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水泥容器自动制造设备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805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设备包括一个用来制作容器的侧壁和底部的单一的工位10,其底部形成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真空成层成型芯箱(22a-22b),成型芯箱受到产生旋转、垂直和翻转运动的机构(23-24-25)的作用,此机构和侧壁形成装置(10a-10b)协调动作,使下一个容器的底部和每个容器的侧壁同时制作,而另一个先前制成的底部位于一个适于放置到成型型芯的位置,这些可通过成型芯箱交替地从制作位置(X)移到放置位置(Y)或相反来实现。(*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制造石棉水泥容器特别是具有大致四边形横截面、容量在一至三立方米的顶部敞口容器的自动设备或装置的改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许知道,本申请人先前申请的意大利专利No.1,143,524描述了一种制造所述的那种容器的自动设备,此设备通过在适当预穿孔的成形型芯上将可塑状态石棉水泥的含水拌合物进行成层来制造容器的侧壁,它们组成容器的侧边的部分,这样就制成了容器。型芯受到真空作用并以足够速度旋转;成层由辊子来实现,在置入分离过滤布后辊子把拌合物以连续层的方式加到型芯上并同时把它们压实。底部单独制造,在冲洗型芯并加进分离过滤布后,底部预先施加到从制备完毕的容器中抽出的成形型芯上。接着将制成的容器送到一个养护炉,支承型芯从炉中的出口抽出,并转回到生产循环中去。现行的把底部和侧壁分开制作的制造过程存在着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因为不可能使一个生产步骤和另一个相协调,因而大大地减慢了容器的生产过程。分别施加底部也需要手工完成操作,制作底部和侧壁的各自分开的工位的存在而且使设备复杂化,还需要搬运中间产品,因此也增加了操作设备的劳动力而且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时间的缩短。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通过对底部的制作和施加的操作的改进,全自动进行生产,并与侧壁的制作同时进行,不需要任何手工完成操作乃至中间产品的搬运,以消除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用于制作底部和侧壁的装置以使所述装置适于制造不同尺寸的容器,所述的设备通过对它的改进能连续制造而不必任何调整或停止连续生产。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目标及目的从下面的描述中将会更清楚,为实现这些目标和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它包括使设备具有侧壁形成装置和底部形成装置连在一起的单一生产工位,至少包括一对真空成层成形芯箱,所述的一对底部成形芯箱受到生产旋转、垂直及翻转运动的机构的作用,这些机构与侧壁形成装置协调动作,使下一个容器的底部和每个容器的侧壁的制作同时形成,而另一个先前形成的底部位于一个适于放置到盖有滤布的型芯上的位置,这些可通过底部成形芯箱交替地从形成位置移到放置位置或反之来实现。受到真空作用的底部成形芯箱有一个可渗透的表面,石棉水泥拌合物在置入分离过滤布后,通过作旋转运动和散布-压实悬臂的作用,分配到所述表面上。成形芯箱根据制作的容器的尺寸是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尺寸。成形芯箱在散布臂上交替移动,当所述臂在一成形芯箱上对一底部进行成层时,另一个成形芯箱安排在一个当底部放置时将被垂直安排的型芯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设备的其他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描述并参考附图可更加明显,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改进的底部和侧壁制作装置的顶视平面图;图2是沿图1中Ⅱ-Ⅱ箭头方面的前剖视图;图3是沿图2中Ⅲ-Ⅲ箭头方向的横剖视图。在附图中,编号10用来总的表示制作工位,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那里底部的形成及其联接,以及其后容器的完工,都是同时进行的。为此,工位10包括两个分开的制作容器边壁FL的机构10a和10b;每个机构包括一个呈穿孔圆顶形状的旋转卷筒M,它与真空源连接在一起,并以已知的方式接受成形型芯A,型芯A可透过真空并最好用聚合材料制成。每个卷筒M和它的驱动马达11被支承在相应的摇臂12上。