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昆镇专利>正文

可照明的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523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照明的刀具,包括二外壳并合为一端具有开口及灯孔的本体,其内部藏纳一连接刀片并可弹性选择在二外壳之一作推出开口或收回本体予以定位的控制机构,以及组装在另一外壳的照明装置,在视界阴暗处可随时对切割有效范围提供光源照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在视界阴暗处提供照明并进行切割的刀具。一般切割用途的刀具,仅为手掌握持的壳体内收藏有供手指推出或收回的刀片等元件所组成,在视界阴暗不明场所作切割动作时,必须另行找寻灯源并予以开启而提供灯光照明,对使用者而言,非常不便。本技术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在视界阴暗处可随时提供光源照明以利切割工作继续进行的刀具。本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照明的刀具,包括二外壳,并合连接成一端具有开口与灯孔的容纳状态本体,在并合处凹设一底部具有间距的按压槽,且二外壳之一在按压槽下方以类似连续齿状形成复数个止动块,二相邻上动块之间为啮合部,并具有连通至该开口的导引槽,另一外壳于并合面具有电源室以及连通到灯孔的灯槽;一刀片;一控制机构,一端联结该刀片,另端为具有弹力可在该按压槽往复运动的按钮,组装在上述本体的导引槽内部,其中,该按钮底部具有可在该按压槽的间距中为往复运动及位移的颈部,该颈部与该止动块对向面具有定位块,经由按压按钮的动作,连动该颈部使定位块选择性地与啮合槽之一啮合,用以将刀片推出开口或收回本体内并定位;一照明装置,系由一固定在上述外壳灯槽内的灯泡,利用电线或电路连接到安装有电池的电源室,经一可在该外壳外界控制的开关所构成,可使光源照射在切割点的有效范围内,用以节省找寻开关的时间且避免视界昏暗不明而误伤人体的危险发生。本技术二外壳以螺孔供一螺接元件并合联结为本体,二者对向面布置有肋条,一具有止动块的外壳以该肋条形成二平行连通至开口的导引槽,供一端为透空状周围具有弹性压条,另端为凹陷状平面部的控制机构组装,该压条以一具有定位块的颈部连接按钮,该平面部与压条邻接处为壁并具有结合块,可与一侧边为凹槽的刀片平置联结;另一外壳相对电源室的外侧为膨胀曲弧状的触握部;二外壳之一具有中央为开口状的联结部,另一外壳具有插入该开口内的并合片。当光亮度阴暗而影响到视界不清晰时,可立刻开启照明装置,因灯孔位于刀片下方缘故,可使光源尽可能地照射在切割点的有效范围内,可节省找寻开关的时间且避免视界昏暗不明而误伤人体的危险发生。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组装完成的刀具立体图。图2为刀具分解为二外壳及控制机构的平面图。图3为沿图1所示a-a剖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所示b-b剖线的剖视图。图5为刀片的控制机构置放在外壳上的平面图。图6沿图5所示c-c剖线的剖视图。图号说明100-刀具10-本体 11-螺接元件12、121、122-孔13-灯孔 131、132-灯槽 133-缺口14-按压槽141、142-空间20-外壳 21-触握部 22-贯穿孔23-并合片24、241、242、243-肋条25-电源室30-外壳 31-开口32-联结部33-螺孔 34、341、342、343、344-肋条35-导引槽36-止动块 37-啮合部40-控制机构 41-按钮42-颈部43-透空孔44-压条45-平面部46-壁47-结合块 48-定位块50-照明装置 51-开关52-电池53-电线 54-灯泡60-刀片 61-凹槽图1中,二外壳20、30并合为一本体10,利用选自螺丝或螺栓或其它类似结件(Fasteners)组成的族群之一螺接元件11予以固定,一端为供钩挂用的孔12及开关51,另端具有开口31及灯孔13;该本体10内收藏有刀片60,用以组构成一可照明的刀具100,利用按钮41将该刀片60由开口31推出外界供切割使用,或收回本体10内部藏纳,且视线阴暗不清晰时,可直接开启电源的开关51,由灯孔13提供光源对切割部位予以照明。