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7394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24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一第一光源装置以及一第二光源装置。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及一第三侧边,其中该第一侧边相对于该第三侧边,且该第二侧边连结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三侧边之间。第一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一、第二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一、第二侧边。第二光源装置邻近于该第二、第三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二、第三侧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角落入光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面板现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的电子产品。然而,液晶显示装置内的液晶显示面板无法自行发光,因此必须配有背光单元,从其后表面均匀地照亮整个屏幕。背光模块的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透过简洁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辉度的面光源,以提供液晶显示器面板背光光源。目前背光模块所使用的发光源除了冷阴极萤光灯管之外,发光二极管亦逐渐应用至中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之中。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元件分解图。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一前板11、一液晶面板12、一背光模块13以及一背板14。背光模块13与液晶显示面板12夹设于前板11与背板14之间。背光模块13包括一导光板15以及二个光源装置16。为了要提供充足的平面光线至背供模块13且避免热点(hotspot)的产生,相对于导光板15长边(或短边)设置的光源装置16通常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17。由于发光二极管17制造成本昂贵,若能减少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对于成本的节省也有所助益。所以开发一种能使用较少数量发光二极管,将是制造商希望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将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导光板二个侧边的交会角两侧,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一第一光源装置以及一第二光源装置。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及一第三侧边,其中该第一侧边相对于该第三侧边,且该第二侧边连结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三侧边之间。第一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一、第二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一、第二侧边。第二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二、第三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二、第三侧边。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源装置包括:一第一垂直基板、一第一水平基板以及多个第一发光件。第一垂直基板面对该第一侧边,且第一水平基板面对该第二侧边,其中第一垂直基板以及该第一水平基板上至少设置一第一发光件。第二光源装置包括:一第二垂直基板、一第二水平基板以及多个第二发光件。第二垂直基板面对该第二侧边,且第二水平基板面对该第二侧边,其中第二垂直基板以及该第二水平基板上至少设置一第二发光件。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第三侧边用以接收光线的入光面的长度小于其总长度的二分之一。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三光源装置以及一第四光源装置,其中该导光板还包括一第四侧边,相反于该第二侧边并连结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三侧边之间,该第三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一、第四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一、第四侧边,该第四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三、第四侧边的交接处,并面向该第三、第四侧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依序相接,其中该第一侧边相反于该第三侧边,且该第二侧边相对于该第四侧边。其特征在于,邻近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边的交接处,该导光板的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边分别包括一入光面,用以接收光线,其中所述入光面的长度小于其所对应的该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侧边的总长度的二分之一。较佳地,所述入光面的长度小于其所位于的该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侧边的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本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运用上述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在应用上,上述第二、第四侧边为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第一、第三侧边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且第一、第三侧边分别垂直于该第二、第四侧边。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是设置于导光板相邻二侧边的交会角两侧,故可减少发光件的使用数量。