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快速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2820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19:08
一种开口快速扳手,包括:一握柄H,可供手部握持;一开口驱动部,其位于该握柄一端;及一系件室,其位于开口驱动部内,用以容纳待扳动工作物W。开口驱动部包括:一第一夹颚,其具有一第一抵靠壁;一第二夹颚,其包括:一第二抵靠壁,面对第一抵靠壁;一内壁,其自第二抵靠壁向第二夹颚之内侧延伸;一系件退让室;一辅助颚退让孔;一辅助颚,其可弹性地纵向滑动于该辅助颚退让孔内;及一辅助颚限位件,其与该限位槽耦合。辅助颚包括一外部端,其包括一可与该抵靠壁接触之枕部、及一与第一夹颚共同夹持待扳动工作物W之推压面;一内部端;及一限位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开口快速扳手,包括:一握柄H,可供手部握持;一开口驱动部,其位于该握柄一端;及一系件室,其位于开口驱动部内,用以容纳待扳动工作物W。开口驱动部包括:一第一夹颚,其具有一第一抵靠壁;一第二夹颚,其包括:一第二抵靠壁,面对第一抵靠壁;一内壁,其自第二抵靠壁向第二夹颚之内侧延伸;一系件退让室;一辅助颚退让孔;一辅助颚,其可弹性地纵向滑动于该辅助颚退让孔内;及一辅助颚限位件,其与该限位槽耦合。辅助颚包括一外部端,其包括一可与该抵靠壁接触之枕部、及一与第一夹颚共同夹持待扳动工作物W之推压面;一内部端;及一限位槽。【专利说明】开口快速扳手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4月30日、申请号为200810094485.X、专利技术名称为“开口快速扳手”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空转回拉往复操作之开口快速扳手,尤其是一种从夹持工作物W的位置空转回拉时,操作者可获得「一次到位」的平顺操作触感的开口快速扳手。
技术介绍
开口快速扳手,是结合传统开口扳手与棘轮扳手可空转回拉往复操作优点的改良手工具,使用时甚为方便,在过去已累积相当程度之改良技术。举例而言,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28757号(「可单向旋进之棘爪式扳手构造」);公告第278060号(「齿嚿式回转扳手」);公告第327619号、US5533428(W09615879) (「棘轮式扳手及以棘轮式扳手转动一个可转组件之方法」);公告第M310772(「可单向作动之开口扳手」)等专利案;及其它国家如美国US7111529、US7077035、US3165015专利案。另外,活动扳手亦有类似之往复操作机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01515(具有棘轮扳手功能之活动扳手)、及511564(滚轮式可逆活动扳手)专利案、美国US7010999、中国台湾专利公告262313、美国US2,879,681等。专利公告第228757号揭露之开口扳手,利用设于开口驱动部两侧夹颚中之「与驱动弹簧同向运动」之一对可缩爪/颚(卡齿2,3),使扳手可达到可空转回拉往复操作之功效。此一结构中,可缩爪/颚(2,3)是沿着弹簧推动方向前、后移动,以在扳手顺时针操作时旋紧螺丝、并在逆时针方向空转回拉。然而,由于扳手旋紧(或旋松)螺丝时,需仰赖螺丝抵紧可缩爪时由可缩爪提供之反作用力,此种运作方式之扳手之可缩爪/颚(2,3)虽提供有齿状面与螺丝接触,以提供反作用力;然而,一方面因反作用力的方向仅在齿状面上产生分力(齿状面整体上与螺丝接间之接触面并非呈90度)、齿状结构使用久后会产生磨损等因素,而直接影响旋紧/旋松的操作性能;另一方面,扳手开口部的尺寸与实际螺帽尺寸有差异,而可缩爪/颚(2,3)于操作过程中却又会前后移动并有累进磨损之情形,容易产生咬合上的误差。此种扳手使用上并不方便。专利公告第327619号、US5533428 (W09615879)等案略为改善了前述缺点,其主要方式是使用「与驱动弹簧同向运动」之单一可缩爪/颚15、并针对扳手开口部之结构进行改良一亦即,其界定可缩爪15具有一第二哨合面14,其平行于第一爪11上的第一哨合面13。然而,此一结构在空转回拉时运作并不顺利。其一原因在于,螺帽60邻近可缩爪15的一个侧面角75,很容易绊住可缩爪15而阻挡回拉的行程。即使该专利中提供倒角边16,试图减少此一问题,仍不能全面避免。而且,由于扳手开口部的结构复杂、尺寸较螺帽尺寸大,不但扳手重量随着尺寸增加,旋紧/旋松螺丝、与空转回拉的两个相反方向操作之间,必需反复历经多次移动测试,以寻求较佳施力点,此将耗费操作时间,对专业使用者而言,甚为不便。前述或其它类似问题存在于各种仰赖「与驱动弹簧同向运动之可缩爪」之扳手中;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10772号、US3, 165,015、US7, 077,035、US7, 111, 529等。此种扳手的另一普遍问题是:旋紧/旋松弹簧时,弹簧与可缩爪/颚直接承受巨大扭力,不利于使用寿命。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01515号、US7,010,999、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200637692号、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11564号揭露之活动扳手(adjustable spanner),米用不同之「枢转式爪」,普遍上可避免上述问题。