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筒双井表层固井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5305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16 19:45
一种单筒双井表层固井工艺,包括:扩眼作业;将单筒双井钻井与固井用井口环板吊放在隔水套管上;下放固定长、短套管串;分别在长套管和短套管内注满海水;对固井管道通水试压;向长套管内泵注先行水;向长套管内泵注水泥浆;释放顶替胶塞泵注海水,水泥浆进入短套管串中封固;海水将长套管内水泥浆顶替出浮鞋,进入两套管串与井筒内壁组成的环空,同时顶替胶塞抵达套管内浮箍位置并形成密闭空间;打开通路,释放压力,拆固井管线,水泥浆候凝,完成固井;通过一次固井完成同一井眼中两口井的表层固井作业,保证作业安全且满足套管浮鞋处固井质量,具有在井口平台施工不占钻机时间的特点,有效提高单筒双井作业时效,节省钻机费用及油田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筒双井表层固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扩眼作业完成后,起出扩眼钻具;第二步,拆除环板本体(31)上的大直径套管下入孔补心(331)和小直径套管下入孔补心(341),然后将单筒双井钻井与固井用井口环板吊放在隔水套管上,并将环板上的限位固定挡块35置于隔水套管内,以固定井口环板,防止其横向晃动,隔水套管可阻隔海水进入所钻井筒;第三步,由环板本体(31)上的小直径套管下入孔(34)下放长套管串(20),该长套管串的构成从下至上依次为浮鞋(9)、安装有套管扶正器的单根套管(8)、浮箍(7)和经倒角处理的多根套管(5),作业期间顶替胶塞(6)由井口水泥头处向套管内投放,其最终位置是浮箍上端;待长套管串到位后坐入补心(341),固定长套管串;第四步,为增大两套管串间的距离、减少彼此刮碰的几率,将井架向大直径套管下入孔的方向进行移动,由环板本体(31)上的大直径套管下入孔下放短套管串(21),该短套管串(21)的构成从下至上依次为引鞋(19)、安装有套管扶正器的单根套管(18)以及经倒角处理的多根套管(15);待短套管到位后坐入补心(331),固定短套管串;第五步,长套管串(20)和短套管串(21)下放到位后,在长套管串的井口端安装内置顶替胶塞的水泥头(4),此外水泥头上还接有顶替海水专用的高压管线(1)、用于开关管汇的高压旋塞(2)和注入水泥浆专用的高压管线(3);在短套管串上端安装固井用快速接头(13)、用于连接其它管线的循环头(12)、具有开关管汇的高压旋塞(11)和排放液体用的中压管线(10);第六步,分别在长套管串(20)和短套管串(21)内注满海水;第七步,对固井管道通水试压,保障固井过程中管线牢固可用;第八步,向长套管串(20)内泵注先行水;由于浮鞋(9)和浮箍(7)内均配有单流阀,而引鞋(19)内部不设置单流阀,所以注入的先行水仅能正向流动,即由井口水泥头、经长套管内壁、再从短套管井口和井口环空返出,因此注水泥浆过程在长套管一方进行;第九步,固井泵向长套管内泵注水泥浆,期间由观察孔36观察套管环空中先行液和水泥浆的返出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可及早发现并做出调整;第十步,释放顶替胶塞(6),开始用泥浆泵泵注海水,推动顶替胶塞(6)下行,在顶替即将结束的时候,打开短套管上的高压旋塞(11)致形成通路,使少量水泥浆进入到短套管串中,体积约为0.8~1方,确保水泥浆对短套管鞋处的封固质量;该顶替胶塞的外径尺寸与套管内径相等,隔离顶替胶塞以下的水泥浆和顶替胶塞以上的海水,避免混浆、保证水泥浆质量;第十一步,当海水将长套管内水泥浆顶替出浮鞋,进入两套管串与井筒内壁组成的环空,并抵达指定封固层段时,顶替胶塞也将按设计碰到浮箍(7),并形成密闭空间,泥浆泵泵压会迅速升高,此现象的出现表明固井过程顺利,水泥浆顶替到位;第十二步,打开通路,释放压力,拆固井管线,水泥浆候凝,完成固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刚范白涛邓建明马英文付建民刘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