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5698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2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涉及滤光片切换装置技术领域;滤光片切换器,包括镜头座、安装座、切换器底座、滤光片架和盖板,镜头座与安装座为金属连体设计,所述滤光片架安装在切换器底座内,滤光片架上固定安装有滤光片,于所述切换器座内设有:一拨杆,设在切换器底座内部的一侧,与切换器底座内一转盘为塑胶连体式设计;安装座组装切换器面为下沉式设计,上面设计有凸柱和螺纹孔;滤光片底座上的传感器框设计有铜螺母,切换器底座及盖板设计有通孔;一导磁片,嵌在切换器底座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各部件之间连接稳固且便于组装,安装座组装切换器面的下沉式设计安装槽使产品密封性更好,能有效防止透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方式稳固可靠,便于组装,密封性好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
技术介绍
一般,滤光片是一种使用在各种摄影、监控器材的光路上的一个辅助功能性部件,例如当摄像或录影时,白天大自然中的光线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我们人眼只能看到可见光,而图像传感器(senser)能“看到”除可见光外的部分红外线及紫外线,这些光线使得它拍到的画面与我们人眼看到的画面不符而“失真”,所以为了修正这一“失真”现象,就需要为我们的图像传感器(senser)戴上“眼镜”(IR滤光片)过滤掉所有的非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到了晚上时,大自然中的光线主要为红外线,为了捕捉到这一光线的景象及使更多的光线进入传感器,我们需要切换使用另一种滤光片(AR滤光片),使摄影的画面更清晰。已知的滤光片切换器在结构设计上都有弊端,要么镜头座和安装座分离,要么切换器底座与安装座不能很好的进行稳固的结合,要么切换器和镜头座的固定方式比较繁琐,要么组合后安装座与切换器的结合处密闭性不够好,发生透光现象,影响滤光片切换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其结构设计更优良结合更稳固安装更方便。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包括镜头座、安装座、切换器底座、盖板和滤光片架,镜头座与安装座为金属连体设计,所述滤光片架安装在切换器底座内,滤光片架内固定安装有滤光片,于所述切换器底座内设有:一拨杆,设在切换器底座内部的一侧,与切换器底座内一转盘为塑胶连体式设计;一弧形轨道,设在滤光片底座的中部位置;所述滤光片架设在弧形轨道上;一线圈组,套设于所述转盘上,并连接着驱动电源;一导磁片,嵌在滤光片底座凹槽内。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安装座与镜头座为金属连体设计;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安装座组装切换器面为设有一下沉式安装槽,安装槽上设有固定凸柱,安装座组装切换器面的下沉式安装槽边缘设有四处卡位;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安装座组装切换器面有固定螺纹;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切换器底座固定孔位为铜螺母;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切换器底座和盖板相对应位置上设计有三处通孔;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PCB板设计在切换器底座内部;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PCB板固定方式为贯柱熔接;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传感器框与切换器底座为连体设计;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传感器框的高度和大小随传感器的高度和大小相变化调整;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切换器的导线在切换器底座上为穿孔设计;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导磁片嵌在切换器底座末端的凹槽内;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拔杆与切换器底座内部转盘为塑胶连体设计;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滤光片通过凸块和卡槽固定在滤光片架上;在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中,所述盖板上设有凸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性能可靠,结构紧凑,组装方便,采用镜头座和安装座连体式全金属设计,使用寿命更长结合更稳固,独创的安装座切换器面上的三处通孔设计让滤光片底座和盖板能更稳固的结合。安装座切换器面的下沉式设计安装槽能很好的避免光线透过,密封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镜头座与安装座的结合体背面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滤光片切换器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盖板立体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滤光片底座正面立体结构图。图中:安装座1、镜头座2、凸柱3、卡位4、螺纹孔5、组装切换器面安装槽6、盖板7、切换器底座8、通孔9、凸台10、铜螺母11、传感器框12、导线出孔13、固定孔位1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技术由安装座1、镜头座2的连体和盖板7与滤光片底座8组成的滤光片切换器构成;镜头座2与安装座1是全金属连体式设计;所述组装切换器面安装槽6为下沉式设计,能有效防止透光现象发生,使产品密封性更好,组装切换器面安装槽6上面设计了一个凸柱3,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滤光片切换器安装在安装座2上更稳固,组装切换器面安装槽6上面设计了两个螺纹孔5,可以很好的固定滤光片切换器且方便拆卸维修,组装切换器面安装槽6边缘设计了4个卡位4,能有效防止滤光片切换器抖动和挪位。所述盖板7与切换器底座8组成的滤光片切换器,盖板上设计了三处通孔9,通孔与切换器底座8上的三处通孔9对应,其中两处通孔9与安装座1组装切换器面安装槽6上面的两处螺纹孔5对应,一处通孔9与安装座1组装切换器器面安装槽6上面的凸柱3对应,盖板7背面设计有凸台10,凸台10可以增加滤光片底座8里面的滤光片切换动作稳定平衡。所述传感器框12与切换器底座8为连体式设计,传感器框12的大小和高度能与不同的传感器保持一致,滤光片底座8的上端面的传感器框12上面设有两处固定孔位14,固定孔位14里面设有铜螺母11,使得产品安装更稳固,用户使用更可靠,切换器底座8上设计有导线出孔13,导线可以从此接出,产品密封性更好。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工艺简便,组装方便快捷,产品密封性很好,尤其是产品固定方式的创新,使得产品安装更稳固、更可靠。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时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材料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书内容应不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包括镜头座、安装座、切换器底座、盖板、拨杆和滤光片架,所述镜头座与安装座为金属连体设计,所述滤光片架位于切换器底座内部,盖板通过凹槽与切换器底座卡梢进行连接,安装座组装切换器面设计为下沉式安装槽,所述切换器底座和盖板结合,与安装槽相连接;所述切换器底座设置有固定孔位,所述固定孔位含有铜螺母,所述切换器底座和盖板相对应位置上设有三处通孔,所述切换器底座内部设置有PCB板和拨杆,所述拨杆与切换器底座内转盘为塑胶连体设计,所述切换器底座的底部与传感器框作连体设计,所述切换器底座底部设置有导线出孔,所述盖板上设计有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
包括镜头座、安装座、切换器底座、盖板、拨杆和滤光片架,所述镜头座
与安装座为金属连体设计,所述滤光片架位于切换器底座内部,盖板通过
凹槽与切换器底座卡梢进行连接,安装座组装切换器面设计为下沉式安装
槽,所述切换器底座和盖板结合,与安装槽相连接;所述切换器底座设置有
固定孔位,所述固定孔位含有铜螺母,所述切换器底座和盖板相对应位置
上设有三处通孔,所述切换器底座内部设置有PCB板和拨杆,所述拨杆与
切换器底座内转盘为塑胶连体设计,所述切换器底座的底部与传感器框作
连体设计,所述切换器底座底部设置有导线出孔,所述盖板上设计有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切换器和镜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PCB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誉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