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阳专利>正文

新型抓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2402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抓物器,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作业、运输部,成型分部,机械手;装有操纵装置的容器小类,用手确定空间位置的机械手组的技术领域。其目的是解决高处物体不易拿取,狭缝中物品不易拿取的技术问题。它主要由抓物手、绳结、手臂、松紧器、内长杆、固定圆环、定位圆环、钢丝线、套筒、拴线柱构成。其特征是:内长杆的顶部位置用松紧器的杆连接在套筒的下端位置,套筒的内部位置螺纹连接在内短杆的外表面位置,内短杆的上端位置用松紧器的杆连接在手臂的下端位置,手臂的上端位置套接在抓物手的根部位置,具有广泛用途,且易于推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抓物器(一)
:本技术涉及新型抓物器,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作业、运输部,成型分部,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大类,机械手;装有操纵装置的容器小类,用手确定空间位置的机械手组的
(二)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用手确定空间位置的机械手组的技术对新型抓物器的需求都做过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1996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申报的,授权公告号为CN2221474Y,中国专利号(ZL)为:95230363.9号的技术专利名称是《油水管扶正机械手》的技术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用手确定空间位置的机械手组的技术方面是一例很有价值的专利技术,它有效地解决了机械手扶正油水管的技术问题。但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高处物体不易拿取,狭缝中物品不易拿取的技术问题。(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抓物器。以解决高处物体不易拿取,狭缝中物品不易拿取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主要由抓物手、绳结、手臂、松紧器、内短杆、内长杆、手柄、固定圆环、螺栓、握柄、调节旋钮、定位圆环、钢丝线、套筒、栓线柱构成。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定位圆环的底部位置焊接在握柄的上端位置,握柄的右端位置螺栓连接在固定圆环的中心位置,结合成弯折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固定握柄的作用。固定圆环的顶端位置焊接-->在手柄的底部位置,手柄的外部位置用螺纹套连接在内长杆的外表面位置,结合成长杆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调节杆长和固定握柄的作用。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特征是:内长杆的顶部位置用松紧器的杆连接在套筒的下端位置,套筒的内部位置螺纹连接在内短杆的外表面位置,结合成阶梯杆形状的一体结构,功能是起调节杆长和角度的作用。内短杆的上端位置用松紧器的杆连接在手臂的下端位置,手臂的上端位置套接在抓物手的根部位置,结合成曲爪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固定爪位的作用。从抓物手的栓线柱出来的三根钢丝线在绳结处汇在一起,绳结处用一根钢丝线连接,这根钢丝线绕过松紧器的杆边,连续绕过固定圆环后从握柄上孔内穿过,绕过小圆弧后连接在调节旋钮上,调节旋钮固定在定位圆环的中心处,结合成曲爪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固定连接、调节定位的作用。这样就达到了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解决高处物体不易拿取,狭缝中物品不易拿取的技术问题的目的。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解决高处物体不易拿取,狭缝中物品不易拿取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的和曾有的关于用手确定空间位置的机械手组的技术相比有三处优点和改进:第一,由于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内长杆的顶部位置用松紧器的杆连接在套筒的下端位置,套筒的内部位置螺纹连接在内短杆的外表面位置,结合成阶梯杆形状的一体结构,所以更容易解决调节杆长和角度的技术问题。第二,由于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内短杆的上端位置用松紧器的杆连接在手臂的下端位置,手臂的上端位置套接在抓物手的根部位置,结合成曲爪形状的组合结构,所以更容易解决固定爪位的技术问题。-->第三,由于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从抓物手的栓线柱出来的三根钢丝线在绳结处汇在一起,绳结处用一根钢丝线连接,这根钢丝线绕过松紧器的杆边,连续绕过固定圆环后从握柄上孔内穿过,绕过小圆弧后连接在调节旋钮上,调节旋钮固定在定位圆环的中心处,结合成曲爪形状的组合结构,所以更容易解决固定连接、调节定位的技术问题。