其中,一外壳20向外形成有凸出状的触握部21,依人体工学的角度来说,该触握部21对于人类(特别是指成年人)以手掌长时间握住长扁状的本体10为切割动作时,更具有舒适感的功效。图2显示二外壳20、30所构成的本体10内部包括一可结合刀片60(虚线表示的部分)的控制机构40,利用一体成型技术制成有透空孔43的压条44,该压条44本身具有弹性,上方以一侧凸出有定位块48(参阅图3)的颈部42连接按钮41,对应刀片60位置的侧边则凹陷有深度等于或略大于刀片60厚度的平面部45,该平面部45与压条44邻接处为壁46,并具有结合块47。如图5所示,该刀片60系置放在平面部45上,与结合块47对向的侧边设有对应形状的凹槽61,以驱使其随控制机构40为同向运动。上述一外壳30依图2、5、6显示,其一端为具有开口31的联结部32,中间部位开凿有螺孔33,另端为圆形的孔121,并沿图面横向布置有数道补强作用的肋条34,从螺孔33到联结部32之间,以肋条341、342及343、344各形成有一宽度与压条44相符且深度大于其厚度的导引槽35;该螺孔33上方以沿图面纵向凹设的肋条34形成半开放状的空间141,该肋条34底部具有类似连续齿状的止动块36,二止动块36间形成一啮合部37,而位于该联结部32下方则沿图面横向具有半封闭状的灯槽131。将上述具有刀片60的控制机构40平放在外壳30上,使螺孔33恰位于透空孔43内,其周边的压条44插入二导引槽35中,令二肋条341、344分别为上、下边界的限制,另二肋条342、343则触及平面部45无刀片60的一面,于此际,该控制机构40颈部42的定位块48(参阅图3)恰位于数啮合部37之一的内部。另一外壳20依图2~图4展示一端为膨胀曲弧状的触握部21及圆形的孔122,中间部位设贯穿孔22,另端为并合片23,并布置有数道补强作用兼辅助性质的肋条24;以贯穿孔22为基准点,其位于图面的上方为半状封闭状具有缺口133的灯槽132,下方为半开放状的空间142,图面右方(相当于触握部21的内里部位)经由二肋条241、242构成一电源室25,左方至少有一道或以上的肋条243。一照明装置50,系由一安装在紧邻电源室25的位置的开关51,其切换开启的部份突出外壳20的外界;一电池52置放在该电池室25内,并以电线53(或电路)串联被牢固在灯槽132邻近并合片23一端的灯泡54所组构而成。依图3~5显示,一外壳20的并合片23插入另一外壳30联结部32的开口31内,利用螺接元件11经由贯孔22与螺孔33连接为一体,使二外壳并合为一本体10。二外壳20、30半开放状的空间141、142并合为可容纳按钮41的按压槽14,且肋条24、34间形成有仅供颈部42通过的间距,而压条44及具有刀片60的平面部45二侧面,皆为肋条342、243或并合片23与开口31等夹住触及,对该刀片60具有平稳的功能,而灯槽131、132则合并为类似圆形或椭圆形且仅一端可照射光线的灯孔13。依上述组成的刀具100,先按压按钮41,驱使颈部42连同压条44为下压运动,于此际的同时,定位块48随该颈部42下移而脱离止动块36及啮合部37的限制范围,即可驱动整者控制机构40连同刀片60在导引槽35内为图5虚线所示的推出动作,在确定刀片60伸出的长度时,松开对按钮41的施力,压条44因本身复位的弹力,驱使颈部42连同按钮41往上弹升,且定位块48迅速地与数啮合部37之一完成啮合动作,其前进或后退方向为止动块36所限制,始能供人们切割的操控。当然,相同的动作步骤,亦可选择将推出的刀片60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照明的刀具,其特征在于:二外壳,并合连接成一端具有开口与灯孔的容纳状态本体,在并合处凹设一底部具有间距的按压槽,且二外壳之一在按压槽下方以类似连续齿状形成复数个止动块,二相邻止动块之间为啮合部,并具有连通至该开口的导引槽,另一外壳 于并合面具有电源室以及连通到灯孔的灯槽;一刀片;一控制机构,一端联结该刀片,另端为具有弹力可在该按压槽往复运动的按钮,组装在上述本体的导引槽内部,其中,该按钮底部具有可在该按压槽的间距中为往复运动及位移的颈部,该颈部与该止动块对向面 具有定位块,经由按压按钮的动作,连动该颈部使定位块选择性地与啮合槽之一啮合,用以将刀片推出开口或收回本体内并定位;一照明装置,系由一固定在上述外壳灯槽内的灯泡,利用电线或电路连接到安装有电池的电源室,经一可在该外壳外界控制的开关所构成, 可使光源照射在切割点的有效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昆镇
申请(专利权)人:陈昆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