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鲁棒性的P型对称横向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14404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05 03:35
一种高鲁棒性的P型对称横向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包括:P型衬底,在P型衬底上设有N型外延层,在N型外延层的内部设有P型漂移阱、P型缓冲阱和N型体接触区各两个,在P型缓冲阱内分别设有P型漏区和P型源区,在N型外延层的表面设有栅氧化层和场氧化层,在栅氧化层的表面设有多晶硅栅,在场氧化层、N型体接触区、P型源区、多晶硅栅和P型漏区的表面设有钝化层,其特征在于,在两个P型漂移阱上表面还各设有与低压P型阱共用一块光刻板,采用低能量离子注入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浅P型阱,该区域有效地优化了表面电场分布,降低了最高晶格温度,提高了二次崩溃电流,增强了器件在ESD过程中的鲁棒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鲁棒性的P型对称横向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包括:P型衬底(1),在P型衬底(1)上设有N型外延层(2),在N型外延层(2)的内部设有第一P型漂移阱(15)和第二P型漂移阱(23),在第一P型漂移阱(15)的内部设有第一P型缓冲阱(14),在第二P型漂移阱(23)的内部设有第二P型缓冲阱(22),在第一P型缓冲阱(14)中设有P型源区(13),在第二P型缓冲阱(22)中设有P型漏区(12),在N型外延层(2)的内部还设有第一N型体接触区(3)和第二N型体接触区(4),在N型外延层(2)的表面设有栅氧化层(18)、第一场氧化层(8)与第四场氧化层(11),在第一P型漂移阱(15)的表面设有第二场氧化层(9),在第二P型漂移阱(23)的表面设有第三场氧化层(10),所述栅氧化层(18)始于第二场氧化层(9)的一个边界,栅氧化层(18)的另一端向第三场氧化层(10)延伸并止于第三场氧化层(10)的一个边界,所述第一场氧化层(8)的一端始于第一N型体接触区(3),第一场氧化层(8)的另一端向P型源区(13)延伸并止于P型源区(13),所述第四场氧化层(11)的一端始于P型漏区(12),第四场氧化层(11)的另一端向第二N型体接触区(4)延伸并止于第二N型体接触区(4),所述第二场氧化层(9)始于栅氧化层(18)的一端,第二场氧化层(9)的另一端向P型源区(13)延伸并止于P型源区(13),所述第三场氧化层(10)始于栅氧化层(18)的一端,第三场氧化层(10)的另一端向P型漏区(12)延伸并止于P型漏区(12),在栅氧化层(18)的表面设有多晶硅栅(19)且多晶硅栅(19)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场氧化层(9)及第三场氧化层(10)的上表面,在第一N型接触区(3)、第一场氧化层(8)、P型源区(13)、第二场氧化层(9)、多晶硅栅(19)、第三场氧化层(10)、P型漏区(12)、第四场氧化层(11)和第二N型接触区(4)的表面设有钝化层(7),在第一N型体接触区(3)表面连接有第一金属区(5),在P型源区(13)表面连接有第二金属区(17),在P型漏区(12)表面连接有第三金属区(16),在第二N型体接触区(4)表面连接有第四金属区(6),其特征在于,在第一P型漂移阱(15)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浅P型阱(20),所述第一浅P型阱(20)的一端向第二P型漂移阱(23)延伸并超过第一P型漂移阱(15)的边界,第一浅P型阱(20)的另一端向第一P型缓冲阱(14)延伸并超过多晶硅栅(19)临近P型源区(13)的边界,在第二P型漂移阱(23)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二浅P型阱(21),所述第二浅P型阱(21)的一端向第一P型漂移阱(15)延伸并超过第二P型漂移阱(23)的边界,第二浅P型阱(21)的另一端向第二P型缓冲阱(22)延伸并超过多晶硅栅(19)的另一个边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锋林婧婧叶伟张春伟刘斯扬陆生礼时龙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