(四)附图说明:附图给出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抓物手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各部位的标号说明:1抓物手    2绳结        3手臂     4松紧器  5内短杆6内长杆    7手柄        8固定圆环 9螺栓    10握柄11调节旋钮 12定位圆环   13钢丝线  14套筒   15栓线柱(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为实现解决高处物体不易拿取,狭缝中物品不易拿取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它的静态结构:请参阅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主要由抓物手1、绳结2、手臂3、松紧器4、内短杆5、内长杆6、手柄7、固定圆环8、螺栓9、握柄10、调节旋钮11、定位圆环12、钢丝线13、套筒14、栓线柱15构成。它的主要零件绳结2、松紧器4、固定圆环8、螺栓9、调节旋钮11由市场选用。它的抓物手1是爪子形状,以钢为材料,经过特殊铸造加工制造。它的手臂3、内短杆5、内长杆6是柱体形状,以铝合金为材料,经过机械加工制造。它的握柄10是弯杆形状,以铝合金为材料,-->经过压铸加工制造。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定位圆环12的底部位置焊接在握柄10的上端位置,握柄10的右端位置螺栓9连接在固定圆环8的中心位置,结合成弯折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固定握柄的作用。固定圆环8的顶端位置焊接在手柄7的底部位置,手柄7的外部位置用螺纹套连接在内长杆6的外表面位置,结合成长杆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调节杆长和固定握柄的作用。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特征是:内长杆6的顶部位置用松紧器4的杆连接在套筒14的下端位置,套筒14的内部位置螺纹连接在内短杆5的外表面位置,结合成阶梯杆形状的一体结构,功能是起调节杆长和角度的作用。内短杆5的上端位置用松紧器4的杆连接在手臂3的下端位置,手臂3的上端位置套接在抓物手1的根部位置,结合成曲爪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固定爪位的作用。从抓物手1的栓线柱15出来的三根钢丝线13在绳结2处汇在一起,绳结2处用一根钢丝线13连接,这根钢丝线13绕过松紧器4的杆边,连续绕过固定圆环8后从握柄10上孔内穿过,绕过小圆弧后连接在调节旋钮11上,调节旋钮11固定在定位圆环12的中心处,结合成曲爪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固定连接、调节定位的作用。下面通过使用方法,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动态结构关系:在使用中,当需要抓高处物体的时候,根据机械原理,首先调节钢丝线13,然后调节杆长,钢丝线13绷紧使抓物手1张开,再然后对准物体,握好握柄10将物体抓回来,从而完成抓高处物体的任务。在使用中,当需要从狭缝中取物的时候,根据机械原理,首先握紧抓物手1,然后伸入狭缝放开抓物手1,再然后对准物体握住取出,-->从而完成狭缝中取物的任务。这样就实现了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解决高处物体不易拿取,狭缝中物品不易拿取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最佳方案是以铝合金为材料,利用机械手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大量成批生产,以供应生活界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的新型抓物器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抓物器,它是由抓物手(1)、绳结(2)、手臂(3)、松紧器(4)、内短杆(5)、内长杆(6)、手柄(7)、固定圆环(8)、螺栓(9)、握柄(10)、调节旋钮(11)、定位圆环(12)、钢丝线(13)、套筒(14)、栓线柱(15)构成,它的定位圆环(12)的底部位置焊接在握柄(10)的上端位置,握柄(10)的右端位置螺栓(9)连接在固定圆环(8)的中心位置,固定圆环(8)的顶端位置焊接在手柄(7)的底部位置,手柄(7)的外部位置用螺纹套连接在内长杆(6)的外表面位置,其特征是:内长杆(6)的顶部位置用松紧器(4)的杆连接在套筒(14)的下端位置,套筒(14)的内部位置螺纹连接在内短杆(5)的外表面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抓物器,它是由抓物手(1)、绳结(2)、手臂(3)、松紧器(4)、内短杆(5)、内长杆(6)、手柄(7)、固定圆环(8)、螺栓(9)、握柄(10)、调节旋钮(11)、定位圆环(12)、钢丝线(13)、套筒(14)、栓线柱(15)构成,它的定位圆环(12)的底部位置焊接在握柄(10)的上端位置,握柄(10)的右端位置螺栓(9)连接在固定圆环(8)的中心位置,固定圆环(8)的顶端位置焊接在手柄(7)的底部位置,手柄(7)的外部位置用螺纹套连接在内长杆(6)的外表面位置,其特征是:内长杆(6)的顶部位置用松紧器(4)的杆连接在套筒(14)的下端位置,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姜莉单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