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锯的铰接机构及包括该铰接机构的圆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408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入式动作圆锯,该圆锯具有双枢铰机构。通过使铰链的部件推靠锯的诸如基板部件等的固定构件而减轻了与这种铰接机构相关的具体为轴端流动的问题。所述推压力是通过诸如弹簧垫圈的弹性构件施加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锯。具体地但不排它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切入式圆锯,该圆锯具有切入式切割动作和设置成容许所述圆锯的主体可以相对于该园锯的基板作相对移动的铰接机构。
技术介绍
能提供切入式切割动作的圆锯为公知。这类锯在锯的族群称为圆锯。切入式圆锯(plunger cut circular saw)通常是手动操作的电动便携锯。通常,它们包括容纳在以塑料模制的壳体中的电动马达(即电动机),该壳体具有一体的手柄和开关,操作者通过该手柄和开关来操作马达并将锯切入到工件中。锯片可连接到电机或相关变速箱的输出轴。锯片容纳在护罩中。该锯还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用于接合工件的底侧面。该基板通常具有锯片在使用过程中在其中通过的孔。锯的切入动作是通过布置成使得壳体可相对于基板在停泊位置和切入位置之间移动的枢转或铰接机构而实现的。这样,因为锯片与马达(通常通过变速箱)连接,所以锯片可相对于基板移动。在停泊位置,锯片完全容纳在锯片护罩内,而不延伸穿过基板中的孔。在切入位置,锯片从护罩延伸穿过该孔。布置有一弹簧来将锯推压到停泊位置。因此,可以将锯放置在工件上,可以致动马达,然后使锯片切入到工件中从而开始对工件进行切割。通常,铰链相对于预定的切割方向在基板上布置在锯片之前或锯片之后。因此,在锯从停泊位置向切入位置移动时,马达壳体和手柄就沿着弓形路径移动。该路径使得手柄的角度在切入过程中相对于工件或操作者发生变化,对操作者而言,这相当不舒适,并且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申请者为百得有限公司的德国专利申请公开号DE19635527公开了-->一种具有摆动臂铰接机构或双枢轴的切入式动作圆锯。这样,可将手柄相对于基板的角度布置成以最小的量改变。这类铰接机构具有的问题在于,铰接部件的制造公差必须相对精确,以避免锯在切入时马达壳体和基板相对于预定切割方向发生相对横向移动,或使该移动最小。本专利技术旨在减低与现有技术相关的问题。总体上,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切入动作圆锯,该圆锯利用摆动臂铰接机构来改进人体工程学符合程度和操作者的舒适度,并对上述和DE19635527中的摆动臂机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电动圆锯,该圆锯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马达,所述马达具有与变速箱或驱动轴连接的从动输出端,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用于将锯片固定地连接到所述锯,基板,该基板具一底表面,所述底表面的布置使其能与工件和/或导轨连接,铰接机构,该铰接机构的布置为使所述壳体或变速箱能与所述基板连接,从而使所述驱动轴可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停泊位置和切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驱动轴处于所述停停泊位置时,锯片容纳在锯片护罩中,而当所述驱动轴处于所述切入位置时,锯片的一部分从所述锯片护罩延伸出;所述圆锯的特征在于,所述铰连机构包括一轴承装置及一徧压装置,所述轴承装置使所述壳体能绕所述轴承的纵轴枢转,而所述徧压装置沿所述轴承的轴向方向施加徧压,从而至少部分抵消或减低因所述壳体绕轴承转动而产生的轴向力,从而减低轴端流动的问题。-->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圆锯,例如是手持式图锯,该圆锯包括:马达壳体,该马达壳体用于容纳马达,所述马达具有与变速箱或驱动轴连接的从动输出端;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用于将锯片固定地连接到所述驱动轴;基板,该基板具有布置成与工件或导轨接合的底表面;铰接机构,该铰接机构使所述马达壳体或变速箱与所述基板连接,从而所述驱动轴可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停泊位置和切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驱动轴处于所述停泊位置时,锯片容纳在锯片护罩中,而在所述驱动轴处于所述切入位置时,锯片的一部分从所述锯片护罩延伸出,并且其中,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臂,该臂在第一端处可移动地与所述基板连接,而在第二端处可移动地与所述马达壳体或变速箱连接,所述圆锯的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布置成与轴承相配合的杆以及布置成使所述轴承的表面压靠杆表面的弹性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圆锯的铰接机构,该圆锯铰接机构布置成使圆锯的马达壳体或变速箱可移动地与基板连接,该铰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臂,该臂在第一端处可移动地与所述基板连接,而在第二端处可动地与所述马达壳体或变速箱连接,所述圆锯铰接机构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成与轴承相配合的杆,以及布置成使所述轴承的表面压靠杆表面的弹性构件。已经发现上述布置可克服与摆动臂铰接机构相关的问题,或使得该问题最小化。具体而言,已经发现摆动臂沿铰接销的轴向移动是有问题的,而本专利技术可减少或克服该问题。(在锯切入时会产生这样的轴向移动,并导致摆动臂沿着螺旋或螺旋状路径移动。)