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显示已知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元件分解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元件分解图;图3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图3B显示图3A中TL区域的放大图;图3C显示图3A中TR区域的放大图;图4A显示沿图2A-A线段所视的剖面图;图4B显示沿图2B-B线段所视的剖面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的底面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以及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液晶显示装置11~前板12~液晶面板13~背光模块14~背板15~导光板16~光源装置17~发光二极管20、30、40、40’~液晶显示装置21~胶框22~网点油墨23~背光模块231、331、431~导光板231a、331a、431a~第一侧边231b、431b~第二侧边231c、331c、431c~第三侧边231d、331d、431d~第四侧边233、333~第一光源装置2331~第一垂直基板2333~第一水平基板2335~第一发光件2337~背光腔235、335~第二光源装置2351~第二垂直基板2353~第二水平基板2355~第二发光件2357~背光腔237~光学膜片25~显示面板27~前框29~背框434~第三光源装置4341~第三垂直基板4343~第三水平基板436~第四光源装置4361~第四垂直基板4363~第四水平基板TL、TR~区域C1-C4~入光面V1-V4~交会角具体实施方式现配合附图说明较佳实施例。请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20包括:一胶框21、一背光模块23、一显示面板25、一前框27以及一背框29。背光模块23设置于胶框21的后侧,且包括一导光板231、一第一光源装置233、一第二光源装置235以及多个光学膜片237。请参照图3A并搭配参考图2,为便于说明,在图3A中,背光腔2337省略绘制,在此先予指明。光学膜片237设置于导光板231的出光面,用以雾化来自导光板231的光线。导光板231具有一第一侧边231a、一第二侧边231b、一第三侧边231c及一第四侧边231d,首尾依序相接,其中第一侧边231a相对于第三侧边231c,且第二侧边231b相对于第四侧边231d。在此实施例中,相邻第一侧边231a与第二侧边231b的交会角V1的位置,第一侧边231a包括一入光面C1,且第二侧边231b包括一入光面C2。相邻第二侧边231b与第三侧边231c的交会角V2的位置,第二侧边231b包括一入光面C3,且第三侧边231c包括一入光面C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导光板231是运用于一18.5英寸的液晶显示装置20(图2)。亦即,第二、第四侧边231b、231d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第一、第三侧边231a、231c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其中第一、第三侧边231a、231c延伸于Y方向且具有长度L1,且第二、第四侧边231b、231d延伸于X方向且具有长度L2。请参照图3B。第一光源装置233设置于该第一、第二侧边231a、231b的交会角V1两侧,且包括一第一垂直基板2331、一第一水平基板2333、多个第一发光件2335以及二个背光腔2337(图2)。第一垂直基板2331平行于第一侧边231a。二个设置于第一垂直基板2331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及一第三侧边,其中该第一侧边相对于该第三侧边,且该第二侧边连结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三侧边之间;一第一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一、第二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一、第二侧边;以及一第二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二、第三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二、第三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及一第三侧边,其中该第一侧边相对于该第三侧边,且该第二侧边连结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三侧边之间;一第一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一、第二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一、第二侧边;以及一第二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二、第三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二、第三侧边,其中该第一光源装置包括:一第一垂直基板,面对该第一侧边;一第一水平基板,面对该第二侧边;以及多个第一发光件,其中该第一垂直基板以及该第一水平基板上至少设置一第一发光件;其中该导光板的第一侧边包括平行该第一侧边的一入光面,面对于该第一垂直基板上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件用以接收光线,且具有一凸出部;其中该导光板的第二侧边包括平行该第二侧边的一入光面,面对于该第一水平基板上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件用以接收光线,且具有一凸出部;其中该第二光源装置包括:一第二垂直基板,面对该第三侧边;一第二水平基板,面对该第二侧边;以及多个第二发光件,其中该第二垂直基板以及该第二水平基板上至少设置一第二发光件;其中该导光板的第三侧边包括平行该第三侧边的一入光面,面对于该第二垂直基板上的至少一第二发光件用以接收光线,且具有一凸出部;其中该导光板的第二侧边包括平行该第二侧边的一入光面,面对于该第二水平基板上的至少一第二发光件用以接收光线,且具有一凸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第三侧边用以接收光线的入光面的长度小于其总长度的二分之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三光源装置以及一第四光源装置,其中该导光板还包括一第四侧边,相对于该第二侧边并连结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三侧边之间,该第三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一、第四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一、第四侧边,该第四光源装置设置于该第三、第四侧边的交会角两侧,并面向该第三、第四侧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多个网点油墨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底面,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面邻近该第二侧边且位于该第一、第三侧边的实质中央的区域的网点油墨密度高于该第一、第三侧边处的网点油墨密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多个背光腔,包覆于该第一、第二光源装置的外部。6.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依序相接,其中该第一侧边相对于该第三侧边,且该第二侧边相对于该第四侧边,其中,邻近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边的交接处,该导光板的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边分别包括一入光面,用以接收光线,其中所述入光面的长度小于其所对应的该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侧边的总长度的二分之一;一第一光源装置,面向该第一侧边;一第二光源装置,面向该第二侧边;一第三光源装置,面向该第四侧边;一第四光源装置,面向该第三侧边;其中该第一光源装置包括: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恭林文郁张献文陈元胜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