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9441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3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主机具有限定了出风口的罩体。罩体容纳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产生冷气或暖气,形成从出风口流出的气流。一对风机单元布置在出风口的相反侧。该风机单元构造成吸入室内空气并吹送该室内空气。热交换器包括前段和后段,在出风口的纵向上,后段具有的长度大于前段的长度。后段延伸进入各自限定于风机单元后面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构造成,通过热交换产生冷气或暖气,用于构成从室内机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或暖气气流。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81212和No.2003-130381中所披露的,一些空调器在出风口旁包括第二出风口,这两种出风口全部形成于室内机罩体中。第二出风口用来构成冷气或暖气的附加气流。与具有单一出风口的室内机相比较,该室内机允许在较宽区域内散布冷气或暖气。一般而言,室内机在出风口处包括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用来调节流出气流的方向。然而,一旦气流从出风口排放,之后气流的方向及运动取决于自然对流。如果能更巧妙地控制气流的这种方向及运动,就能在室内建立未曾体验过的舒适温度环境。理想的是,无论是否实现对气流方向及运动的控制,都避免空调器尺寸或体积方面的增加。不宜的是,因避免空调器尺寸或体积方面的增大而导致空调器热交换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空调器,有助于在使热交换效率尽可能高的情况下建立舒适温度环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机,其具有限定出风口的罩体,该罩体容纳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产生冷气或暖气,其形成从出风口流出的气流;以及一对风机单元,其布置在出风口的相对两侧,这些风机单元构造成吸入室内空气并且吹送该室内空气,其中,该热交换器包括:前段,布置在风机单元之间的空间中;以及后段,在出风口的纵向上,后段具有的长度大于前段的长度,其中,该后段延伸进入各自限定于风机单元后面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调器允许冷气或暖气的气流从该出风口流出。将室内空气的气流吹出风机单元。可利用室内空气气流来控制冷气或暖气的气流方向和/或运动。能将冷气或暖气输送至期望位置。能有效地增强或改进室内的温度环境。另外,空调器能有效利用风机单元后面的空间,以容纳热交换器后段的一部分。据此,能最大程度地抑制或避免热交换器尺寸或体积的减小,而与该风机单元是否存在无关。空调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驱动源,其构造成驱动容纳在罩体内的第一吹风机;以及第二驱动源,其独立于第一驱动源,构造成驱动容纳在各风机单元的罩体中的第二吹风机。室内空气的气流流速可以设定为不同于冷气或暖气的气流流速。具有较大流速的气流可以用来限制具有较小流速的气流。以这种方式能对冷气或暖气的气流方向和/或运动实现可靠控制。在空调器中,风机单元可以支撑于主机,以改变与主机的相对姿态。可以使风机单元的出风口相对于主机的出风口移动。据此,能将室内空气的气流设定于期望方向。室内空气气流的受控方向允许对冷气或暖气的气流方向和/或运动进行适当控制。利用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组成部件及其组合,将实现并获得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及优点。应当理解,以上概括说明以及下文具体说明二者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制,特此申明(asclaimed)。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室内机结构的轴测图;图3是示意性图示主机中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俯视图;图4是主机的分解图;图5是风机单元的放大轴测图;图6是示意性图示风机单元中左右风向板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4中7-7线的水平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图示空调器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图9是示意图,图示选择制冷操作的第一模式时上下风向板姿态和风机单元姿态;图10是图示选择制冷操作的第一模式时室内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11是示意图,图示选择制冷操作的第二模式时上下风向板姿态和风机单元姿态;图12是图示选择制冷操作的第二模式时室内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13是图示选择制冷操作的第三模式时室内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14是示意图,图示选择制热操作的第一模式时上下风向板姿态和风机单元姿态;图15是图示选择制热操作的第一模式时室内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16是示意图,图示选择制热操作的第二模式时上下风向板姿态和风机单元姿态;图17是图示选择制热操作的第二模式时室内空气流动的示意图;以及图18是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室内机结构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意性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1的结构。