体承载能力的稳定。对静压推力轴承润滑性能研究,国内主要是对静压支承温度场、压力场、速度场和变形场进行理论计算,模拟仿真和工厂实验,不断改变油垫结构(如:腔型、腔深、封油边尺寸、入油口位置等),通过对比找出较为理想的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支承能力的目的;工厂实际操作中为达到实际需要,不断加大供油量,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有时适得其反。近些年来,随着重载高速切削技术的出现,开始加大动静压混合润滑研究的力度,然而主要是针对径向轴承的研究,推力轴承的开发研究还很鲜见,高速重载润滑技术还很不完善。现有的推力轴承动静压研究,也就是根据动压形成条件进行研究,大多学者潜心智力于腔深的研究,找出最佳腔深,使动压效果达到最大;工厂为实现动静压结合,经常会把封油边用刮刀随意进行处理,以提高承载力,并且只能实现单向增加动压的效果,而对能够实现双向均可存在动压效应,且能实现动压效应和静压效应合理匹配的研究至今还没有。现今已有的纯静压技术已不能满足高速重载工况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要求,在实际生活生产中会经常出现边界润滑和摩擦学失效的现象,所以要充分利用低速依靠静压支承,高速充分发挥动压效应,本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正好有利结合了 二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今高速重载极端工况精度低和运行稳定性差的难题,而提供了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包括动静压油垫、圆形机床底座与旋转工作台;所述动静压油垫正上方设有旋转工作台,所述动静压油垫正下方设有圆形机床底座;所述动静压油垫的上端面设有油腔,所述油腔中间位置开有进油孔,所述油腔外周设有封油边,其特征在于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的动静压油垫上还包括有楔形;所述楔形设置在封油边的周向两边的内侧。工作原理:动压产生的条件有三个:1、旋转工作台下表面与动静压油垫封油边上的楔形表面之间有相对运动;2、两表面之间有楔形间隙,润滑油从大口进入,小口流出;3、两表面之间润滑油有一定的粘度。要想产生动压,只差条件2无法满足,为了实现两表面之间的楔形间隙,把静压油腔封油边的周向两边内侧做成楔形,运用动压公式(公式1),以动压承载能力最大化为目标,经过理论计算优化得到楔形的斜度、宽度和长度,向油腔中供入液压油,旋转工作台旋转时,在旋转工作台下表面与油垫封油边上的楔形表面之间会出现一个楔形的间隙,此时动压形成的三个条件全部满足,从而达到动静压混合润滑的效果,其旋转速度越高静压承载力损失越大,所产生的动压效果越明显,动压支承力越大,实现了静压损失和动压效应的合理匹配,并且实现了正反转双向运行。【权利要求】1.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包括动静压油垫(I)、圆形机床底座(2)与旋转工作台(3); 所述动静压油垫(I)正上方设有旋转工作台(3),所述动静压油垫(I)正下方设有圆形机床底座(2); 所述动静压油垫(I)的上端面设有油腔(1-1),所述油腔(ι-1)中间位置开有进油孔(1-1-1),所述油腔(1-1)外周设有封油边(1-1-2),其特征在于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的动静压油垫(I)上还包括有楔形(1-1-3); 所述楔形(1-1-3)设置在封油边(1-1-2)的周向两边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压油垫(I)为12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压油垫(O为扇形,动静压油垫(I)在圆形机床底座(2)上周向均勻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压油垫(I)中,每两个动静压油垫(I)之间的间隙为回油槽(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压油垫(I)的下端面(1-3)为平面。【文档编号】F16C32/06GK103438097SQ201310388754【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专利技术者】于晓东, 王志强, 周启慧, 谭力, 李欢欢, 付旭, 刘丹, 张艳芹, 邵俊鹏 申请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包括动静压油垫(1)、圆形机床底座(2)与旋转工作台(3);所述动静压油垫(1)正上方设有旋转工作台(3),所述动静压油垫(1)正下方设有圆形机床底座(2);所述动静压油垫(1)的上端面设有油腔(1?1),所述油腔(1?1)中间位置开有进油孔(1?1?1),所述油腔(1?1)外周设有封油边(1?1?2),其特征在于双向动静压混合润滑推力轴承的动静压油垫(1)上还包括有楔形(1?1?3);所述楔形(1?1?3)设置在封油边(1?1?2)的周向两边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东王志强周启慧谭力李欢欢付旭刘丹张艳芹邵俊鹏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