优选的是,所述杆具有与所述轴承的内径相配合的第一直径,以及在所述第一直径侧的第二较大直径,并且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杆的所述内径上。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杆的布置在所述内径和第二直径之间的部分接合。此外,所述弹性构件布置成施加平行于所述杆的纵向轴线的轴向力。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构件为螺旋弹簧或压缩垫圈。-->优选的是,由所述弹性构件施加的力在20N至100N之间。更加优选的是,由所述弹性构件施加的力在30N至60N之间或在50N与75N之间。最优选的是,由所述弹性构件施加的力为60N(+/-5N)。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锯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锯的一些部件的分解图;以及图3为图1所示的一些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旨在对DE 19635527中所公开的及可被认为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铰接机构进行改进。在该文献中公开的铰接机构的主要问题在于所谓的“轴端流动(axial end flow)”现象。此一不良现象的问题为:当锯从停机位置(或停泊位置)(即当锯片完全容纳在护罩中)向切入位置(即当锯片延伸穿过基板孔,以对工件进行切割)移动时就会发生这种现象。我们已经发现,对该现有技术系统而言,操作者必须注意确保仅沿着锯片平面内的方向向锯的手柄施加力。如果使用者施加在锯上的切入力的一个分量在该平面之外,则马达壳体会相对于基板横向移动,因而引起不良的轴端流动。实际上,在铰链枢转时,铰链的一个部件相对于其它的铰链部件沿着螺旋路径移动。这会导致对工件的不精确切割。参照图1,该图示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锯10。该锯包括基板12、可移动地安装在该基板上的马达壳体14、布置在该马达壳体上的手柄16以及布置在该基板上的锯片护罩18。在护罩的一个端部处布置有排出口20,该排出口适于使碎屑可从运行的锯片排出到护罩外。在原理上与DE19635527中描述的(在包括双枢铰方面)相类似的铰接机构22布置成使得马达壳体可相对于基板移动。铰链的下部件25包括将马达壳体与基板相连的枢转臂26。在枢转臂的基部上布置有第一-->销27。该销穿过枢转臂中的孔,并与基板上的固定部件28接合。该销被压配从而使销与固定部件之间的装配为公差配合:在使用过程中,销相对于基板上的固定元件不转动或不移动。类似的是,在枢转臂的另一端布置有第二销29,该第二销使枢转臂与马达壳体连接。现在参照图2,该图示出了铰接部件中的一些部件的分解图。弹簧垫圈30布置成配合在销的大直径头部32和枢转臂的表面34之间。这样,当销布置在基板的固定部件内时,销可被挤压到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电动圆锯,该圆锯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马达,所述马达具有与变速箱或驱动轴连接的从动输出端,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用于将锯片固定地连接到所述锯,基板,该基板具一底表面,所述底表面的布置使其能与工件和/或导轨连接,铰接机构,该铰接机构的布置使所述壳体或变速箱能与所述基板连接,从而使所述驱动轴可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停泊位置和切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驱动轴处于所述停停泊位置时,锯片容纳在锯片护罩中,而当所述驱动轴处于所述切入位置时,锯片的一部分从所述锯片护罩延伸出;所述圆锯的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一销,所述销的布置使其与一轴承相配合,以及一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布置为使所述轴承的一个表面压靠向一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EP 2006-6-2 06114904.31、一种手持电动圆锯,该圆锯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马达,所述马达具有与变速箱或驱动轴连接的从动输出端,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用于将锯片固定地连接到所述锯,基板,该基板具一底表面,所述底表面的布置使其能与工件和/或导轨连接,铰接机构,该铰接机构的布置使所述壳体或变速箱能与所述基板连接,从而使所述驱动轴可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停泊位置和切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驱动轴处于所述停停泊位置时,锯片容纳在锯片护罩中,而当所述驱动轴处于所述切入位置时,锯片的一部分从所述锯片护罩延伸出;所述圆锯的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一销,所述销的布置使其与一轴承相配合,以及一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布置为使所述轴承的一个表面压靠向一第二表面。2、一种圆锯的铰接机构,该圆锯铰接机构的布置为使圆锯的马达壳体或变速箱可移动地与基板连接,该铰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臂,该臂在第一端处可移动地与所述基板连接,而在第二端处可移动地与所述马达壳体或变速箱连接,所述圆锯铰接机构的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尔沃姆斯利迈克威尔逊
申请(专利权)人:百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