摇臂12由液压千斤顶13控制,它使摇壁12具有相隔90°角的两个位置;在图中以Y表示的第一位置,卷筒的转轴是垂直的;在以X表示的第二位置,卷筒轴是水平的。每个卷筒周期性地移动到垂直位置Y以完成如下操作装配型芯A,施加预成形的底部FO,抽出完工的容器SS;当移动到水平位置X时形成侧壁FL。所述的侧壁以已知的方式通过相应的成层压实辊子14来制作,辊子14被支承在由推杆16控制的摇架15上。第三底部形成机构10c安排在两个侧壁形成机构10a和10b之间。机构10c包括一个支承马达21的中心柱20,马达21驱动旋转的悬臂26,悬臂26用来以连续层的方式配料并把成形芯箱22a-22b中的塑性石棉水泥压实以形成底部。每个成形芯箱具有可渗透的成形表面并受到真空作用,它由各自可移动的框架23a-23b支承。每个框架连接在相应的滑块24a-24b上,并能够进行绕其自身水平转轴“b”作受控的翻转摆动运动f3。如f2所示,滑块24a-24b可在设于中心柱20两侧并可绕各自垂直轴“a”作受控摆动f1的相应的支承立柱25a-25b上垂直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制作侧壁FL的机构10a-10b和用于制作底部的机构10c同步并同时动作,这样,比如当作用在已提供有底部的型芯A2上的机构10b上制作边壁FLb时,另一个底部就在邻近的成形芯箱22b中制成。在这些发生时,另一个成形型芯箱位于一个适于将先前形成的底部施加到型芯A1上的位置,此时型芯(带有滤布)已装在相应的卷筒上,卷筒已移至位置Y,制作完毕的容器以及有关的成形型芯也已从其中抽出。因此,成形芯箱22a-22b通过下面的一系列协调动作交替地从形成位置转移到放置制成的底部的位置,或相反-立柱25绕自身垂直轴“a”作180°的旋转f1,-滑块24沿相应立柱25的上升f2,-成形芯箱的框架23绕其自身水平旋转轴“b”作180°翻转f3。按上述顺序的这些动作的结果把每个成形芯箱22a-22b从形成位置X移动到放置位置Y,而反顺序动作的结果是把每个成形芯箱从放置位置移动到形成位置。各种动作是协调的,这样当一个成形芯箱,比如22b,通过第一旋转f1从形成位置移开时,另一个成形芯箱22a进行类似但反向的旋转f′1,在悬臂26(图1)下移动以取代原先的那个。成形芯箱22的运动也与那些支承卷筒的摇臂12的运动相协调,这样一旦当成形芯箱22a从放置位置移至形成位置时,在垂直位置Y时已接受底部的卷筒M1(型芯A1已装在其上)降低到水平的侧壁形成位置X。反过来,在成形芯箱22a的放置步骤时,带有已形成的容器SS的卷筒M2上升到位置Y以使所述容器可以轴出,并再安装上新的成形型芯,预制的底部已由成形芯箱22b放置在新的成形型芯上。因此,当一个卷筒位于水平的形成位置时,另一个则位于垂直的接受底部的位置。底部通过中断成形芯箱的直空的作用而放置到型芯上,很显然,通过成对设置成形芯箱22和卷筒M,各种不同尺寸的容器可在单个工位10上交替制作;为此,只要为工位10提供有不同于成形芯箱22b的尺寸的成形芯箱22a就够了。根据上面非限制性的实例的描述和图示,制作和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可以有种种改变和变化,但这种种改变和变化仍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制造石棉水泥容器的自动设备,通过侧壁和底部的分开成层并在受到真空作用的可循环使用的成形型芯上组合在一起来制成容器,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包括形成侧壁和底部的单一的工位,底部形成装置至少含有一对真空成层成形芯箱,所述的一对成形芯箱受到产生旋转、垂直及翻转运动的机构的作用,这些机构与侧壁形成装置协调动作,使下一个容器的底部和每个容器的侧壁同时形成,而另一个先前形成的底部位于一个适于放置到成形型芯的位置,这些是通过成形芯箱交替地从形成位置移到放置位置或反之来实现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一的形成工位包括两个分开布置的侧壁形成机构,在它们之间安排有一个底部形成机构,每个所述的侧壁形成机构包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石棉水泥容器的自动设备,通过侧壁和底部的分开成层并在受到真空作用的可循环使用的成形型芯上组合在一起来制成容器,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包括形成侧壁和底部的单一的工位,底部形成装置至少含有一对真空成层成形芯箱,所述的一对成形芯箱受到产生旋转、垂直及翻转运动的机构的作用,这些机构与侧壁形成装置协调动作,使下一个容器的底部和每个容器的侧壁同时形成,而另一个先前形成的底部位于一个适于放置到成形型芯的位置,这些是通过成形芯箱交替地从形成位置移到放置位置或反之来实现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蒂利奥皮拉托
申请(专利权)人:西尔卡股份联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