详而言之,公告第501515号于固定颚11上设置横向贯穿该固定颚11之凹槽14,并以双层对称结构之转动件(枢转式爪)40、66枢固于该两凹槽14内,而使转动件40、66包夹于挡止部15之间,藉此达到将扳手沿一方向旋转可将螺丝旋紧/旋松,沿另一方向旋转可空转回拉。然而,此一专利仍具有下列缺点:(1)其两种形式之转动件(枢转式爪)40、66分别为双层对称结构、T形结构之实施例,结构复杂;(2)转动件40、66包夹在槽孔的两挡止部15之间,而无法旋入槽孔内,故扳手开口受限于转动件的突出而尺寸较大,较为笨重,而且只能使用于「活动扳手」上,不适用于开口扳手;(3)弹簧50、67设于枢转上,能使转动件40、66回弹的弹力较小,操作不顺畅;(4)用来容纳转动件40、66的槽为贯穿槽14或穿孔,穿透扳手头部,故扳手夹持部的强度较差。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11564号、US7,010, 999、及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公报第200637692号将前述公告第501515号中穿透扳手头部的贯穿凹槽改良成未穿透的圆弧C形槽而获得较高强度、并将前述公告第501515号中「转动件40、66」改成受弹簧拨动的「驱动滚轮」,以取代转动件(枢转式爪)。然而,一方面由于「驱动滚轮」面积大,用来安装该「驱动滚轮」的固定颚必需有相当宽大的面积来容纳该驱动滚轮;另一方面此等先前技术只能用于活动扳手,以配合「活动颚」、「蜗杆」等组件,才能确实咬合螺丝/螺帽等系件或工作物,整体活动扳手必更为笨重,操作不便。在各种可空转回拉往复操作之扳手中,利用「与驱动弹簧同向运动之可缩爪」机构之扳手较利用「枢转式爪」机构之扳手所需之结构较为单纯,具有低成本之优势;然而,前者之设计有高复杂度,一般不脱下列几种缺点:(I)回缩爪必需配合一「贯穿夹颚」的滑孔,致使扳手夹颚结构脆弱,易因长期高钮力操作而断裂(2)回缩爪被设计成具有复杂啮合面、或需配合多个回缩爪,以啮合螺丝/螺帽等系件或工作物等系件或工作物,致使制造不易或制造成本增加;(3)回缩爪的设计需承受极大的力量而容易损坏;(4)容纳螺丝/螺帽等系件之系件室,可能采移动式夹颚而结构复杂;或虽采一体式夹颚但系件室轮廓复杂,致使操作不易。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开口快速扳手,改善前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揭露一种开口快速扳手,包括:一握柄,可供手部握持;一开口驱动部,其位于该握柄一端;及一系件室,其位于开口驱动部内,用以容纳待扳动工作物。开口驱动部包括:一第一夹颚,其具有一第一抵靠壁;一第二夹颚,其包括:一第二抵靠壁,面对第一抵靠壁;一内壁,其自第二抵靠壁向第二夹颚之内侧延伸;一系件退让室;一辅助颚退让孔;一辅助颚,其可弹性地纵向滑动于该辅助颚退让孔内;及一辅助颚限位件,其与该限位槽耦合。辅助颚包括一外部端,其包括一可与该抵靠壁接触之枕部、及一与第一夹颚共同夹持待扳动工作物W之推压面;一内部端;及一限位槽。。【专利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口快速扳手,其可空转回拉往复操作以转动一待扳动工作物(W),该待扳动工作物具有一含有至少一对相对接触边缘(WS)之驱动端,该开口快速扳手包含:一握柄(H),其具有一端;一开口驱动部(100),其包括邻近握柄(H)之该端之一基部(121)并形成一驱动开口;一第一夹颚(110),其从该开口驱动部(100)之基部(121)向外延伸,该第一夹颚(110)包括一设于一第一平面之第一抵靠壁(114);一第二夹颚(120),其从该开口驱动部(100)之基部(121)向外延伸,而使第一夹颚(110)及第二夹颚(120)界定该驱动开口,此驱动开口的结构可接纳待扳动工作物(W)之驱动端,该第二夹颚(120)包括一设于一第二平面之第二抵靠壁(124);及一辅助颚(140),其包括一抵靠面(143),该辅助颚(140)可滑动地接纳于第二夹颚(120)中而使辅助颚(140)的抵靠面(143)向外延伸进入该驱动开口中;其中该待扳动工作物(W)的驱动端可滑动地接纳于该开口驱动部(100)的该驱动开口中,使得待扳动工作物(W)可在第一抵靠壁(114)与第二抵靠壁(124)的配合下、以及第一抵靠壁(114)与辅助颚(140)之抵靠面(143)的配合下,朝向一第一方向旋转;且其中,所述辅助颚(140)还包括一限位槽(148),所述第二夹颚(120)还包括一辅助颚限位件(150),所述辅助颚限位件(150)与所述限位槽(148)耦合,以限制该辅助颚(140)移动于一未受偏压之第一位置与一受偏压之第二位置之间,且其中该第一抵靠壁(114)及第二抵靠壁(124)大致相互平行、且 以一第一宽度分开,而该待扳动工作物的驱动端的至少一对相对接触边缘(WS)之间为一第二宽度,该第一宽度大致等于该第二宽度,且其中该辅助颚(140)之系件接触面与第一夹颚(110)之第一抵靠壁(114)间的最窄宽度大致等于该待扳动工作物W之尺寸;且其中该开口驱动部(100)进一步包括一内凹之内壁(126),其从第一抵靠壁(114)向第二抵靠壁(124)延伸,该内壁(126)之结构使得当该待扳动工作物(W)之驱动端完全接纳于驱动开口内时,该开口驱动部(100)可相对于该待扳动工作物(W)之驱动端而沿一第二方向旋转;且其中第一夹颚(110)的一内段形成一内凹部(112),该内凹部(112)可在该扳手空转回拉之操作过程中,容纳工作物(W)之突出角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端木宪忠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艾沛克斯工具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