空调器11包括室内机12和室外机13。室内机12位于例如建筑物的室内空间中。另外,室内机12可以位于与室内空间等效的环境空间中。室内热交换器14安装在室内机12中。压缩机15、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以及四通阀18安装在室外机13中。用室内热交换器14、压缩机15、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以及四通阀18的组合,建立制冷回路19。制冷回路19包括第一循环路径21。第一循环路径21使四通阀18的第一端口18a与四通阀18的第二端口18b彼此连接。压缩机15的吸入口15a通过致冷剂配管与四通阀18的第一端口18a连接。气态致冷剂从第一端口18a供至压缩机15的吸入口15a。压缩机15构造成,将低压气态致冷剂压缩至预定高压。压缩机15的排出口15b通过致冷剂配管与四通阀18的第二端口18b连接。气态致冷剂从压缩机15的排出口15b供至四通阀18的第二端口18b。利用致冷剂配管例如铜管形成第一循环路径21。制冷回路19进一步包括第二循环通路22。第二循环通路22使四通阀18的第三端口18c与四通阀18的第四端口18d彼此连接。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4按所列顺序自第三端口18c开始安装在第二循环通路22中。室外热交换器16用来在通过的致冷剂与环境空气之间交换热能。室内热交换器14用来在通过的致冷剂与环境空气之间交换热能。利用致冷剂配管例如铜管形成第二循环通路22。室外机风扇23安装在室外机13中。室外机风扇23与室外热交换器16关联。室外机风扇23构造成驱动例如叶轮转动,以产生气流。该气流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6。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6的气流流速取决于叶轮的转速。利用气流流速来调整致冷剂与室外热交换器16处环境空气之间所交换的热能的量。室内机12包括主机25和一对风机单元26。室内热交换器14和第一吹风机27安装在主机25中。第一吹风机27与室内热交换器14关联。第一吹风机27构造成驱动例如叶轮转动,以产生气流。第一吹风机27运转以将室内空气吸进主机25。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4。热交换器产生从主机25排出的冷气或暖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4的气流流速取决于叶轮的转速。利用气流流速来调整致冷剂与室内热交换器14处环境空气之间所交换的热能的量。风机单元26构造成,吸入室内空气并且原样排出室内空气,具体而言,未经有意冷却或加热。当制冷回路19在制冷操作下工作时,四通阀18既使第二端口18b与第三端口18c互相连接、又使第一端口18a与第四端口18d互相连接。将高温高压的致冷剂从压缩机15的排出口15b供至室外热交换器16。致冷剂依序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4进行循环。将致冷剂的热能释放到室外热交换器16处的室外大气。在膨胀阀17处使致冷剂减压至低压。减压的致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4处的环境空气吸收热量。因此,产生冷气。借助于第一吹风机27的动作,迫使冷气流进室内。当制冷回路19在制热操作中工作时,四通阀18既使第二端口18b与第四端口18d互相连接、又使第一端口18a与第三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主机,其具有限定出风口的罩体,所述罩体容纳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产生冷气或暖气,该冷气或暖气形成流出所述出风口的气流;以及一对风机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两侧,所述风机单元构造成吸入室内空气并且吹送所述室内空气,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前段,其布置在所述一对风机单元之间的空间中;以及后段,在所述出风口的纵向上,所述后段具有的长度大于所述前段的长度,其中所述后段延伸进入各自限定于所述风机单元后面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27 JP 2012-1035221.一种空调器,包括:主机,其具有限定出风口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容纳位于所述第一罩体的气流中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产生冷气或暖气,该冷气或暖气形成流出所述出风口的气流;以及一对风机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两侧适合于绕水平轴线移动,所述风机单元构造成吸入室内温度空气并且吹送所述室内温度空气,具有第二罩体的所述风机单元构造为使所述室内温度空气的气流与所述第一罩体内的所述冷气或暖气的气流隔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律志杉山慎治春山贤二岩野俊田中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