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山好高专利>正文

零件供给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214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螺栓3或螺母41等零件接合在作旋转和进退运动的供给杆4的前端并供往目的地的零件供给装置,暂时握持螺栓或螺母等零件握持部件11在接受零件的零件接受位置和零件与供给杆4成同轴的零件交付位置之间移动,或者在零件接受交付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零件交付位置,将零件交付到供给杆4上。在握持部件11上设有确认零件是否被正常握持的检测装置23。(*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对一种零件供给装置的改进,该零件供给装置将螺栓或螺母等零件接合在作旋转和进退运动的供给杆前端,送到目的地场所。将零件暂时握持住的零件握持部件在接受零件的零件接受位置和零件与供给杆成同轴的零件交付位置之间移动;在零件交付位置,将零件交付到供给杆上的装置以有很多,这是公知的,但是,在以往这种装置中,没有设置确认零件是否被正确地握持在预定位置上或者零件是否来到预定位置上的确认装置。因此,由于零件的位置异常或零件的不存在等会引起零件与供给杆的异常接合、零件的遗漏等,而得不到满意的动作。使零件直接到达供给杆的轴线上后,供给杆伸出以将零件送到目的场所的装置是公知的,日本特开昭60-131167号公报中就记载了这种装置的其中一例。该装置是这样动作的:零件直接被送到供给杆的轴线上,吸持在磁铁表面,然后供给杆将其吸持住并伸出,把零件送到目的场所。在该装置中,把零件送到供给杆轴上这一步骤和将-->零件吸持在供给杆上送往目的场所的步骤是先后连续进行的,所以,所需时间是两个步骤所用时间的总和,效率不是很高。在日本特开昭58-137582号公报中,揭示了这样一种零件供给方式:即,在供给杆的下方,离开供给杆轴线处接受零件,然后将该零件移动到上述轴线上,再把零件向上推向供给杆。并且,带有接受零件的凹部的握持部件、设在握持部件入口处的开闭爪、只将握持部件内的零件往下推的柱塞、使该柱塞进退的直角杠杆或回簧、对直角杠杆施加作用力的驱动汽缸等全部容纳在一个本体部件内。这种以往的装置由于必须将握持部件、开闭爪、柱塞、直角杠杆等容纳在一个本体部件内,必须做成精度极高的组合件,因此,稍有偏差就会产生例如柱塞不能顺利动作等问题。同时,由于容纳在握持部件内的零件只能在供给杆轴线方向上移动,因此在推零件之后的回复动作,必须是完全同样的逆动作,因而当零件是螺栓那样的长形零件时,必须使握持部件下降退避相当于螺栓长度的距离。这样,就要将直角杠杆驱使零件进退的行程设定得非常大,存在机构不紧凑、得不到很顺利的动作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将零件接合在供给杆的前端送往目的地场所的零件供给装置,其特征是在握持装置中设有确认零件是否被暂时接合住的检测部件,通过检测部件的移动来检测零件位置的偏差或零件的不存在,防止异常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由检测部件确认零件是否存在于握持装置-->内,因此,当零件不存在或零件的握持位置异常时,可以立即将该状态作为信号发出,判断是否接着进行下一个动作,对于零件的异常握持的情况,作出妥当处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零件供给方法的步骤是:在零件接受位置使零件握持在可在零件接受位置与零件交付位置之间移动的握持装置上;使握持装置移动到零件与供给杆的轴线成为同轴的零件交付位置;使零件接合在供给杆的前端;使握持装置回到零件接受位置;在供给杆伸出作供给动作期间,在零件接受位置使下一个零件握持在握持装置上。握持装置的零件接受时期和供给杆的零件供给时期是并行进行的。由于在供给杆伸出供给零件的同时,在零件接受位置上,握持装置作接受零件的动作,因此,不象前述的以往装置那样先后动作,而是二个动作并行地进行。因而,在供给杆后退以后,零件立即到达供给杆轴线上,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零件供给方法的步骤是:在零件接受位置使零件握持在可在零件接受位置与零件交付位置之间移动的握持装置上;使握持装置移动到零件与供给轴的轴线成同轴的零件交付位置,使零件接合在供给杆的前端;使握持装置回到零件接受位置;在零件接受位置,下一个零件被握持装置握持以后,使供给杆伸出进行供给动作。零件接受位置上的零件继续被握持情况下,完成供给杆的伸出动作。在时间有些富裕的情况下,在零件接受位置,总是将下一个零件-->握持在握持装置上,握持完了后,使供给杆伸出,这样就可以在供给杆后退之后,立即使零件到达供给杆的轴线上,因此,在握持部件是移动式的情况下,在零件接受位置握持部件不必等待零件的到来,在这一点上,也可以缩短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零件供给装置,螺栓或螺母等零件的握持部件从零件接受位置移动,在零件与旋转式供给杆同轴之后,零件嵌入供给杆的接合孔内,其特征是,主部件固定在作进退或旋转运动的支承部件上,主驱动装置固定在该主部件上,副部件与该主驱动装置连接,握持部件与该副部件形成为整体,设置开闭该握持部件凹部上的副驱动装置进行开闭。零件纳入握持部件内后,附属在主部件上的上述构成部件通过支承部件的运动,移动到零件与供给杆同轴的位置,然后,在主驱动装置作用下,副部件的供给杆进行零件移动,当零件嵌入供给杆的接合孔时,闭塞部件打开,使零件留在供给杆的前端,握持部件以下的构成部件回到原位置,供给杆向着目的地场所伸出,进行零件的紧固。本专利技术装置不象上述以往技术那样在本体部件内容纳着握持部件、开闭爪、柱塞、直角杠杆、回簧等部件,而只是相对于支承部件连接的主部件,附加地组装主驱动装置、副部件、握持部件、副驱动装置、闭塞部件等即可,因此可以使组装精度达到很高。以往装置中,由于须在本体部件内部组装各种部件,必须高精度地组装小尺寸的部件,所以在制作方面,耐久性方面不易保持精度,而本专利技术如前所述-->是用附加的、即开式部件完成组件,因此容易实现高精度组装。此外,握持部件的凹部是由闭塞部件进行开闭的,所以即使是象螺栓那样的长形零件也不会受到其长度影响,可以使主部件和副部件的动作达到最小程度。如果设置确认零件是否存在于握持部件凹部内的检测装置,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零件供给障碍时,检测装置能将其确切地检测出来,可以防止零件的遗漏,这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点。如果使该检测装置对零件施加制动力,可以在供给杆边旋转边接合螺栓头部或螺母时,防止它们共同旋转,这又是一个优点。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中的握持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纵剖面图;图4是图3中的握持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握持装置变型例的平面图;图6是沿图5中Ⅵ-Ⅵ线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三的侧面图;图8是图7中的握持装置的平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四的局部剖的侧面图;图10是沿图9中Ⅹ-Ⅹ线剖面图;图11是局部表示检测装置的横剖面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五的平面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六的纵剖面图;图14是图13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先对图1及图2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螺栓3被握持在作旋转及进退运动的套筒扳手型供给杆4上的情形,该螺栓3由轴部1和头部2构成。套筒扳手4的前端开着接纳头部2的接合孔5。接合孔5可做成六角形、十二角形或十八角形,以便与六角形的头部2(见图2)吻合。接合孔5的内侧埋设着磁铁(永久磁铁)6,该磁铁6将进入接合孔5的螺栓3吸持住。套筒扳手4可旋转和可进退滑动地装在导筒7内,由旋转马达驱动而旋转,由其它气缸驱动作进退行程运动。旋转马达可采用电动式或空气驱动式,导筒7焊接在连接板9上,连接板9固定在固定部件8上。握持装置10呈图示的长方体外形,由握持部件11和闭塞部件15构成,在握持部件11上形成有容纳螺栓3的凹部12,闭塞部件15开闭凹部12的开口部。在握持部件11的凹部12上,有圆滑相接的宽幅部13和窄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件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零件接受位置,使零件握持在能在零件接受位置与零件交付位置之间移动的握持装置上;使握持装置移动到零件与供给杆轴线成为同轴的零件交付位置;使零件接合在供给杆的前端;使握持装置复归到零件接受位置;供给杆伸出,作供给动作期间,在零件接受位置,使下一个零件握持在握持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2-4-4 127864/92;JP 1992-4-4 127865/92;JP 1991、一种零件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零件接受位置,使零件握持在能在零件接受位置与零件交付位置之间移动的握持装置上;使握持装置移动到零件与供给杆轴线成为同轴的零件交付位置;使零件接合在供给杆的前端;使握持装置复归到零件接受位置;供给杆伸出,作供给动作期间,在零件接受位置,使下一个零件握持在握持装置上。2、一种零件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零件接受位置,使零件握持在能在零件接受位置与零件交付位置之间移动的握持装置上;使握持装置移动到零件与供给杆轴线成为同轴的零件交付位置;使零件接合供给杆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山好高
申请(专利权)人:青山好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